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加累犯情节如何处罚

任维俭王志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盗窃罪司法解释)第3条规定:盗窃“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并具有累犯情节的,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况”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司法实践中,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加累犯情节应当加重还是从重处罚,存在不同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办案中应当依据盗窃罪司法解释对此情况予以加重处罚,即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并处罚金。第二种意见认为,司法解释规定对“累犯”并达到“数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起点的加重处罚,与刑法第65条规定“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相悖。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司法解释不能违背刑法原意,超越法律规定进行扩大解[……]

Read more

行贿者检举受贿者或者受贿者检举行贿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

最高法刀下留人!吴英检举官员不构成立功有争议

今天第一次发表吴英如何量刑的意见,之所以先前不发表意见,是因为不知道案情,当我看了浙江法院对吴英案件的释疑后,认为有必要说一说了。

针对媒体报道的,浙江女富豪吴英在看守所内检举了多名官员,希望通过立功争取宽大处理,但仍被判处死刑的问题,浙江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吴英确实在侦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举揭发他人受贿犯罪事实。但吴英的行为属于坦白交代自己的行贿行为,依法不构成立功。

事实上在对行贿人员检举受贿者算不算立功,在司法理论界是有争议的,在司法实务操作上也不一样,从这一点来看,吴英检举贪官不算立功也说得过去。持行贿人员检举受贿者不算立功的人认为[……]

Read more

特殊情形下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犯罪对象

被告人卢某为霸占被害人张某房屋,而产生杀人恶念,遂以张某有钱为名,邀约刘某抢劫杀人。2010年8月20日上午,张某约卢某外出办事,卢某、刘某与张某会合后,由卢某驾车,张某坐在副驾驶位置,刘某坐在被害人背后。当日12时许,刘某和刘某在车上一起勒死被害人,并事先伪造好房屋由张某转让给卢某的协议和付款收条,抓起被害人的手捺了手印。随后,从被害人包内搜取人民币1000余元、手镯一枚及银行卡等物。当晚,卢某、刘某将汽油洒在车上点燃,将车推下路边陡崖,伪造成交通事故假象。作案后,两被告人将搜取的现金1000余元和手镯销赃变现2600余元平分。

分歧意见

本案办理过程中,一种观点认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不动[……]

Read more

担保公司高息签订借款合同吸收资金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担保公司高息签订借款合同吸收资金如何处理

■主持人:朱鲁豫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特邀嘉宾:田土成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鲁嵩岳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封志晔河南省警官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案情简介

2010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某、李某、王某让公司员工沿街发放传单,宣传公司理财业务,以成功担保公司为担保人,组织用款人与集资客户签订借款合同。其中一部分用款人为实际用款人,一部分用款人为三名犯罪嫌疑人自身实际控制的隆隆商贸公司,以经营煤炭为名,向社会公众约定以月息1.5分至3分的利息大量借款。在经营中,三人采取用后来吸收资金支付前期吸收资金的高息和本金的方式,至2011年3月共向社[……]

Read more

死缓适用之实质标准新探

【内容提要】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都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二者适用的界线不在罪责层面,而在伦理层面。“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这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适用原则,是刑事政策导入刑法的结果。由于在强调生命至上、保障人权的背景下,“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原则应当被解读为“被害人宽恕加害人的罪行”,因此,被害人宽恕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适用的实质标准。在加害人应当被判处死刑的前提下,如果存在被害人宽恕的因素,那么可以对加害人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是,如果加害人犯下了震撼人类良知的罪行,那么即使其得到被害人的宽恕,法官仍得基于普遍正义的考量依法决定对其不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关键词】死刑死缓被害人宽恕民事[……]

Read more

窃取存单骗取户口本取走存款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杨文石彬

案情:2010年9月,被告人张甲的弟弟在某煤矿因工伤死亡。其女张乙分得遗产8万元。因担心张乙母亲高某改嫁后不管张乙,张甲与高某商定,以张乙的名义将该8万元存入某银行,由张甲保管密码,高某保管存单。一日张甲趁高某不在家拿走了存单,后以领取民政局救济款等名目为由,从高某手中骗取张乙户口本,先后5次将存单内人民币共计7.9万元取走,用于赌博挥霍。高某发现后向张甲追索未果,遂报案。

分歧意见:此案应当如何定性,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甲的行为应当构成侵占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张甲的行为应当构成盗窃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张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行为,而非侵占行为。理由如下。[……]

Read more

中国农民犯罪的压力——反应成因分析

【内容提要】通过论证压力—反应模式在研究中国农民犯罪中的适用性,构建出中国农民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式。运用此种模式,系统地分析了农民犯罪的发生机理和深层次原因,认为经济压力是农民犯罪的主要动因,并且对包括历史的、主观的、环境的、技术的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的来源进行了进一步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农民犯罪压力—反应模式犯罪成因经济压力

农民犯罪作为当前涉及社会群体、影响范围都最为广泛的不稳定因素,不仅破坏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直接威胁着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阻碍。那么导致农民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农民犯罪的原因:经济压力首当其冲

(一)农民犯[……]

Read more

危险犯中危险状态的判断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到来,危险犯在刑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明确危险犯之危险状态的判断标准,既是司法实务中裁判危险犯是否成罪的关键,也是对危险犯理论相关争议进行廓清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需要在明确危险犯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危险状态判断的各家学说进行评析,进而提出危险状态评判的实质、时点和标准,并对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中危险状态的判断提出基于中国立场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危险犯危险状态判断标准

以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为标准,犯罪可以分为实害犯与危险犯。对于实害犯而言,刑法或司法解释多对其所造成的实际损害结果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故而在认定上分歧不大。而对于[……]

Read more

国家出资企业人员职务犯罪有关问题的认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新精神、新要求,研究分析国家出资企业人员职务犯罪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和交流国家出资企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经验,2012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会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东营市组织召开了国家出资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研讨会。

与会代表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溯及力问题、国家出资企业的界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从事公务的认定以及国家出资企业中内外勾结犯罪的处理等问题,纷纷作了主题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

Read more

盗窃与诈骗构罪数额标准不能差别对待

盗窃和诈骗是司法实践中最为普遍、发案率最高的两类案件,相关司法解释对这两个罪名规定了不同的数额标准,导致两罪的构罪标准和法定刑升格条件出现重大差别。根据199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窃罪的数额标准分别为:500元至2000元为数额较大,5000元至2万元为数额巨大,3万元至10万元为数额特别巨大;根据2011年3月1日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分别为:3000元至1万元为数额较大,3万元至10万元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司法实践中,骗、盗交织的案件越来越多,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成为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