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肇事犯罪中自首问题的分析

内容摘要:交通肇事罪适用自首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肇事后未逃逸的行为应直接适用刑法规定的第一档法定刑,不再重复认定自首,肇事后逃逸又投案自首的行为适用自首制度,并应准确认定逃逸行为。

关键词:交通肇事、自首、合理性、逃逸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交通事故与日俱增,交通[……]

Read more

加强法院对减刑的实质审查杜绝流于形式

目前的减刑规定过于模糊,既难以有效保障罪犯的权利,也不利于对罪犯的改造。“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由于能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因而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刑罚制度。减刑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罪犯的改造效果,体现司法[……]

Read more

有关数罪并罚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适用基本制度之一,它对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本文分析数罪并罚原则,探讨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对该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罪并罚数罪并罚原则合并处罚折衷原则

数罪并罚,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它[……]

Read more

什么是“双规” ――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

您知道”双规”这种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的来由吗?”双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党和政府对”双规”有哪些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是什么?这一手段,是长久实施,还是过渡性的?它究竟会保留多长时间?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您–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

“双规”是怎么诞[……]

Read more

对量刑标准的思考

内容摘要:笔者通过对我国刑法关于量刑标准传统主张的剖析,认为以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标准是不妥当的,提出应由“责任”和“预防需求的必要”这两个要件决定量刑的标准。

关键词:量刑标准,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责任,预防需求的必要

一、我国刑法关于量刑标准的传统主张

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观点是量刑时应当[……]

Read more

以认定自首为承诺规劝犯罪嫌疑人坦白能否认定为自首

[摘要]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自首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易”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承诺自首”。主要体现在以承诺自首来规劝犯罪人供认自己的罪行,从而认定自首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一做法不完全具备合法性,为了达到严格执法、维护司法公正之目的,笔者就“承诺自首”的法律依据和利弊进行分析论证。

[关健词]:[……]

Read more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过去,反思历史,可以使我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以史为鉴,立足现实,更好地开拓未来。反思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经历种种挫折和磨难、也取得巨大成就的二十世纪中国刑法学,前瞻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认为,中国刑法学应当着重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从而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刑法学的真正科[……]

Read more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

2006-12-28【大中小】[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因他人侵权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司法解释又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受害人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我们认为,此规定是我国现代司法制度的一个缺憾,刑事附带[……]

Read more

浅谈如何界定立功

2007-4-20【大中小】一、立功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而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对其规定具体的含义,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所以造成“犯罪分子”的范围相当不确定。使立功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被不同的司法机关认定的范围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造[……]

Read more

如何把握《刑诉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法律运用

《刑诉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

在司法实践中,对应当逮捕而恰好在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不实行逮捕这一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没有什么争议,主要对如果患有严重疾病争议较大。什么是严重疾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