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殴打刺伤对方,伤害行为如何定性

作者:罗红由于行为人造成对方重伤,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因而属于防卫过当

案情:被告人郭某在某茶铺与李某、石某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岂料,双方因话不投机发生争执。争执过程中李某突然举起茶杯向郭某砸去,郭某头部被打破,当郭某尚未回过神来,石某又提起椅子打向郭某。郭某躲闪中看见茶铺柜台上放着一把刀,便冲过去拿起刀向被害人李某面部刺去,李某左眼被刺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分歧意见:对被告人郭某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存在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郭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理由是:本案是由于被害人的过错引起,被害人伙同他人先动手伤害被告人,并且使用了椅子和茶杯等器具,被告人郭某在被伤害的过程中用刀刺伤[……]

Read more

作案后报警的行为不等于自动投案(检察日报)

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拨打110报警,对此是否属于“自动投案”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应当区别对待。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报警主要有以下情形:一是以第三人身份,向司法机关报告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如实向司法机关告知具体的案件事实。三是存在关联的两种违法犯罪行为,告知司法机关被害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但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未提及。

笔者认为,从自动投案的本质来看,第一种情形属于标准的报案行为,因犯罪嫌疑人对本人的基本犯罪事实未明确表示,既不利于侦查工作的开展,也难以保证其不会继续危害社会或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原则上不构成“自动投案”,但如果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又能交代自己罪行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

Read more

从“大众”到“精英”

一、法学研究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

“精英”与“大众”本来是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一对用语,被引入到法学研究中来,在原有的词义上又被赋予了独特的分析功能。从语境论的立场来看,任何“法言法语”都有其存在的特定语境。无论是法律规范用语本身,还是对于法律规范的解释模式,总可以从中看到“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之间或隐或现的对峙。有学者指出,法律解释中的“话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其中含有知识状态和价值理路。“大众话语”是以社会需要、民众要求等法律的外在价值为基点,暗含了一种法律范围内的“民主”与“正当”的元叙事;而“精英话语”则是以法律本身的逻辑等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暗含了“法治”与“合[……]

Read more

用拾得的储户存折骗取存款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案情】

被告人:王明华。1993年10月20日被逮捕。
1993年10月8日上午,储户张俊山到沧县南环中路城市信用社取款后,将存有13000元的活期存折遗忘在信用社的柜台上。该活期存折上只有帐号,没有户名,但在信用社底帐上留有张俊山的名字和印鉴,这种情况只有信用社的有关人员和张俊山本人知道,取款时必须提供存折及张的手章。
当天,被告人王明华将张俊山遗忘的存折拾起收藏,次日(10月9日)到个体刻字店私刻了张俊山的手章,并找到其表侄女姚苹谎称:“有个两口子闹离婚,女的偷出存折,请你帮她取款11000元。”当天上午11时许,姚苹和她父亲一起到信用社取款,王明华装着不认识他们,接过存折、取款凭条和[……]

Read more

《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第1期要目

《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第1期要目

发布时间:2007-01-1608:37:56

——————————————————————————–

卷首语

统一司法尺度维护公平正义本刊特约评论员

新案新解

网络盗窃中电子证据效力和盗窃数额的认定

沈解平朱铁军

关于被告人周玮网络盗窃案的分析沈莉波

虚拟财产保护的刑事介入及其限度王北冀肖晚祥

网络游戏“私服”刑事责任探析苏敏华

软件著作权司法保护中的举证问题初探时璐

案例指引

广告中突出使用他人知名商品形象构成不正当竞争杨煜

离婚了,按揭房屋怎么分?

——谈履行期限跨越婚前婚[……]

Read more

刑事侦查立案标准论

立案,是刑事侦查活动的开端,没有立案则无所谓破案。立案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有了规范的、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立案标准才能做到科学立案,统计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地区某时间段的社会治安状况,反之则不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刑事侦查立案标准的制定工作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的刑事侦查立案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注:刑事立案涵盖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的相关工作,内容丰富。本文仅立足于对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立案标准进行调查研究,阐述观点。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及刑事立案方面的其他内容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一、存在问题

规范紊乱标准不[……]

Read more

赵秉志 肖中华:无认识过失中“应当预见”的判断

原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26日

赵秉志(以下简称赵):在疏忽大意的过失这种无认识的过失中,罪过的认识因素表现为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某种结果的发生,是能否认定行为人成立特定过失犯罪(以某种结果为要件的过失犯罪)的前提,也是区别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标准。
肖中华(以下简称肖):关于“应当预见”的判断标准,国内外刑法理论上向有主观说、客观说与折中说(主客观相统一说)的纷争,司法实践在处理个案时对于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危害结果发生也经常产生分歧意见。我认为,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时,首先应当明确“应当预见”的内容是什[……]

Read more

刑民判决“打架”是法治的必要代价

作者:杨涛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一名男子在偷自行车时被发现,几人在对其轮番殴打后,搜走他身上仅有的20元钱,并脱光他的衣服,将其推入池塘中。次日早上,在距离池塘约1公里远的绿化带上,路人发现了一具身着女装的男尸,死者正是这名偷车男子。法院认为,被告人等的殴打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缺乏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对被告人等殴打抢劫致被害人死亡的指控,不予认定。但法院认定五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采用殴打等暴力手段劫取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最终,5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4年不等。刑事案件判决后,死者的父母认为儿子的死与被告人殴打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去年3月,死者的父母又对五被告提起了[……]

Read more

张某酒后驾车撞路障死亡行为该如何定性?(检察日报)

曾庆朝李涛张燕

道路虽然拓宽了,但路上的一铁塔却没有被及时移走,长期置于机动车道上。一个男青年夜间酒后驾驶摩托车经过,撞上了铁塔的水泥座,当场死亡。近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铁塔产权单位承担20%的责任,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合计60517.51元。

惨案,因撞铁塔而发生

2008年3月9日22时,南阳市民张某驾驶两轮摩托车沿该市工业路自南向北行驶,当行至工业路与光武路交叉口时,摩托车撞上此处铁塔的水泥座,张某当场死亡。交警部门经勘查现场后于2008年3月21日作出交通事故认定:“张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夜间行驶未降低行驶速度,且驾驶两轮摩托车未戴安全头盔,应承担此事[……]

Read more

出租车司机多次运送赃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

2008年3月至8月的夜里,被告人郭万里、王立新预谋后多次租用被告人蒿建国的出租车,先后数次到开封县杜良乡、袁坊乡等地盗割HYA100×2×0.4型通信电缆线共计750米,鉴定价值17171.2元,HYA300×2×0.4型通信电缆线共200米,鉴定价值10861.12元。销赃后,郭万里、王立新分掉赃款挥霍。

每次郭万里、王立新按正常的租车费用支付给蒿建国,偶尔因太晚会多给20元钱左右。前几次蒿建国问拉的什么东西时,二人将袋子解开把放在上面的玉米和衣服让蒿建国看,极力掩饰其犯罪行为。当庭二人仍供述蒿建国不知道他们盗割电缆的事情,蒿建国也否认知道二人盗窃的事情。

【分歧】

审理中,对蒿建国的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