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主体新议

作者:周松杉陈灿平

一、单位犯罪不是法人犯罪

单位犯罪不等同于法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刑法对作为犯罪主体的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组织形式未作明确规定,那就可以理解为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不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只要其是依法设立,有一定物质基础,并能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独立组织,都可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单位,这也是贯彻我国宪法和刑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原则之要求。当然,是否单位犯罪主体,还应当看分则中是否有明文规定。无论是法人主体还是非法人主体,在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个罪中,都没有成立为单位犯罪之余地。

不仅中国存在着非法人团体的刑事责任,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对非法人团体追究刑事责[……]

Read more

再论安乐死合法化的理论基础

内容提要:安乐死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对安乐死的很多问题仍争执不下。但是,这种行为从人类社会之初就已经存在,并且社会越发达,人类文明水平越高,社会对安乐死行为应当越宽容。个人自由权利的行使以及法应当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安乐死合法化的重要理由。

关键词:安乐死权利人文精神

从语义上分析,“安乐死”是希腊文“Enthansia”的中译,其愿意为“美好的死亡”。韦氏词典(Webster‘s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安静而容易的死亡”或“引致安静容易死亡的举动”。从中文的字面意义上来看,也体现了中译者宽厚仁慈的内心本质。(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汉中发生了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从此[……]

Read more

捡到存折到银行取款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还是盗窃罪

案情:
2006年1月6日,李汉军在贵港市交通征费稽查处停车场附近,捡到韦仲清丢失的邮政储蓄存折一本,及存折内夹写有存折密码的纸条后,即与蒙海、黄英兰(另案处理)密谋拿该存折领钱出来分赃。当天,由蒙海持该存折到贵港市石羊塘邮政储蓄点和桥北邮政储蓄点以韦仲清的名义分别取出人民币20000元和25000元。蒙海领得后将钱藏于家中,未分赃即被公安机关查获扣押,并已归还被害人韦仲清。
争议: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蒙海、李汉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存款计人民币45000元,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盗窃罪。案到法院后,对于李汉军、蒙海的捡到存折到银行领款的行为的定性存在争议。有四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

Read more

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人民法院报)

阙炳武,洪碧华

[内容摘要]:职务犯罪是公职人员常见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大,必须加以整治。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主客观原因,并从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打击力度等方面深入探讨具体的治理对策。努力营造“不想犯”、“不敢犯”、和“不能犯”的氛围。

[关键词]: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对策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职务犯罪是腐败现象的极端表现,它侵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职人员行为的廉洁性,危害改革开放,破坏经济建[……]

Read more

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有关问题的探讨

2004-2-12【大中小】今年年初,我们对部分监狱的减刑、假释案件试行开庭审理,5月份又重新修改制定“关于公开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暂行规定”,在全省五大监狱正式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关于如何认定“确有悔改表现”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1条第1项规定“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服法;认真遵守[……]

Read more

趁司机熟睡“砸窗取包”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抢夺罪?

王威张剑

案情:2009年5月4日夜,高某、刘某乘王某驾驶的轿车行至一加油站附近时,偶然看到有辆货车停在路边。高某三人经商议,打算从货车上“搞点钱花”。高某、刘某二人下车,用手电筒照见货车驾驶室内司机已熟睡,风挡玻璃下有一皮包。高某用石头将货车驾驶室的玻璃砸破,刘某迅速将皮包拿走,与高某坐上轿车逃离现场。货车司机被砸玻璃声响惊醒,已追赶不及。后高某三人将包内4.9万元瓜分。

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高某等三人趁夜深人静、货车司机熟睡之机以秘密手段非法取得财物,且价值巨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高某等人取走财物后逃脱,是盗窃既遂后的事后行为。第二种意见认为,高某等人行为构成抢夺罪,因为在高某等[……]

Read more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区别体会

实践中,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常见。而二罪的行为性质认定有时又有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审理具体案件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别认定:

首先要准确把握两罪的犯罪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出乎行为人意料之外造成受害人死亡。此种行为的故意伤害犯罪,属结果加重犯。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一是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二是主观方面有致人伤害的故意而没有致人死亡的故意。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自已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一是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行[……]

Read more

论 医 疗 事 故 罪

论医疗事故罪
李刚

摘要: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对医疗事故罪的构成条件、罪与非罪的界限及该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争议颇多。文章结合1997年刑法的规定及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规定,阐述了对医疗事故罪的认定及医疗事故罪的刑事责任,以期对指导司法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医疗事故罪;犯罪构成;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由于违反医疗规章制度、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一、医疗事故罪的犯罪构成
(一)犯罪客体
医疗事故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医疗工作的[……]

Read more

“计算机犯罪”对传统刑事法的冲击及对策

摘要:“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巨大差异,对于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规范形成巨大冲击,同时也给传统刑事管辖和罪名确定及侦查业务与证据制度等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加强“计算机犯罪”刑事法理论研究和完善有关“计算机犯罪”方面的立法是当前惩罚和防范“计算机犯罪”的重要问题。

21世纪计算机及其网络将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然而,科学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及其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新的文明的同时,也相应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个新的犯罪领域。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超凡性,致使该种犯罪在空间、作为方式与形成过程等方面与传统犯罪相比发生了极其重大变化,进而向传统刑事法发出冲击也就成为必[……]

Read more

该案是否应实行数罪并罚

作者:朱美凤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褚某某在2001年11月因犯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被法院判处管制一年,管制期限自2001年12月4日起至2002年12月3日止。2002年1月至5月间,被告人褚某某又因多次与他人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遂于2003年5月23日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以下简称:被告人褚某某在2001年所犯罪为前罪,在2002年所犯罪为后罪。)

大家在讨论本案的过程中,关于是非应对被告人褚某某实行数罪并罚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该实行数罪并罚。理由是:被告人褚某某因犯前罪,被法院判处管制一年,在管制执行期间,又犯新罪(后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