涉案关系人供述之证明力需证据补强(人民法院报)

【案情回放】

2009年4月25日22时许,被告人雍成辉在上海市曹安路莫泰168连锁旅店5001房间内,应涉案关系人李凌云(另案处理)的要求,帮其带“半套”冰毒,并离开该旅店。次日零时许,雍成辉重新回到旅店,并将“半套”冰毒交给李凌云。李凌云随即携带冰毒离开房间下楼,与刘新保在旅店门口进行毒品交易。在李凌云将上述毒品贩卖给刘新保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根据李凌云的交代,公安人员又将雍成辉抓获。

本案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有:涉案关系人李凌云的供述证实,2009年4月25日22时许,她听到被告人雍成辉在电话里准备向别人购买冰毒,于是叫雍成辉帮忙带“半套”冰毒。凌晨0时30分许,雍成辉回到房间,并将冰毒给[……]

Read more

全面规制间接形式的贿赂行为

作者:薛进展谢杰

全面规制间接形式的贿赂行为?以《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十一条为视角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草案》已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在研读《草案》第十一条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虽然该条草案规范扩大了斡旋受贿的主体范围,但与增设影响力交易罪全面规制间接形式的贿赂行为仍然存在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完善。

■《草案》第十一条的突破与局限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主体限定在国家工作人员,而《草案》第十一条对斡旋受贿增加了五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Read more

论律师质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证据是程序的灵魂,质证制度不仅是证据运用的一项重要制度,而且是人民法院庭审阶段的关键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其臻于完善的过程如此缓慢,几乎成为我国诉讼制度现代化的瓶颈。

一、质证的内涵及我国立法分析

何谓质证,学术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质证是“提出问题要求证人作进一步陈述,以解除疑义并确认证明作用的诉讼活动,是审查核实证人证言的一种方式”(注:《法学词典》(第三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上海,第607页);有的人认为,“质证又称对质,即诉讼中就同一事实,组织两人或两人以上当面质讯诘问的一种询问和证明形式”(注:柴发邦主编:《诉讼法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成都,第52[……]

Read more

渎职侵权犯罪成因分析及对策

渎职侵权犯罪成因分析及对策

王学孟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公务职责的公证性、廉洁性、勤勉性,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本文主要是分析渎职侵权犯罪的成因,并研究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渎职侵权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的客观实际和司法实践,渎职侵权犯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经历了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时期,既所谓的双轨制,现在基本上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但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在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社[……]

Read more

对绑架杀害人质后勒索财物是否构成绑架罪的讨论?

作者:邵栋豪骆东平赵顶峰聂昭伟林振通胡伟邓维聪等读者

编者的话: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绑架他人并将其杀害后勒索财物的行为,是定一罪还是定数罪,认识和做法都不一致。本报6月5日刑事审判专版疑案讨论栏目刊登了郭婕、陈庆涵关于“本案应认定一罪还是数罪”的文章。编者将该案交读者讨论,旨在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案的犯罪构成与具体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交流,以开拓思路,提高法律适用水平。现将来稿中一些主要观点整理刊出并邀请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就此发表意见,供读者参考。

简要案情:2006年11月4日,林某因琐事受到嫂嫂言语的责备,当晚就开始想杀死哥哥的儿子郑某予以报复。但林某想到杀人要偿命,如果自己偿命,其母亲生活将无着[……]

Read more

关于规范未成年人犯罪罚金刑适用的建议

2007-4-20【大中小】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刑如何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和刑诉法都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法释[2000]第4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也只是在第二条第二款以及第四条第三项上对未成年人犯罪在适用罚金时应当从轻、减轻以及可以单处罚金作了原则而笼统的规定,由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的特点,这就给司法实践如何规范未成年人犯罪罚金刑的适用留下了空白和盲区。如何正确的运用罚金刑来挽救失足青少年,是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以便能更好的运用罚金刑来挽救失足青少年。[……]

Read more

本案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吗

作者:陈立烽叶文炳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4年7月28日傍晚,被告人陈某、冯某、刘某、游某在福建省漳平市一网吧玩,见到卢某路过,遂把他叫到一偏僻处,胁迫卢某写下一张3000元借条,而后刘某与游某跟随受害人卢某回家拿钱。刘某、游某从卢某家里拿回一个铁盒,打开后发现没有钱,四被告人大怒,随后一同赶到卢某家中,叫门没有人答应,四被告人遂踢门进入,躲在卧室内的卢某母亲王某见状只得出来,四被告人向王某索要其子所欠的3000元,并出具借据,王某拿出1500元和一台三星T408彩屏手机(价值1480元),四被告拿后离开卢家。卢家报案后,四被告人被捕。

[分歧]对该案如何定性,有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

Read more

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定性分析

作者:张红梅

■案情

朱某在农行申请办理了一张透支限额为2000元的金穗卡,经发卡银行领导同意持该卡透支4万元用于个人养殖。农行多次电话催还未果,遂扣发朱某的工资款1万余元用于归还部分透支款。后农行通过当地报刊登催收公告仍未果,遂向该市公安局报案。朱某被抓获归案后,还清了全部透支款本金及利息。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朱某持银行卡恶意透支,超过规定限额及期限,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第二种观点认为,朱某是因经济困难不能及时偿还透支款,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亦已还款,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分析

所[……]

Read more

同步录音录像属于刑诉规定的七类证据中的何种证据

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对讯(询)问、搜查等侦查活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固定证据的一个好举措。但对同步录音录像固定的证据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证据中的何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存在不同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同步录音录像所形成的证据是视听资料,属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同步录音录像是对办案过程进行记录,不仅仅专门针对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还包括对当时的环境、检察人员行为等进行全方位的、直观的、不间断的记录。而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可以明显看出七种证据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视听资料是独立于前六种证据的。虽然同步录音录像主要是追求程序公正,与其他证据一起形成完整的证据,但并不能就此[……]

Read more

采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的行为如何定罪

案情:程某系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程某以法人股代表人的身份通过温某向工商局申请设立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物业管理等。由两股东(法人)拆借资金2000万元,通过某审计事务所用于验资。公司成立三日后又拆借2000万元以承兑汇票形式还款给两股东,致使公司资本为零。后其弟(另案处理)在程某并不知晓的情况下通过假转股协议,将该公司的法人股变更为其岳父名下。公司注册资本仍为零。数年后公安机关在针对程某另一家公司涉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立案侦查(此案查无实据)时,程某主动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设立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时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的事实而案发。

分歧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