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制度法律研究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渊源

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正当防卫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表现为充满恐怖的自然复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古老格言在广为流传的同时,将复仇形态的正当性防卫凝化成一种习惯在漫长的原始[……]

Read more

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量刑

2007-2-15【大中小】准确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司法改革进展的加快和人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刑事审判中的量刑问题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更科学更合理地量刑,更准确打击犯罪,更好地保护人权,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Read more

关于涉枪涉爆犯罪的法律规定有待完善

近几年来,涉枪涉爆犯罪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其中包括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2001年5月16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Read more

关于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立法问题的思考

【摘要】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然而我国目前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尚未完善,达不到相应的司法效果,本文(仅就立法方面)试着分析中国现行法律有关证人作证制度的缺陷,借鉴其他有关立法[……]

Read more

关于煽动型犯罪的三个问题

【摘要】煽动型犯罪是刑法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每一种煽动型犯罪都有一个关联的实行行为。本文从成立犯罪、量刑以及罪数三个角度对煽动型犯罪进行分析。

【关键词】煽动型犯罪关联的实行行为问题

煽动型犯罪是刑法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五种具体的煽动型犯罪:(1)煽动分裂国家罪;(2)煽动颠覆国家[……]

Read more

论死刑的程序控制

死刑作为剥夺生命的刑罚,是所有刑罚手段中最严厉的一种。虽说人们对死刑应保留还是应废除尚有争议,但是,对死刑应予以控制,应慎重使用死刑,并尽可能地减少适用死刑,却是普遍被肯定的基本共识。而就控制死刑的方法来说,主要有两种,即刑事实体法的控制与刑事程序法的控制。所谓通过刑事实体法对死刑予以控制的方法,即[……]

Read more

“社区服务刑罚”的探讨

“社区服务刑罚”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一些国家兴起的一种刑罚方法,通常认为,社区服务的刑罚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该国在1973年的《刑事司法法》中规定了“社区服务”的刑种,该法规定,法官可以判令被告人进行无偿的社区服务,以弥补因其罪行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的损失。这种刑罚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

Read more

不宜对未成年罪犯适用罚金刑

2004-2-24【大中小】不宜对未成年罪犯适用罚金刑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附加刑之一。罚金刑对犯罪分子在经济上进行惩罚,这对一些罪犯来说,其效果有时优于自由刑。对于犯罪情节并不严重的犯罪分子本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判处罚金比剥夺其自[……]

Read more

该案是否应实行数罪并罚

作者:朱美凤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褚某某在2001年11月因犯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被法院判处管制一年,管制期限自2001年12月4日起至2002年12月3日止。2002年1月至5月间,被告人褚某某又因多次与他人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遂于2003年5月23日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以下简称:[……]

Read more

论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未决羁押制度改革

未决羁押,也有学者称其为审前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在西方法律论著中,未决羁押通常被称为审前羁押,但在汉语语意中,审前羁押容易被理解为“审判前阶段的羁押”而将审判阶段的羁押排斥在外,本文采用未决羁押这一称谓。羁押并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而是由刑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