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机制应该应用于对老年人犯罪

郭晓红

近年来,为了应对犯罪与司法资源相对紧张之间的矛盾,也为了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我国司法实务界广泛开展了刑事和解的试点工作。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6亿,占总人口的12%。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比现在净增近1亿,平均每年增长596万。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转型同步,因此,在此过程中社会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老年人犯罪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犯罪高峰期应是青壮年时期,减至晚年,犯罪危险性逐渐降低。但是据日本近期统计资料表明,在犯罪者中,年龄超过60岁者,为7.5%,其中2.5%是男性,5%是女性。我国的老年学专家认为,我国的老年犯罪[……]

Read more

户外施暴欲户内取财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11月7日人民法院报第6版刊登了《户外施暴欲户内取财能否认定入户抢劫》一文,案情如下:2007年3月30日下午6时许,被告人朱军艳骑自行车行至迟营乡尹楼村东南时,碰见该乡大迟营村村民王梅骑自行车回家,顿生歹意。朱军艳追上王梅,将其从自行车上拉下按到地上,用双手卡住王的脖子,几分钟后将手松开,让王梅和他一起将自行车推到路边沟中,然后向王梅索要200元钱,并威胁如不给钱就把她送到外地的黑厂去受罪。被害人王梅因身上无钱,便答应回家给朱军艳找1000元钱。随后朱军艳挟持王梅到其家中拿钱,王梅没有找到钱而未得手。因王梅父亲外出寻找女儿未果报警而事发。作者程东坡、李继涛两同志认为被告人朱军艳的行为属于入户[……]

Read more

略论计算机网络犯罪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赛博空间(cyberspace)。在这个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计算机网络犯罪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

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日益成为百姓化的工具,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的虚拟空间,网络犯罪就孳生于此。由于网络犯罪可以不亲临现场的间接性等特点,表现出形式多样的网络犯罪。

1、网络入侵,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犯罪

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以造成最大的破坏性为目的,入侵[……]

Read more

论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问题

2007-2-15【大中小】[摘要]:公益劳动是我国当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践的操作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革。要想取得实质上的进展,需要对公益劳动进行科学的定位,解决公益劳动与刑罚轻重的问题,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的问题以及公益劳动的强制性、规范性问题,并最终将公益劳动纳入到我国刑罚体系中。

[关键词]: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刑罚轻重决定机构立法建议

在我国当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公益劳动已经成为社区矫正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司法部要求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按照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1[……]

Read more

“西头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

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近些年在我国出现的介于犯罪集团和黑社会组织犯罪之间的一种新类型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组织地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对地域和行业实施非法控制等特征,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广西北海市出现的“西头帮”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是典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基本案情

1993年1月至1999年11月间,被告人李昌裕、李昌海、符均、包定胜等组织、领导,林轩、许毅本、许世远、杨志和等积极参加,网罗几十名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大肆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西头帮”。“[……]

Read more

两类商业贿赂的性质认定与数额计算

200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界定了商业贿赂的范围及其数额认定规则。我们尝试细化分析商业贿赂范围及其数额认定条款,为实务部门提供参考。

间接型利益贿赂的性质认定与数额计算

间接型利益贿赂,意指行贿方付出了金钱等财产,但仍然没有直接交付受贿方,而是将金钱等财产周转成通过其他载体表现的现实利益或者享受资格。由于利益型贿赂具有间接性、周转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征,是否完全符合《意见》规定的“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利益”以及如何认定“实际支付的资费”,实践中有一定困难。

(—)礼券。礼券等[……]

Read more

张志军博士论文

张志军博士论文

张志军:

1:提高司法能力规范管理机制–人民法院如何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供司法保障。

摘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成都发展新跨越,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为我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司法保障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与法律责任。为此,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知识产权庭)以司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规范化管理为核心,以培养专家型法官为基础,以延伸服务为契机,以调研宣传为依托,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构建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系

职务犯罪侦查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是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尽管有不少理论界人士认为该权力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存在矛盾,笔者认为这一权力正是法律监督的深层次表现。笔者不否认检察机关在行使这一权力时由于立法、执法及司法环境的影响的确存在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归根到底既与执法水平不高有关,更突出的是监督力度不够,因而构建一套完整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监督体系迫在眉捷。

一、外部监督网络化

职务犯罪侦查外部监督体系其目标是要解决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侦查权不当扩张,使之在法治轨道上前行。

(一)人大监督常态化。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作为检察机关得以存在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监督体系的领头[……]

Read more

抢劫罪加重犯的较疑难的几种情节初步分析

刑法第263条后半段明确了“入户抢劫”等8种严重情节,作为成立抢劫罪情节加重犯或结果加重犯的法定条件,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严重情节明确化,有利于切实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和司法实践的准确量刑。但是,科学、合理地理解把握这8种严重情节的涵义,却是正确量刑的基础。鉴于理论与实践对刑法第263条所规定的加重犯适用条件所存在的重大分歧,本文拟对其中较疑难的几种情节作一初步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并求教于同仁。
(一)“户”及其具体形式
关于何为“入户抢劫”,理论界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户”是指公民私人住宅,不包括其他场所。二是认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