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刑主义不利于长治久安

重刑主义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直到今天仍有深刻影响。

树立刑罚节俭和效益观念,是刑法科学化的理性呼唤。

可通过发布量刑指导表,制约法官的量刑权,大胆适用非监禁刑,纠正重刑主义。

重刑主义思想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由来已久。几千年来,“治乱世用重典,治平世用轻典”被奉为安邦定国的要旨。高度的封建专制统治,形成了[……]

Read more

刑事犯与行政犯之区别初探

壹、前言

法律是以建立并维持社会共同生活秩序为目的,在此理念下所形成之创作物,而此并非只是社会共同生活所期待或允许之「行为计划」(Verhaltensplan)或「行为建议」(Verhaltensvorschlag),而是一种具有「可实践性」(Durschsetzbarkeit)与「可强制性」(Erz[……]

Read more

自首中“形迹可疑”情形的认定

蒋熙辉(以下简称蒋):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因为形迹可疑而被治安人员盘问、教育进而供述罪行的,应否认定为自首?我们今天将对“形迹可疑”的自首情形进行分析,以发生在某地的一起抢劫案为例:2000年4月,张某在甲地实施一起抢劫案,获得现金2万元;抢劫之后,张某潜逃回乙地躲藏。甲地警方经多方侦查,没有发现嫌疑[……]

Read more

国际刑法的惩处模式

一、国际刑法的直接惩处模式

直接惩处模式是指由一个内部协调一致的刑事司法系统直接把国际刑法的制裁性规范适用于国际犯罪分子,使国际刑法的有关内容不必通过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便得到直接的实施。[1]这种模式与人类的普遍价值-和平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在人类普遍面临的共同威胁方面,国界意识有了[……]

Read more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初探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已经成为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亟须予以高度重视。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

Read more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有关条文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如果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定的程序审批后可以不在监狱等刑罚执行场所关押服刑,而放在社会上由公安机关执行监督管理刑[……]

Read more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一、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新特点。

从当前刑事审判实践来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案件数量多。2000年我庭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38件,占当年收案总数191件的19.89%;2001年我庭审理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42件,占今年收案数148件的28.37%。其中,[……]

Read more

兰达忠告与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

1963年3月13日,米兰达因涉嫌强奸一名18岁的少女而在家中被警方逮捕,在警察局里,被害人指认了米兰达即为对其实施强奸的犯罪行为人,随后警察对米兰达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讯问,米兰达签署了一份事先打印好的书面陈述,承认自己有强奸行为。在该陈述的顶端,有一段事先打印好的话,以表明该份自白系其自愿作出的,[……]

Read more

对于自首罪犯“应当”而不是“可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条规定,对于鼓励罪犯自首有一定作用,但没有真正鼓励罪犯自首。问题在于“可以”二字。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从我国的实际看,发案远远高于破案。也就[……]

Read more

“当场击毙”:生死权不能用法律之外的名义剥夺

据《大众日报》报道,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山东省公安厅日前做出紧急部署,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对那些穷凶极恶、丧心病狂伤害学生、儿童和劫持学生、儿童做人质的犯罪分子,如果警告无效,在保证人质和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果断出手,将犯罪分子当场击毙,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直评

生死权利不能用法律之外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