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立法之思考

「内容提要」制定劳动教养法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劳动教养工作机制的需要;是系统总结劳动教养工作的历史经验,把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政策上升为法律的需要;是改革、更新、发展、完善劳动教养制度,适应劳动教养工作新变化的需要。劳动教养立法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明确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改革劳动教养的管理体制;调整劳动教养的适用条件;完善劳动教养的法律监督;明确劳教人员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劳动教养立法必要性

「正文」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自1957年创立以来迄今已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四十多年来,立法机关虽对劳动教养法律、法规作了几次修改、补充,但至今没有制定出一部融[……]

Read more

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行为的可罚性论述

熊晓峰

内容提要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行为不受刑事追诉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实践中时有以劳动教养等其它名目处以处罚的情况。本文对此种情况下不能处以劳动教养作了探讨,并就如何对此种情况下的被害人进行救济及对犯罪行为人的处理作了讨论,以期对实践中处理此种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刑事犯罪追诉时效处理被害人救济

某地一起敲诈勒索案,公安部门在检察院明确了已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下,以不放纵罪犯为理由,自行审批劳动教养。在犯罪行为已过追诉期,刑法不予处罚的情况下,能不能处以劳动教养,如不能劳动教养,该种行为还能不能处罚,如果能处罚,应通过何种途径、由那个部门处以何种处罚?对于这些问题,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

Read more

在同一地点发生连续抢劫行为的犯罪次数认定

2010年3月30日,被告人戴某、汪某、罗某合谋抢劫在江西省婺源县城带客的摩托车司机。当日晚10时许,被告人戴某以打摩的为名在玉宇花园附近将被害人王某诱骗至由汪某、罗某预先守候的该县紫阳中学通往工业园的新修马路拐角处,汪某拔走摩托车钥匙,因王某称无钱,三被告即对王某进行搜身,劫得160余元钱。晚12时许,被告人汪某以打摩的为名将被害人詹某从该县人民医院门口诱骗至被告人戴某、罗某的守候点,三被告人围住詹某,令其交出钱来。詹某说没钱,被告人汪某拔走摩托车钥匙,戴某、汪某强行从詹某身上搜走现金10余元和纽曼手机一部。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戴某、汪某、罗某在同一地点实施的两次连续抢劫行为是认定为一[……]

Read more

本案挪用资金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

[案情]

1981年至2005年6月,被告人李某任某经济合作社社长。1995年,某乡人民政府为修建学校征用了该社部分土地,后将土地补偿款以该社的名义存入基金会,存单由被告人李某保管。1996年7月,被告人李某将自己保管的农户土地补偿款100200元的存单私自出借给他人用于贷款质押。在质押期间,借款人归还了部分借款,并将部分存单取出。后被告人李某以价值95100元的存单继续为他人提供贷款质押。2001年6月27日,该95100元存单经法院民事裁定被提取用于清偿所担保债务。2005年6月,被告人李某被免去社长职务,在办理账务移交时,被告人李某将借给他人质押未收回的95100元品迭其在2003年为部分[……]

Read more

应尽快制定我国的“量刑指南”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过于笼统是量刑失衡极为严重的根源,解决之道之一即是量刑实体规范的不断完善和不断细化。但是,由于法律规则必须强调其相对稳定性,因而实体法的明确(立法)也只能是相对的,这便使得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司法)成为必要。可以说,在量刑问题上,立法权与司法权表现为此消彼长的关系,立法的不明确赋予法官相对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自由裁量权越大,其被滥用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就越大,这就在立法的明确化与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之间形成极为剧烈的矛盾。如果能在二者之间架设一个缓冲带,二者的矛盾激烈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这一缓冲带可以通过对量刑实体规范的进一步明确来构筑,量刑实体规范的明确化同时也是对法[……]

Read more

以虚假身份应聘司机开走单位汽车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许少宇

案情:

2008年8月,王某以虚假的身份证、驾驶证到某服装公司应聘驾驶员,应聘后上班第一天,王某接受公司指派,驾驶公司的小轿车送公司办事员外出,即借机将该车开走,占为己有。其后,王某采取同样手段又非法占有了三家公司的三部小轿车。经查,非法所得小轿车价值10万余元至20万余元不等。

分歧意见:

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构成诈骗罪。因为王某主观上有骗取被害单位小轿车的犯罪故意,客观上使用虚假身份证和驾驶证去被害单位应聘,骗取被害单位的信任,使被害单位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将车辆交由其驾驶、保管,由此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案构成职务侵占罪。因为王某虽然在[……]

Read more

“严打”与刑罚的“世轻世重”

2003-12-31【大中小】当前正在进行的“严打”整治斗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但也有个别人提出,法律应该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严打”是否有悖于这一原则?为此,我翻阅了一下西方近代法制史论著,发现在特定时期严厉打击某些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我们的“严打”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是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刑事立法。在立法内容上,该法典体现了《人权宣言》提出的刑法原则,废除了封建刑法中的宗教罪和所有肉刑,将死刑的适用范围从大革命前的100多种减少到32种,确立了自由刑在刑罚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创造了绝对的确定刑制度,并取消了封建刑法中的所有刑罚赦免权。

但到了1[……]

Read more

刘某无意引燃汽油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是否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江西省吉水县法院赖明伦

被告人刘某与女青年廖某于2002年建立恋爱关系,后刘、廖二人同去广东打工。2004年3月,廖某结交新男友后向刘某提出分手,刘不同意,多次要求与廖某恢复、保持恋爱关系未果。2004年4月2日,刘某购买了一公升汽车放在其租住的房间,然后邀廖某前来,再次要求其与新男友分手,两人重修旧好,但廖某坚决不允。刘某一气之下将汽油倾倒至廖某身上,扬言要与其同归于尽。廖某见状赶忙放松口气,以期缓和气氛。此时,刘某烟瘾发作,掏出打火机点火抽烟,不料引爆空气中的汽油挥发物,进而引燃廖某身上的汽油。刘某见状,忙脱下身上的衣服努力灭火,但为时已晚,廖某因大面积烧伤,于20天后不治身亡。

分歧:

对被告[……]

Read more

新形势下打击经济犯罪问题探讨

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呈案值不断增多,损失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本文试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现状

当前,经济犯罪在质和量上都在迅速上升,其现实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我省仅1997年至1999年上半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551起,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人民币。从近几年公安机关侦破的一批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的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1.金融诈骗案造成损失巨大。过去,金融诈骗案件发案极少,偶有发生,损失金额也不大。九十年代以来,金融诈骗案件大幅上[……]

Read more

刑法机能规范思考

作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

刑法的任务、机能与目的,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可以在互相联系中理解。我们不能以我国刑法第二条表述的刑法的任务只涉及保护法益,而没有涉及刑法机能中的规范机能、保障机能,因而得出刑法的任务不能等同于刑法的任务的结论。在我看来,我国刑法第二条规定的刑法任务,实际上就是刑法的机能,只不过是对刑法机能的片面而非全面的表述而已。

其实,刑法的任务无论是界定为保护人民还是界定为保护法益,都是片面的。只有将刑法的任务纳入刑法的机能这一法理概念中,才能对刑法的任务作出全面的诠释。而刑法的机能又有规制机能与保护机能、保障机能之分。规制机能是就刑法规范作用本身而言的,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