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受贿案件若干相关问题的研究

武彬

摘要:共同受贿和单独受贿相比有许多特殊之处,在分析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实践中认定共同受贿的难点进行研究,并阐释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作者陈述了预防共同受贿犯罪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共同受贿;对策;犯罪预防。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共同受贿现象逐渐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由于司法机关对受贿行为的大力查处和严厉打击,慑于法律的威严,有些欲收受贿赂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敢直接接受他人财物,转而曲径通幽,由配偶、亲戚或朋友代为收受,自己则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这种方式能给受贿人带来许多方便,不少腐败分子便以这种积极的方式隐蔽地进行着“权力寻租”的交易。而对法律界来说,这种新的受贿方式的出现[……]

Read more

人民法院报:帮助他人行贿不成而侵占贿赂款如何定性

案情:

王某为某私营企业董事长,打算把自己的厂房卖给某国有集团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为赵某,赵某给出的价格是2700万元。后王某的朋友张某得知此事,张某对王某说:如果王某肯拿出一部分钱来活动,厂房至少可以卖到3000万元。张某与赵某熟悉王某是知情的,王某于是委托张某全权处理此事,并商定王某拿出100万,由张某送给赵某,请求赵某签署厂房买卖合同时把价钱提高到3000万元。张某拿到钱后,通过各种途径与赵某联系,赵某并没有接受100万元,也没有与张某见面,厂房最终以2700万元卖给了该集团公司。后来王某多次向张某问起100万元的去向,张某皆回答说已经交给赵某。王某无奈之下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经公安机关查明,[……]

Read more

正当防卫若干难点问题的自我解读

陶苏鹏

内容提要: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关于正当防卫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本文中,我将结合目前学术理论界的各主要观点对正当防卫的构成及各项要素阐述几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现行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消极防卫积极防卫

关于正当防卫,我国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国人大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Read more

非法买卖假名牌烟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王昌奎彭建军

[案情简介]

2006年12月,胡某与廖某通过电话联系,共谋销售假“中华牌”香烟。2007年1月上旬,通过廖某联系,张某某从广东省潮州市流沙镇以52000元购买16件假“中华牌”香烟运抵重庆后,由胡某将其运回家中藏匿。烟草专卖局和公安机关获息后,立即派员假装成烟贩与胡某等人联系,最后双方以74000元达成买卖协议,约定先交胡某等人定金10000元,待胡某等人将烟运抵重庆石柱的马武镇后再交付余款。2007年2月11日晚,胡某将该批假烟草制品运往石柱县马武镇销售,在途径本县汉葭镇青龙嘴时,被本县公安局、烟草专卖局当场抓获。经重庆市烟草专卖局鉴定,该批“中华”烟系假冒注册商标的伪劣卷烟,[……]

Read more

解构死刑与德里达的死刑解构

死刑是什么?

一般来说,法律学家可能会很严格地告诉你:死刑,是国家为了维护统治而对犯罪分子所采取的剥夺生命之刑罚。问题似乎得到了一种不坏的回答,但思考的可能性恐怕也就终止在这种事实性的狭义陈述之上了。

死刑究竟是什么?它是否仅仅是个法律或法学问题?它是否跟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干系?法国当代哲人德里达对死刑的解构性分析,大概能给这个问题的思考拓出一块更广大的空间。在他看来,思考死刑,首先是思考国家的政治神学基础,是思考犯罪、刑罚概念的文化历史演进及其后面的神学-哲学逻辑,是思考人的特性,也是思考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权利构成。

作为“人之特性”的死刑之疑难

德里达2000年于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进行的死刑研究讲座开[……]

Read more

对盗窃空白支票骗购物品行为的定性

2003-12-17【大中小】马某系无业人员,于1998年11月某深夜潜入某医药公司营业部,盗得空白支票1张,后用此空白支票骗购商品价值5万元,对马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

司法实践中,对于盗窃空白转帐支票后,骗购到财物且支票上的款项已划拨的行为的定性没有什么异议,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此类案件定为盗窃罪是无疑的。但如果盗窃的支票为空头支票,行为人使用盗得空头支票骗购到物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却有不同认识。许多同志认为由于支票是空头的,不具有支付结算功能,支票所有者并没有遭受实际的损害,因此不能定为盗窃罪;因为受到[……]

Read more

债权作为相对权不能成为财产类犯罪的犯罪对象

抢走欠条索债如何定性———债权作为相对权不能成为财产类犯罪的犯罪对象

杜庆贵于艳峰

案情:黄某因经营欠张某现金1.1万元,债权人张某多次向黄某索要未果。后张某听说刘某、杜某等人经常为他人讨要债务,于是托人找到刘某、杜某为其讨债,并许诺付30%提成。次日,张某因感到30%提成太高而反悔,提出不再让刘某、杜某等人为其讨债;刘某、杜某等人不同意,遂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从张某身上搜出欠条,并持该欠条找黄某索要欠款5500元,黄某将该欠条销毁。刘某、杜某将5500元钱私分。

分歧意见:对于刘某、杜某行为在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犯何罪存在争议:第—种意见认为,刘某、杜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应属于民事纠纷,刘某、杜某当场[……]

Read more

试论实行过限的认定

「摘要」

实行过限,又称为共同犯罪中的过剩行为,是指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由于我国现行刑法中,对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及其刑事责任未作具体规定,因此,司法实践中对如何准确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存在争议。本文从刑法理论界对实行过限认定的一般标准结合司法实践,对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的认定及其界限提出一些适用意见。文章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在正文部分,文章首先界定了实行过限的内涵,认为实行过限附随于共同犯罪,发生于共同犯罪中,实施主体是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实行者在实施过限行为时必须有罪过。又总结了古今中外主要立法中关于实行过限的相关条款。然后深入探讨了实行过限的构成理论,着重分析了“过[……]

Read more

关于侵财性犯罪追赃问题的几点思考

2007-2-15【大中小】实践中,不同司法机关对追缴侵犯财产性犯罪中赃款赃物有不同做法,共同犯罪中被告人退赃数额不一、不应当承担退赃义务的人被追缴钱款等有背法律精神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对追赃中几个常见问题作探讨:

一、共同犯罪中各犯罪分子的退赃数额的确定

对于抢劫、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性的共同犯罪,在追赃过程中,分配各犯罪分子退赃数额的方法有:

1、共同犯罪中,各犯罪分子犯罪后分赃数额或者分赃比例明确的,按其分赃比例退赃;分赃数额或者分赃比例不明确,或者无法查清的,在无法区分主从犯的情况下,一般宜责令各犯罪分子平均退赃。

2、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有主从犯之分的,如果犯罪分子之间分赃数额或分赃比例明确[……]

Read more

浅析累犯的构成及其几点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这一规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累犯是指一种犯罪人类型,即被判处一定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期间之内再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目前大多数人是把累犯作为一种犯罪人类看待的。第二,累犯是一种量刑情节,犯罪人属于累犯之列的,对其量刑时应当考虑予以从重处罚。第三,累犯是一项刑罚制度,它是刑罚量定阶段人民法院考虑对犯罪人适用的一项量刑制度。第四,不管是前罪还是后罪均不包括过失犯罪。本法第六十六条还规定:“危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