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羁押标准解读

【摘要】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价值认识的差异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对其审前羁押标准的界定亦有所区别。笔者于文中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审前羁押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设想,以期对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审前羁钾标准;价值;比较;完善

在当今社会,绝对禁止对人身自由的剥夺是不可能的。然人身自由毕竟是各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权利,为保障公民该项权利,各国有义务制定法律,清晰而具体地规定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程序对公民的该项权利进行剥夺。在刑事诉讼中,剥夺人身自由的举措主要有两种即审前羁押与监禁。对于监禁刑,各国立法均规定必须通过合法的司法程序,在证明被告人有罪[……]

Read more

申请回避权告知制度如何细化

回避制度是一个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司法公正、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权。对当事人享有的申请回避权,公安司法机关应以适当的方式履行告知义务,但刑事诉讼法对回避的告知程序未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只是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最高法《关于适用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了检察院、法院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但对告知方式、告知内容、告知期限、告知瑕疵责任等规定得不详细、具体或没有规定。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刑事当事人申请回避权告知制度,明确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的时间、方式与内容,以促使公安司法机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便于当事人及时知[……]

Read more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逮捕权上提一级问题研究

【摘要】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切实解决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办案现象而在近期推出的又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它对于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加强对自侦案件侦查权的监督制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人员素质、力量、思想观念、办案制度、工作机制等还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应当强化对自侦案件监督的观念,坚持下级服从上级、法制化、保障司法公正和简便易行等原则.为保障该项检察改革的顺利实施,应当充实调整相关办案力量、统一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模式、建立不捕案件异议制度、改革审查逮捕工作机制、建立统一指导协调的职务犯罪侦查和侦查监督工作机制.
【关键词】自侦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

Read more

强奸案中如何认定违背妇女意志

张某经人介绍到王某的理发店做学徒工,刚到理发店的当晚9点多,王某要教张某做足疗,便带张某到三楼的一间房子内,王某见张某穿牛仔裤,以衣服太紧、无法教其做足疗为由让其换上宽松的睡衣,然后让张某躺在按摩床上。王某抚摸张某腿部、腹部、背部并按摩,张某昏昏然。之后,王某趁机脱去张某衣服,抚摸、亲吻张某乳房。张某感觉晕乎乎的,浑身没有力气反抗。后王某趁机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几分钟后,张某恍然醒悟,大骂王某是色狼,并打电话给其父母说明此事,其父母当即报警。

(犯罪嫌疑人王某,男,40岁,理发店老板,被害人张某,农村女孩,15周岁,生活经历简单、无性经历,与王某的妻子有亲戚关系)

二、

争议焦点

关于本案,形成了罪与[……]

Read more

试论单位责任人员犯与单位犯罪相同罪名的应数罪并罚

在单位犯罪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员,又以自然人身份实施了同种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对被告人是按一般主体自然人犯罪适用刑罚,还是作为特殊主体适用刑罚,或者是实行数罪并罚,存在争议。

如案例:甲公司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告人张某作为甲公司的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部分刑事责任。同时,被告人张某又单独犯有走私普通货物罪,依法亦应承担刑事责任。对被告人张某依法承担的上述两部分刑事责任如何量刑,在司法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定走私普通货物罪一罪从重处罚。即定被告人张某单独犯走私普通货物罪一罪。在单位犯罪中,被告人张某作为甲公司的直接责任人员所承担的部分刑事责任可作为从重情节进行量刑。从重多少,应进行[……]

Read more

盗窃后处置行为的刑事责任

【摘要】盗窃后处置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盗窃行为结束后对行为对象的进一步处置。德日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的阐释进路因理论本身的模糊性、对特定的判例背景和犯罪成立理论的依赖性而不适于我国。基于对我国盗窃罪的体系解释,盗窃罪的客体应该界定为非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的占有,不必然囊括其事后处置行为的保护客体。根据我国本土化的犯罪成立标准和罪数理论,不构成犯罪的处置行为、非法持有特殊物品的行为、非法毁损普通物品的行为、特殊的使用普通物品的行为、非法使用、出卖、毁损、变造特殊物品的行为等五种类型化的盗窃罪事后处置行为,在不同具体案件中有不同的处理结论。这一结论与德日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我[……]

Read more

强迫卖淫罪是否要求被害人明知被强迫卖淫

2010年12月4日晚12时左右,袁某与张某等在某饭馆吃饭,张某提到“有没有新认识的小妹,在一起处处朋友。”(袁某供述:双方均明知“处处朋友”就是找个女孩嫖娼的意思)。饭后,袁某与张某及其朋友胡某同去某酒店。袁某在酒店门口下车后,与另外两个同伴合谋,于凌晨2点到一学校旁的网吧找到被害人严某(17岁),将严某骗出网吧后强行带上出租车,在张某、胡某住的酒店附近下车,受害人严某不愿进酒店。袁某等分别打了严某几下,称只要上去陪哥哥(指张某、胡某)谈谈心。严某同意后,被带到胡某的房间。胡某与严某交谈了一会后,拿出500元给严某,便自行睡觉。约1小时后,严某从胡某房间出来,把胡某给的500元交给了袁某。早[……]

Read more

“敌人刑事诉讼法”?

【摘要】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在包括辩护权、证据、强制措施、侦查行为、起诉和审判程序等在内的诸多制度和程序环节,立法者都采取了一种“一国两制、分而治之”的立法策略,即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与其他一般刑事犯罪相区别,设计和规定了一系列独特的刑事诉讼程序,问题是,这种“一国两制”式立法模式容易使人联想到“敌人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理念。就刑事诉讼法而言,“敌人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理念,因为与无罪推定这一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基石性原则直接相抵触,而注定在刑事诉讼法学中绝无容身之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采取“一国两制”的立法模式且有个别条款表现出“敌人刑事诉[……]

Read more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从前些年的苏丹红饮料、瘦肉精猪肉、致癌茶油、劣质奶粉到近几年的三聚氰胺、植物奶油、有毒大米,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强烈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不法奸商的行为,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在国内外舆论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随着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97年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规定已经不合时宜,为此,《刑法修正案(八)》将原刑法第143条中的“不符合卫生标准”修改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学界认为,从“食品卫生标准”到“食品安全标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折射出中国对食品安全法律保护更深层次的思考,[……]

Read more

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

【摘要】在法治建设进程中,以保障诉讼顺利进行为主要功能的强制措施,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不够,国家公权力任意解释法律规定、越权行使权力以及限制或侵害涉讼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本文以刑事强制措施诉讼保障功能为定位,在分析强制措施产生与演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刑事强制措施的性质、功能、适用原则,并结合实践中的积极意义与负面效用,及当前国内外对强制措施的热议,立足于《刑事诉讼法》现行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逐一剖析,论述改革与完善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刑事强制措施;诉讼保障;改革路径

刑事强制措施,是法定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