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不再经人民检察院批准。但须报人民检察院备案,人[……]
对触犯刑法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
从目前的传媒报道及司法实践看,实施了杀人、故意伤害等暴力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在侦查阶段一旦被认定行为时有精神病,就被公安机关“无罪释放”。精神病人“犯法无罪”是社会上通行的观点,由公安机关将精神病人“无罪释放”也是惯常作法。这种认识和作法既不合法,又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人把“散落民间”的重症精[……]
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关于违法收集的证据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争议颇多。然而,随着诉讼文明的发展进步和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各国对非法证据危害性的认识日趋深刻,并相继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尚未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具体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有关司法解释和规则对[……]
见义勇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及其合理界限
作者:白宗钊沈法研来源:人民法院报内容:本案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法理问题:一是法律上应当如何判定见义勇为的成立与否;二是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见义勇为以及其行为与不法侵害人的重大伤亡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三是见义勇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合理限度。一、见义勇为的判断标准及其法律性质
目[……]
缓刑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解决措施
缓刑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促其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具体问题,往往使之流于形式,难以完全实现立法者考虑实施缓刑的用意,不能完全[……]
从一起案件谈认定容留类犯罪中的若干问题
容留类犯罪,指刑法规定的以行为人为他人提供场所或其它便利条件,使特定不法行为得以发生为构成要件的一类犯罪。纵观我国《刑法》分则,属于容留类犯罪的罪名共有两个,即刑法第354条规定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和第359条规定的容留他人卖淫罪。鉴于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研究较少,笔者结合日前[……]
中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及其修改补充
一、新中国刑法立法的简要历史回顾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刑罚的任务是通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建国初期,惩治犯罪主要依靠政策,也有少[……]
从许霆案看中国的法治
曾几何时,法律不再是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如今,民众已经更深切地意识到法律与其生活息息相关。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普通大众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法律意识空前提高。
一直以为,中国法治的进程只是法学家、法律工作者、政府机关、权力机关等等人士或机关的事。殊不知,今天,普通大众对中国法治发展的热情一点也不逊于[……]
公务员犯罪及刑罚的几点思考
非特殊身份人员能否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2004-1-8【大中小】「作者简介」华东政法学院
「内容提要」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资格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反映,这一特殊身份表明依照这一身份条件可以取得特殊的权利,同时也负有因这一身份条件而产生的特殊义务。非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权利,也就不能担负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承受的特殊义务。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