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搜查是指对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证据的住处或其他地方的搜查。其实从《刑事诉讼法》第109条的规定看,我们就可以很简单地将场所分为两类,一类为住处,另一类为其他地方,与此相类似,在美国的刑事诉讼理论中则将对场所的搜查划分为对私人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搜查。对场所进行这种二元划分的根据非常明显,即人们对[……]
教唆少年犯罪从重处罚,少年需年满十六岁?
马秀成
2007年12月25日,李某带领王某(15周岁)到某车站伺机盗窃。李某发现车站售票处买票的旅客十分拥挤,认为是盗窃的好时机。他看见一名正在买票的旅客将皮包背在身后,就唆使王某上前盗窃。王某贴近该旅客,乘其不备偷出一个报纸包裹(里装1万元)并迅速转移给李某,李某旋即逃走。
由于王某未达到刑事责任年[……]
不纯正不作为犯刑事违法性新探
2004-2-13【大中小】在刑法理论中,不纯正不作为犯:(或称不真正不作为犯、不纯粹不作为犯)是和纯正不作为犯(或称真正不作为犯、纯粹不作为犯)相对称的一个刑法范畴。纯正不作为犯是指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而不纯正不作为犯乃指以不作为形式而犯通常以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①关于不作为犯刑事违法性问题,[……]
刑法修正与罪名(下)
三、正确理解两个“补充规定”确定的罪名
(一)如何确定《刑法修正案(四)》第四条第一款的罪名
《刑法修正案(四)》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
浮动法定刑的适用范围与意义
浮动法定刑是法定刑分类的一种,又称机动刑或者浮动刑,是指法定刑的具体期限或具体数量并非确定,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升降不居,处于一种相对不确定的游移状态。
从我国刑法条文的规定来看,浮动法定刑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1.只适用于罚金刑;2.只适用于经济犯罪、财产犯罪;3.具体的刑罚数额与幅度要根据案件的一定事[……]
“初犯”、“偶犯”不宜写在判决书中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
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的刑事法律文书中有“被告人某某系初犯、偶犯,认罪态度好,应予酌定从轻处罚”等等一类的叙述。笔者认为,该表述提法并不妥当,而应代之以列举所确认的酌定从轻处罚的事实根据。
按常规理解,初犯是指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由于是第一次实施犯罪,犯罪的习僻尚未形成,可改造性较大,再犯可能性相对较[……]
试论新刑法第133条的两个“逃逸”
新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新刑法增设的内容,如何理解第二[……]
未成年人犯罪不宜适用罚金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适用罚金刑的条文有139个,与修订前的刑法相比罚金刑的适用范围扩大,这对有力惩治财产性犯罪特别是扼制经济犯罪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刑法规定了对财产性犯罪单处或并处罚金的刑罚,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合理、有效地适用罚金刑,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财产性犯罪在罚金刑的适用上存在一些弊端,不[……]
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摘要:我国现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证人出庭率低,影响了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应该重新构建一套相对合理化的证人出庭作证综合制度。通过设立刑事证人作证证据预审程序和在正式庭审时严格适用关键证人例外不出庭制度,综合地考虑多种因素采信证人作证证据,包括原始证人证据和传闻证人证据。从而提高证人出[……]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下)――反思与展望
三、多维研究方法的科学选择
(一)刑法学研究方法遴选的内在根据
科学研究说到底就是研究主体运用各种方法考察、认识未知对象的运动规律,并据以改造现实世界的思维过程。研究方法是研究主体达到认识未知对象的运动规律的目的的桥梁。研究主体能否找到认识未知对象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能否改造现有的认识方法,发现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