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申请重新鉴定不被允许应该抗诉纠正

故意伤害案件中,伤情医学鉴定是判断罪与非罪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诉辩双方争执的焦点。实践中,当辩方申请重新鉴定并改变原结论后,有的检察院申请重新鉴定并建议延期审理。然而,实践中存在法院不同意检察机关的重新鉴定申请而径行作出判决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法院应当同意检察机关重新鉴定的申请和延期审理的建议,其不同意的做法应予纠正,检察机关可以法院严重违反程序为由提出抗诉。

首先,法院不同意检察机关重新鉴定的申请和延期审理的建议,是对刑诉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百六十五条的曲解。《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

Read more

在盗伐林木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致人轻微伤是否构成抢劫罪

[案情]

2007年1月31日凌晨4时许,被告人张某与马某结伙盗伐李某等人杨树7棵,被派出所民警巡逻时发现。被告人张某在被抓捕过程中,持手锯将一名保安队员头部砍伤。经鉴定该保安队员伤情属轻微伤;被盗林木价值人民币2320元。

[分歧]

对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理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的规定,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即使未达到“数额较大”,但具有“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

Read more

认为司机不守信用使用暴力赖账如何定罪

作者:唐若愚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简介]一天上午,被告人王行永、蔡伯和麻木望乘坐一辆出租车到外地办事,事先与司机协商车费为1200元,因为司机当时对路况并不了解,所以就没与几名被告人讨价还价。可是,当行到路上后,司机才感到路况太差,非常难行。于是,拐回到半路时,司机向被告人提出增加30元的路费。然而,三名被告人一听认为司机不守信用,所以,暗地一商量,准备赖帐。当车行到无人地方时,三名被告人让车停下来想搞鬼,司机看看天色已晚,无援无助,就借故说再走一段路就停。大约又行两公里的时候,被告人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亮光,感到再不动手就晚了,于是,他们就强行让司机将车停下。此时,被告人蔡伯用早已准备好的[……]

Read more

利用自动柜员机系统异常采取持卡操作取款的方式窃取柜员机内储存的银行资金构成盗窃罪

【要点提示】
盗窃罪”秘密窃取”行为的秘密性包含主观性、相对性和当时性三个特征,许霆的行为属于”秘密窃取”;《刑法》所指”盗窃金融机构”是指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许霆的行为应以犯罪论处,但本案在犯罪的起因、手段及主观恶性等方面有其特殊之处,应对许霆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以适用《刑法》第63条第二款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的特殊情况”,不应仅限于政治、外交、宗教等方面有特殊需要的情况,还应包括犯罪的起因、对象、目的、动机、手段、认罪和退赃表现、被害人过错、主观恶性、危害后果等一般酌定量刑情节。
【案例索引】
原审一审: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

Read more

如何理解假币犯罪中的持有行为

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了购买假币罪,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了持有、使用假币罪,在司法实践中当几种行为同时出现时通常会面临如何适用罪名的疑难。笔者认为,购买假币行为与使用假币行为之间存在着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但是持有行为与购买行为,持有行为和使用行为之间并没有刑法上的牵连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三种行为的独立性的评价。对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的独立性,应该没有疑问,但是持有行为在购买行为或者使用行为发生的情况下是否具有独立的意义,则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存在购买或者使用行为时,持有行为实际上并不具有足以构成牵连犯的独立性,它是这两种行为的组成部分,不应当在刑法上对其进行单独的评价。行为人在购买了假币之后,必然[……]

Read more

民事判决中的事实能否在刑事判决中直接引用

【案情】

2010年11月10日凌晨零时许,被告人颜某酒后驾驶轿车回家途中与被害人关某发生碰撞,造成车辆损坏、关某受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后,被告人颜某为逃避法律责任而指使黄某(另处理)现场顶替肇事责任,为其作伪证。此后,被害人关某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法院在民事判决中认定,由于被告人颜某找人顶替,导致交警部门没有对颜某做酒精测试,故由颜某承担证据灭失的责任,认定颜某系酒后驾驶,承担全部责任。此后,公诉机关对被告人颜某以交通肇事罪提起了刑事诉讼。

【分歧】

在这种民事赔偿与刑事追究分案处理的情况下,对于已生效民事裁判文书中所确定的事实,在随后刑事诉讼程序中能否直接采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没有[……]

Read more

存在跨文化刑法吗?――一种哲学尝试

「内容提要」只要刑法上的罪行可以用普遍可以理解的,即用人权论据来说明,而且这普遍适用于许多罪行,还特别适用于宽容的刑法制度的话,那末,一种跨文化的处罚权,一种跨文化的刑法,无疑是存在的。

「英文摘要」AslongasthecrimesinPenalCodearecommonlyunderstood,explainedbytheargumentsofhumanrights,anditisuniversallyapplicableformanycrimesandespeciallyforthelenientsystemofcriminallaw,apowerofpenaltyoratranscult[……]

Read more

刑法立法缺陷探微

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使人们把安全价值看得重于一切,这样,偏重于安全价值的刑法典和罪刑法定便作为一种必然选择的结果出现了。立法者竭尽全力用成文法来保护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的生命、财产、自由,并将其托付于充分体现法治的“凝固的智慧”,使中国的刑事法治产生了质的飞跃。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随着司法实践的检验,刑事立法的不足和缺陷日益显露。笔者愿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立法的浮躁——刑法规范立法缺陷透视

法律规范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法律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它完整地规定了立法者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以及遵循这些模式与否的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由法条组成,是法律中最频繁发挥作[……]

Read more

身揣欺骗得手的手机秘密离开构成盗窃罪

作者:陈美有

刘某因恋人索要手机而生非法取得的动机。2004年6月3日上午,刘某来到一手机店,店主林某从柜台内取出多款手机供刘某挑选。刘某选中一款手机,价格为1860元(鉴定价与此同)。林某将手机和发票一并交给刘某,刘收起发票后说钱没带够,言明待朋友送来钱后一并付清,之后,用手机佯装给朋友打电话,要对方立即送来800元钱。刘某向林某要了一张凳子坐在店门口,林某也到店门口和他闲聊。此时,两位顾客走进店里,林某便起身应酬生意。半小时许,林某突然发现刘某不知何时已离开,便立即来到店门口,而刘某已跑出数十米远。林便一边追一边喊:“站住,抓强盗!”刘某闻声回头见林某追来,说:“你再追,我用石头掷你。”并[……]

Read more

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解析

作者:田立文夏汉清

近年来,利用合同实施诈骗成为诈骗犯罪中十分突出的犯罪之一。这类违法犯罪增长幅度之快、数量之多、花样之繁、危害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修订后的刑法对合同诈骗罪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它具有不同于普通诈骗罪的特点,在理论上存在分歧,实践中难以认定。本文拟对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它是指行为人向对方作出签订合同的要约表示时,不是以真实单位或以自己名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