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监狱有两犯甲和乙,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乙因伪造货币罪也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缓期执行的两年期间,甲表现恶劣,时常寻衅滋事,扰乱监狱秩序但未构成犯罪,而乙则诚心悔罪,并积极表现自己,他还暗中留意并揭发了甲的同伙丙在狱中的一次犯罪行为,使丙被依法处理,因此被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本来甲就看不惯乙,认为其瞎表现,在丙的事件处理完后,甲对乙更是怀恨在心。两年后,两人均被减为无期徒刑。乙见自己虽努力表现即仍是跟甲一个处理结果,心里有些不平衡,而甲见乙并未因积极表现而减轻刑罚,深感痛快,更是大肆嘲笑乙,并总找乙的碴。一日,甲又寻衅并辱骂乙,乙忍无可忍将甲打成了轻伤,并因此被定罪处刑,又[……]
论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超职权主义”因素
摘要:庭审中法官职权包括审理权、裁判权和诉讼指挥权三项,尽管在两大法系国家有不同表现,但是注重保护被告人的正当权益却是其共同特征。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法官职权运作方式与1979年刑事诉讼法比较起来是一大进步,但是仍然具有明显的“超职权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法官具有庭外调查权、可以直接变更罪名和判决理由模糊三个问题上,应当按照法官职权运用的基本法理加以改革。
关键词法官职权;审理权;裁判权;诉讼指挥权;超职权主义
一、基本法理:庭审法官行使职权的限度
在庭审过程中,庭审法官的职权包括审理和裁判两项。理是指法院通过证据评价指控事实是否得到证明的活动,判则是对这种评价活动的结果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运动员为报复 向其他运动员的饮品内投放兴奋剂
来源:法宝网内容:
案情:某省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张某因在训练中对教练员不满,产生报复的念头。随后在2002年9月至10月期间,张某伙同另一名运动员张某某先后分数次将800片甲睾酮片粉末趁人不备倒入运动员的饮品内。同年10月14日,张某将事先用化名写好的三封举报信分别寄给国家体育总局、举重竞技管理中心、国家反兴奋剂中心,并连续三次打电话询问举报信是否收到及处理情况,催促有关部门来人进行飞行药检。2002年10月24日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到该省运动技术学院进行飞行药检,查出有5名举重运动员的尿检呈甲睾阳性。
分歧意见:对于本案中张某与张某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是否构成犯罪,存在四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
论管制刑的立法发展及其完善
[内容提要]:管制刑是具有中国特殊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结构进行了新的整合,管制刑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得愈来愈少,或者虽然适用但执行难以到位,以致不少学者开始对管制刑的设置是否具有必要性、适宜性提出了置疑。本文认为,管制刑在适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种缺陷并不是不可弥补的。只要对现行管制刑进行合理的设置,就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发挥这一刑种特有的优越作用。
一、管制刑的历史发展
管制是我国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它依靠人民群众和专[……]
人民法院报:村民小组长挪用征地补偿款如何定性
[案情]
被告人孙某系某村民小组组长。2008年底,他从政府有关部门领走石(家庄)武(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占用该村民小组土地的补偿款11万6千余元。2009年初,孙某的亲戚王某做生意急需用钱,就唆使孙某挪用土地征收补偿费。孙某便将其中的6.5万元挪给王某,几个月后,王某生意亏损,无力偿还。2010年7月,村民在向孙某多次追要补偿费未果后报案。
[分歧]
在审理过程中,对二被告人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没有争议,但对其行为应如何定性却出现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孙某利用其担任村民小组组长的职务之便,将自己保管的征地补偿费用6.5万元挪给他人使用,依照200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保证合同无效担保人应负民事责任
作者:张明丽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0年1月,原告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借款200万元。同年5月,双方达成还款协议,乙公司承诺于该年10月底之前还清借款,丙公司在还款协议中承诺对乙公司的借款承担连带责任保证。2000年10月初,丙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丁公司作为列席方参加会议并形成股东大会决议,决议内容为丙公司将股权的60%及其为乙公司借款提供的保证责任一并转让给丁公司,丁公司同意承担。之后,丙公司于2000年12月函告甲公司,通知其关于乙公司借款的保证责任已转移给丁公司。2001年1月,甲公司复函丙公司,告知同意将丙公司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丁公司。
后来,甲要求乙公司及丁公司共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准确定性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
作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黄祥青
在司法实践中,不同身份者相互勾结、共同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单位人员与外部人员相勾结,利用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实施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另一种是单位内部的不同身份者,通常是受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内的其他工作人员相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实施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前者俗称“内外勾结”型共同侵占单位财物行为,后者俗称“内内勾结”型共同侵占单位财物行为。由于共同犯罪人的身份不同,相互勾结犯罪的形式多样,因而长期以来,在刑法理论与实务界一直存在定性分歧意见。下面分别予以探讨。
关于“内外勾结”型共同侵占单位财[……]
“社区服务刑罚”的探讨
“社区服务刑罚”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一些国家兴起的一种刑罚方法,通常认为,社区服务的刑罚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该国在1973年的《刑事司法法》中规定了“社区服务”的刑种,该法规定,法官可以判令被告人进行无偿的社区服务,以弥补因其罪行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的损失。这种刑罚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国纷纷效妨,并很快将其法律化。目前,“社区服务刑罚”已经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且国际社会也积极将此种刑罚方法向世界各国推广,如1990年联合国制订的《东京规则》、1997年制订的《卡马多杜社区宣言》等条约。但我国目前刑事制度中尚无“社区服务令”这种刑罚,虽然在法律框架内找不到法律依据,但在具体的实[……]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由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的同时,也滋生了一大批城市乞讨人员,这其中不乏残疾人和儿童的身影。中国每年大约有数十万流浪乞讨儿童,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流浪乞讨儿童受到了犯罪分子的控制和操纵。犯罪分子往往采用拐骗、收买、威逼利诱等手段,操纵、控制各地的流浪儿童,强迫他们到街头乞讨。更为残忍的是很多的犯罪分子故意操控一些残疾流浪儿童,甚至人为地将原本健康的儿童造成残疾,以博取大众更多的同情心,以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组织流浪儿童乞讨已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规定:在刑法第262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
知识产权犯罪若干问题的探讨
2003-12-31【大中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生活进一步国际化,知识产权在经济中的地位愈显重要。诚如WIPO总干事伊德里斯博士所指出的:“在下一个世纪,知识产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注:引自伊德里斯博士1999年1月北京大学授予其名誉教授仪式上的演讲发言。)与此同时,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严重和频繁。通过分析总结司法机关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工作和所查办案件的有关情况,可以了解到这类犯罪呈以下规律和特点:1.知识产权犯罪总的呈增长趋势;2.重、特大案件增多;3.犯罪后果严重、损失巨大;4.跨地区作案,涉及区域十分广泛;5.法人犯罪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