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刑讯逼供是当下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痼疾,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虽初见成效,但要达到根治目的,尚须艰苦的努力。本文认为,要彻底遏制刑讯行为,必须使取供模式从刑讯转向协商。与此同时,还应完善侦讯和羁押的程序规定,以构建堵疏并举的反刑讯体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司法人员应当重证据,重调查[……]
刑事辩护律师|金融罪犯辩护律师|知识产权犯罪辩护律师|白领犯罪辩护律师
内容提要:刑讯逼供是当下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痼疾,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虽初见成效,但要达到根治目的,尚须艰苦的努力。本文认为,要彻底遏制刑讯行为,必须使取供模式从刑讯转向协商。与此同时,还应完善侦讯和羁押的程序规定,以构建堵疏并举的反刑讯体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司法人员应当重证据,重调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发文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7号
【发布日期】2000.12.28
【实施日期】2000.12.28
【时效】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刑事实体法
我国的互联网,在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经济[……]
不起诉制度是世界各国检察执法中通行的一项制度,是检察自由裁量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当行使不起诉权,不仅有利于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促其悔过自新,而且可以减少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讼累,节约司法资源,从而增强对必须追诉的犯罪分子打击的力度。但是,如果在行使不起诉权时有不当或违法的情形,又势必有损于司法公正和[……]
人身危险性影响刑罚的方式2005-8-5【大中小】一、人身危险性在刑罚立法中的影响
刑事立法是创制法律,具有只对行为不对行为人的特点,因而刑罚立法以社会危害性范畴为主要内容,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的要求来安排刑罚体系、种类、法定刑的幅度。但是,刑罚立法不可能无视人身危险性的存在。纵观各国刑法,一般是在总则[……]
倍受全球媒体关注的智利前国家领导人皮诺切特受审案迂回曲折,其很重要的争议之一就是根据智利的法律规定,在审判年龄在70岁以上的被告人之前,必须对他的精神和健康方面进行检查,以判定其是否健康以及能否出庭受审。即法律对负刑事责任能力的上限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我国刑法中只对刑事责任能力的下限作了规定,没有上限[……]
我国第一部《刑诉法》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后,于1980年元月1日实施,执行到1996年12月31日共17年。在这17年中,中国的刑事辩护业务虽有坎坷和不幸,但毕竟在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中大大的前进了一步。《刑诉法》在经过修改后至1997年元月一日执行至今已有七年,在这七年的实践中,从总体上看有进步、[……]
论文提要:在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碰撞日益频繁、投资贸易自由化、产业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的今天,世界贸易组织-一个负责管理WTO多边贸易体制顺利运行的国际组织,不仅承载着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益这一历史使命,还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秩序乃至政治秩序的稳定。[……]
2004-1-31【大中小】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然而,近来笔者惊异的发现:不仅身边有不少的行乞少年,而且媒体也先后披露,北方某省和安徽省均有收买未成年人行乞的现象,在各地大中城市繁华地段,形成乞讨专业户、“乞讨村”,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城市形象,并严重侵犯未[……]
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延续一百多年的中西文化问题讨论,一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应该多方探索,走出这个低谷。法律与文化的关系,海内外已有许多专门论著。但从法律特别是一个实体法去看一个世纪中国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尚未见有专门论著。愚意以为,这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领域。?
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
1997年3月1[……]
我们通常看到一些新闻媒体,有时甚至是与法治相关的相当专业的媒体,在报道某个案件的侦查过程时这样类似的报道“经过对犯罪嫌疑人两天三夜的审讯,在侦查人员强大的攻势下,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交待其所犯的罪行。”而全然无视犯罪嫌疑人作为一个正常的个体人的生理需要,在报道过程中也全然忘记了这样的讯问过程是对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