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考试作弊构成犯罪吗

一、有组织考试作弊具有社会危害性

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级各类的考试不计其数。考试特别是国家考试作为检验人们学习成绩和选拔人才的一种世界通行的重要方法,现在人无法取代,十分重要。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充斥考场,有些作弊组织之严密,涉及考生之多令人震惊。考试作弊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教育秩序、人才培养和选拔的的正常秩序,使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和根据成果评价人才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破坏了公平竞争、诚信的社会环境。已经到了不彻底解决不行的地步了。

予以定罪,处以刑罚无疑是对有组织考试作弊者进行打击最为有效的手段。那么,根据我国现行刑法,有组织考试作弊都构成犯罪吗?

二、有[……]

Read more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表现形式与刑法适用

2004-2-17【大中小】黑社会是外来语,即来源于英语“Underworld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对此,国外也有人称之为犯罪集团的联合体。“黑社会”是一群具有反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人组成的,具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专门从事违法活动的组织。我国目前的“黑社会”犯罪,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完成了自身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具备了自身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员组成,正在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的黑恶势力已有一定规模,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列为“严打”斗争重点打击的三类犯罪之首。

根据司法实践,中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

Read more

聚焦: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如何救助

作者:石晖杨江立张能

■救助刑事被害人属于司法补偿,应专门制定一部《国家补偿法》或《司法救助法》来加以确认,即在司法活动中,有关当事人由于他人不法侵害或其他原因,经济上受到重大损失,以致生活难以维持,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救助原则应包括必要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公开原则、及时性原则等。

■检察机关开展被害人救助工作应处理好四个关系: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关系;与刑事和解、刑事调解的关系;与支持民事起诉的关系;与公安、法院救助的关系。

2008年春节前,“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研讨会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会上,吴江市检察院提交了专题研究报告,高检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法学专家、检察业务专家和试点[……]

Read more

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

一、案件事实

被告人余家俊,男,1961年6月21日生,哈尼族,云南省墨江县人,大专文化,原系思茅地区行署民政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科长。因本案于2001年2月22日被刑事拘留,同月26日取保候审。同年3月26日再次被刑事拘留,4月9日被逮捕。

被告人郑锦萍,女,1965年9月5日生,傣族,云南省景谷县人,研究生文化,原系昆明大学旅行社总经理。因本案于2001年3月26日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26日被逮捕。

被告人李旭东,男,1966年4月26日生,汉族,云南省弥勒县人,高中文化,原系云南惜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因犯流氓罪于1997年8月22日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因本案[……]

Read more

合意性搜查制度:基础与应用

合意性搜查制度:基础与应用

摘要:合意性搜查的法理基础存在于其搜查必要性与被搜查人自由意志的双重保证之上。在西方法治国家,合意性搜查是一种运用范围较广、但又受到严格的程序规制的任意性侦查行为。而在我国,合意性搜查在侦查实践中尽管普遍存在并运行良好,但却处于立法缺失的无序状态。基于对现行制度的考察与法治国家的经验借鉴,应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合意性搜查制度。

关键词:任意侦查;搜查;合意性搜查

侦查程序中的搜查,通常被认为属于强制侦查范畴,必须通过侦查官员的强制性手段而获得。如日本学者田口守一将强制侦查分为对人的强制措施和对物的强制措施,对人的强制措施之中包括搜查身体,对物的强制措施则包括对场所和物品的[……]

Read more

对侵占罪案件应采用公诉和自诉两种形式

我国新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是一个新罪名。该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已有,数额较大并且拒不交出的行为。

在此之前,对此类侵占行为一般以民事案件对待,这很不利于保护公民和国家的合法财产。尤其是对遗忘物这一问题,过去大都是以不当得利的方式来处理的。这样,非法占有遗忘物而拒不返还者甚多。

现行刑法将此类侵占行为划为刑事法律规范之中,大大地保护了公民和国家的合法财产。

但《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规将此类案件作为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并且一律由人民法院管辖。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单一的自诉方式不利于充分地保护公民和国家的合法财产和打[……]

Read more

治理商业贿赂社会心理背景与法治措施选择的实证分析

一、治理商业贿赂实证分析的价值与途径

在惩治商业贿赂的刑事政策被如火如荼推行的现实背景下,2007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剑指商业贿赂年。明晰作为法律实施主体的社会公众的心理与社会公众作为法律调整对象的的行为之间的契合程度是选择治理商业贿赂措施的必要前提和实现要件,关系到惩治商业贿赂事业的成败。关于惩治商业贿赂法律对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价值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和普遍的运用着。在法学研究领域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有益于主导意识的形成,有益于防止丧失理论研究对现实的检视和批判,从而使法学充满必要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有助于协调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张力,进而使法学研究能够在价值和事实之间实现固有的平衡。但是[……]

Read more

死缓变更执行若干相关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死缓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的特色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对罪犯生命权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立法本身的不完善,这一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现行司法解释所作的关于死缓犯在考验期间故意犯罪一律由中院管辖的规定是否合理,在考验期间故意犯罪一律执行死刑的规定是否具有正当性以及在考验期间既有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等情节时的处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死缓制度死缓变更执行故意犯罪

前言

所谓死缓制度是指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予立即执行,而是规定一个考验期,考验期满如果没有再故意犯罪就不再执行死刑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这一刑罚执行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重要意义的[……]

Read more

腐败泛滥的四个成因

研究腐败问题多年,常被人问及到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腐败为什么那样严重?为什么反了那么多年还是那样厉害?你这个反腐败学者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我的这些问题。

朋友们问的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腐败发生、泛滥的原因论。这个问题特别复杂,有几万字的论文,也有几十万字的专著,要用几句话高度概括的确是一个难题。不过,因为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以下20字的腐败泛滥原因论:利益的诱惑、体制的缺陷、惩罚的失当和对策的乏力。

利益的诱惑。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所作的统计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265美元至1075美元的阶段,是社会变革最激[……]

Read more

适应新时期反腐斗争的要求探索和实践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新思路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的权力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还没有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职务犯罪还处于易发、多发期,犯罪手段越来越多花样、智能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将因政府调控权的改变而呈现集中性严重性特点,渎职犯罪也将与贪利性犯罪结合起来,向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向发展,反腐败斗争的的形势十分严峻形势。江总书记在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