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的对合关系
【正文】
在刑法中,除不及物行为以外,及物行为之实施,总是针对一定犯罪对象的,这种犯罪对象可以分为物与人两种。在犯罪对象为物的情况下,它只是消极的行为客体。在犯罪对象为人的情况下,它与一定之行为人发生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我认为无非有两种:一是被害关系,二是对合关系。在被害关系中,存在的是加害[……]
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据
犯罪化根据问题,在根本上是一个刑法观问题。可以说,刑法观问题不但是解决犯罪化根据的根本问题,也是制约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在阐述刑法的犯罪化根据之前,有必要对刑法观问题作一个基本的了解。所谓刑法观,是指关于刑法基本问题如刑法的价值、机能、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与基本态度[……]
试论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提要:不作为犯罪的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着客观的联系,这种客观联系就是追究不作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研究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对于追究犯罪,正确量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刑事责任
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提出最早见于Stubel于1805年的《犯罪之构成要件》一书,此后,刑法上的[……]
共同犯罪中的行为过限
共同犯罪理论是刑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刑法理论历来有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之争,其实质是关于共同犯罪本质的争论。我国刑法不承认行为共同说,不承认过失共犯。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此款规定,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即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有[……]
取消罪犯养老保险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社保部门对犯罪人普遍采取了取消养老保险的做法。然而,无论从养老保险金的财产性质、社保部门的职权,还是从刑法、刑诉法相关规定来看———
■罪犯的养老保险金普遍被取消
前不久,笔者看到,某社保部门专门到当地法院进行了一次清查,看是否还有离退休的人员犯罪后领取社会养老保险。
据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取消这[……]
部分共犯退出共犯关系可成立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和犯罪停止形态都是对基本犯罪构成的修正,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无疑成为二重修正,如何认定十分复杂,理论观点和实践做法都不尽一致。先看一个案例:甲、乙为了实施抢劫,向丙借车以作逃跑用,丙同意并将车钥匙给甲。抢劫前,丙害怕,经电话联系后索回车钥匙。但甲假意答应的同时,背着丙偷配汽车钥匙,当晚与乙开着[……]
对使用“线人”侦查的规范和管理
“线人”是指受某部门聘用,在为其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线索后,从中受益。利用“线人”侦查是现代社会同犯罪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由于“线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获取犯罪线索证据的机会较多,信息量大,且提供的信息可靠性较强,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深挖犯罪。因此,“线人”作为侦查机关的“耳目”,在积极配合侦查机关收集犯[……]
解决罚金刑执行难的对策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刑基本功能在于通过一定数额财产所有权的剥夺,形成一定的制裁结果,借此强化行为人的规范意识,以期达到抑制、预防犯罪的目的;或者通过一定数额财产的剥夺,以杜绝行为人继续犯罪的可能性。但罚金刑并不具备类似自由刑持续作用于行为人的强制功能,也不[……]
严打的现实基础
与其他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一样,严打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笔者
严打作为一项对付犯罪的策略,之所以长期被中国执政党青睐和推崇,是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的。一定时期的国情、民情、党情等相关因素,构成了严打发动的现实条件。
一、转型期的特殊国情:犯罪形势严峻
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从一种经济形态转向另一种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