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多次抢劫

“多次抢劫”是一种抢劫罪情节加重犯。司法实务中,对于“三次为多”的认定标准,一般不持异议。目前仍存在争议的问题是:如何计算次数?有观点认为,抢劫一人次为一次,抢劫三人次以上即为多次。据此,对于常见多发于校门附近、采用轻微暴力连续抢劫多名放学回家学生少量财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多次抢劫”。笔者认为,这一见解稍显简单和绝对,并不足取。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兹举例从经验层面先作分析。

司法实务中,不乏多名行为人结伙在长途客车上逐一劫取每个乘客一定数额财物的案件,行为人往往采用暴力手段威逼他人迅速交出财物,得手后即下车逃逸。毫无疑义,其抢劫人数众多,但实务中的共识是,这种行为属于一次共同抢劫犯罪。这就说明[……]

Read more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优先权应该确认

张利兆

编者按截至2009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又有一批顺利结题。为加强检察理论研究,传扬课题研究成果,特从中选取部分课题成果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职务犯罪侦查优先权,指检察机关作为职务犯罪法定专门侦查机关,从法律上对已涉嫌犯罪的职务违法行为的优先查处权,以及对与职务犯罪有牵连的非职务犯罪或因认识、证据等因素而不可避免地进入其侦查程序的其他非职务犯罪,根据需要享有的侦查管辖决定权,同时还包括在特定情况下,检察机关因侦查需要而临时要求社会主体予以谅让合作的权力。作为检察机关的主要职权之一,职务犯罪侦查权在服务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又有特殊性,我国[……]

Read more

仅实施了制造保险事故的犯罪行为而没有向保险人索赔该如何定性?

[案情]
2007年12月8日,李某租用建湖县某建筑公司场地开KTV,并为KTV财产投了100余万元保险。之后,由于李某经营不善,KTV生意一直不好,以致拖欠建筑公司租金近10万元无力支付。建筑公司在几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将该场地封锁,并声称李某必须在一个月内付清全部租金才会解封。李某大为恼火,便想到一条“一石二鸟”之计,决定放火烧毁KTV,一来可以解对建筑公司封场地之恨,二来反正KTV生意不好,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取保险赔偿金,重新找项目投资。2008年11月6日,李某在KTV营业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浇在KTV四周,然后点火。李某看着大火熊熊燃烧,正准备离开时,被巡逻警察发现并控制,随后火[……]

Read more

严格区分新闻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正文】
一、“纸做的包子”假新闻是一个大众媒介伦理事件
1.有关报道评论的检索数据7月18日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记者称,在百度搜索“纸箱包子”结果达15.4万条,成为近两周来最热门的话题。11月17日在百度搜索“纸包子”相关网页约145,000篇,“訾北佳”网页约29,900篇,谷歌有332,000项“纸包子”查询结果,14,400项“訾北佳”查询结果。
2.主要媒体和社会各界纷纷介入。7月19日新华网《“纸箱馅包子”忽悠了全国人民》一文说,中央电视台、《京华时报》等几乎国内的所有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各大门户网站、成千上万的论坛、海量的网民大量的帖子铺天盖地群情激愤。学者、专家、全国政协委[……]

Read more

用相对数确定财产犯罪数额标准构想

数额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财产犯罪的构成与否以及量刑轻重的依据。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用相对数(人均年收入为参数)确定犯罪数额标准,并对其优点及可行性作了初步探讨。

一确定数额标准的重要性

数额是衡量财产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注:赵炳春、向朝阳主编,《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143页,314页,308—320页。)从而成为这些犯罪定罪量刑的主要根据。在刑法中(如果不注明,本文所指是修订后的刑法),对数额规定采用四种形式:1.刑法条文直接使用“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等术语规定犯罪和刑罚。采用这种形式[……]

Read more

陈忠林:关于我国刑法属地原则的理解、适用及立法完善

我国《刑法》第6条第一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本法。”根据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该款即我国刑法空间效力属地原则的规定,正确理解我国刑法中的属地原则,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如何理解《刑法》第6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哪些属于该款中中提到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以及如何认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内犯罪”。鉴于我国刑法学界对这几个问题的解释,多有与我国参与的有关国际条约、我国国际法学界以及刑法规定本身内在逻辑相悖,或者不甚清楚的地方,笔者愿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望能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正。
一、如何理解《刑法》第6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

Read more

刑法价值判断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摘要:价值判断是刑法问题的核心。两项实体性论证规则为刑法价值判断的合理实现提供最低限度的保证,它们分别是:只有在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的情形下,才能对刑法进行扩张解释;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应当坚持强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以实体性论证规则为前提,经由妥当的论证程序,运用妥当的论证方法,方能合理实现刑法问题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价值判断,实体性论证规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原则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进路

价值判断,是指“判断主体根据价值主体的需要,衡量价值客体是否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一种判断。”[1]价值判断是整个刑法问题的核心,法官的利益衡量、目的考量与价值评价贯穿刑[……]

Read more

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人诉讼程序之探析

作者:李德平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属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刑事诉讼法中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通常称为“少年审判”)做了特别规定,比如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成员最少有一名女法官,独任审判由女法官审理等。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少年审判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近几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法院积极探索少年审判工作的新规律,逐步建立健全了“德主刑辅”、“德法相济”的少年审判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把好组织关,抓好司法主体与特定审判的结合

少年审判是以特殊主体即未成年犯(少年犯)为对象的特殊审判,是关系失足少年能否得到正确的疏通、引导,进[……]

Read more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案件如何适用特殊逮捕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分别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违反有关义务的,可以予以逮捕。这两条规定的逮捕条件,较之第六十条规定的一般逮捕条件,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特殊逮捕条件。但有意见认为,对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检察机关不批捕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即使其违反了相关的义务规定,也不应予以逮捕。对此,笔者认为,就上述情形而言,无论是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还是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的实际状况看,都应当予以逮捕。

对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适用特殊逮捕条件的法律法规依据

对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适用特殊逮捕条件相关司法解释作了进[……]

Read more

司法实践论附加刑并罚的若干问题

在审判实践中,大多数被告人都将被判处附加刑。如何解决附加刑的并罚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三种附加刑并罚中的若干问题试作探讨。

现行《刑法》关于几种不同情况下数罪并罚规定的内容来看,都是指主刑的并罚,并不包括附加刑的并罚。目前,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对于附加刑的并罚,法官可根据不同情况,适用现行《刑法》第69条、第70条、第71条所确定的原则来进行并罚,即限制加重原则、并科原则和吸收原则,这是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所公认的数罪并罚的三大原则。这三项原则亦当然适用于附加刑的并罚。

判决宣告前数个附加刑的并罚判决宣告前数个附加刑的并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