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经理擅自决定为他人借款担保应定何罪

作者:张新乾来源:检察日报内容:

案情:张某系某烟草专卖局局长、党组书记兼烟草公司经理,其在任职期间,分两次私自决定并批准以烟草公司名义为同乡李某在金融机构借款70万元作保证。金融机构多次向借款人索要无望后,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借款人及保证单位,要求借款人归还70万元本金及利息,要求烟草公司负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判决后,依法划拨烟草公司银行存款30万元用于归还金融机构部分借款。

分歧意见:本案中对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理由是张某作为烟草专卖局局长、党组书记兼烟草公司经理,违反国家严禁行政机关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的规定,未经党组会及公司领导班子研[……]

Read more

出质人抢回质押物的行为性质及数额认定

[案情]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李某先后将一颗自称价值十几万元的裸钻和其他物品陆续质押给俞某,借款5.35万元,其间,支付借款利息数千元,后因无力赎回且又需支付利息而感到吃亏。2007年7月,吕某得知此事,表示愿意为李某出面解决,李同意。7月20日,李某以赎回质押物为由,与俞某约定于当晚10时在某酒店内结算清账。吕某当着李的面电话纠集数人至约定的酒店帮忙,授意他人订下酒店客房,并与李在房间等候。俞某与其女按约到达,李某向俞展示皮包内用于赎回质押物的3万元。俞某通知其妻将质押物品送来后,数名陌生男子冲入房内,胁迫俞某等不准动。俞某欲将桌上裸钻等物拿回,被吕某抢走。俞某质问李,李不予搭[……]

Read more

刑法分则中“数额较大”应是犯罪既遂的标准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刑法分则的规定基本上都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即刑法分则对于具体犯罪的规定是针对犯罪既遂而言的,其法定刑也是既遂犯的刑罚。但对于我国刑法分则是否以犯罪既遂为模式,刑法理论与实务中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有观点认为刑法分则对于具体的犯罪的规定是犯罪成立模式,也有观点认为是犯罪既遂模式。如果认为刑法分则对具体犯罪的规定是犯罪成立的标准,则未达此标准不构成犯罪;如果认为刑法分则对具体犯罪的规定是犯罪既遂的标准,则未达此标准只是不成立犯罪既遂,仍可能成立犯罪。不少学者以刑法中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数额较大”为例进行说明,认为司法实践中对于具体犯罪未达“数额较大”这一标准的根本不作为犯罪处理,如[……]

Read more

金融诈骗罪立法体系之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刑法典将金融诈骗罪置于第三章第五节之中,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看,本类罪的主要客体应是金融秩序,①这也是我国刑法理论通行的观点。一般认为,金融诈骗犯罪属于复杂客体的犯罪,其主要侵害了金融秩序,同时侵害了公私财产权。只是在金融秩序内涵问题上,有两种不同见解:传统的金融管理秩序说认为,金融诈骗罪主要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1]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金融交易秩序说,即认为金融诈骗罪的主要客体是金融交易秩序。[2]由于金融交易秩序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刑法的时代理念、更加符合刑法分则体系的解释原理,正逐渐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交易秩序统称为金融秩序,所以,[……]

Read more

农村信用代办员占用客户资金的行为如何定性

基本案情:

1987年1月至2004年5月,农民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何某某任某信用合作联社业务代办员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收取储蓄存款不交、收取贷款不交、收多交少、白条收取储蓄存款、白条收贷款、借名、冒名贷款等手段,共计挪用客户资金120笔,23万余元,至今无能力偿还。案发后,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的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由于对本案中何某某的身份和其主观目的存在不同的看法,导致对本案的定性形成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何某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理由是:信用合作联社属于非国有企业,何某某是其工作人员,何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经手管理客户资金(视为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

Read more

客观违法与故意罪过对应性思考-从一桩非法出售爆炸物案谈起

众所周知,刑法第125条所规制的非法买卖爆炸物罪本为故意犯。然而,何谓“故意”?具体到本罪而言,客观上实施了“非法”买卖爆炸物的行为是否想当然地等同于行为人有其犯罪故意?看来未必尽然。请看以下判例:

据报道,海南某市中法院一审查明,2001年8月31日,海南某市某华侨农场农牧公司农资服务部(下简称服务部)经理郑×相办理了《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并在2002年至2003期间,由服务部会计陈×福找当地公安局副局长王某批准,先后向该市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购买炸药9668公斤等爆炸物。此外,服务部仓库内还存有2001年购买的炸药1423公斤等爆炸物。尔后,该服务部经理郑×相、会计陈×福在没有爆炸物品销售[……]

Read more

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再研究

〔摘要〕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较之旧刑法,一方面体现出法律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仍表现出立法考虑的不足。同时,对于针对正当防卫的某些问题的各种探讨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求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之真谛,更好的指导司法实践。

〔关键词〕正当防卫法律价值不法侵害无限防卫权防卫过当

Abstract:ComparedwiththeoldCriminalCode,theinstitutionofself-defenseinthenewCriminalCode,intheonehand,hasmadeprogressinthelawspirits,intheotherhand,sti[……]

Read more

邹议劳动教养制度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办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根据党中央这两个指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建立了劳动教养机构,办起了劳动教养。由此,劳动教养作为我国的一项制度便在我国诞生了。1957年8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78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8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该决定。这标志着劳动教养制度的正式创立,也标志着劳动教养初步纳入了法制轨道。在“反右”和左倾思潮的影响下,从1958年开始,全国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的数量急剧增长,1960年达到了劳动教养历史上的最高峰,达到499523人。〔1〕1961年4月,公安部在《关于公安工作十个具体政策问题的补充规定》首次规定了[……]

Read more

刑事审判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亟待明确的几个问题

在刑事审判实践中,法院如何正确适用法律,以实现被害人的诉讼权利,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亟待统一认识。

一、关于被害人的诉讼地位问题

‘79刑诉法对犯罪的追诉仅规定由检察机关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来进行,虽然这在总体上也包括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但却难以做到公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全反映并代表每个被害人的具体要求和利益。’96刑诉法则明确规定被害人是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赋予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并不是依附于公诉人的独立的诉讼地位。这种诉讼地位的独立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中必须尊重被害人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并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被害人在法庭上与其独立的诉讼地位相称的席位。当前,一些法院对被害[……]

Read more

再谈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司法适用

作者:◇石安旭秦飞雁

2008年9月3日《人民法院报》理论版刊载了《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司法适用》一文。文中讨论的案情为:新刑法实行前的1997年4月至6月,被告人司运生受单位委托将销售面粉的2.2万元货款占为己有,拒不退回,2008年被公诉至法院。该文认为,按1979年刑法规定该案应定为贪污罪,但因案件是在2008年才进行审判,所以应适用1997年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审判时,被告人的单位粮管所已改为企业,被告人的身份已经转变为企业职工,按1997年刑法规定,应定性为职务侵占罪;比较1979年刑法所规定的贪污罪和1997年刑法所规定的职务侵占罪的刑罚轻重,依“从旧兼从轻”原则,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