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原因自由行为
《法学家》1998年第4期发表了齐文远、刘代华两先生的《论原因上自由行为》一文(以下简称齐文,另本文中引言未特别注释者,都出自该文),读后,颇受启发,但也有不同看法,特此提出,以求教于学者、专家。
一、关于原因自由行为之主体
通说对原因自由行为的主体不作限制,即认为一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审判中立论
根据审判中心主义的要求,法官作为纠纷的权威解决者,处于控、辩、审三角结构的中心位置,在控辩两造平等对抗的基础上,作为审判者法官居于其间、踞于其上,中立听证、消极裁判。法官作为审判者在诉讼中一直是以一个中立的纠纷仲裁者的形象出现的,可以说,法官在诉讼结构中的中心地位部分来自于法官在诉讼中的恪守中立
一、[……]
如何解决共同犯罪案件中公诉与自诉的并存
刑诉法在取消了检察机关原免予起诉权的同时,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有机结合。在扩大不起诉的同时,又充分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相应扩大了自诉案件的范围,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规定了被害人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公诉案件可以提起[……]
浅谈轻伤害案件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司法实践中,由于轻伤害犯罪罪行较轻,量刑较低,共同犯罪问题一直受到漠视,理论上也很少有人论及。在此背景下,对多人共同致伤的案件,实践中往往刻意地要求办案人员分清各参与人的罪责,以致使此类案件久拖不决,甚至不了了之,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轻伤害案件[……]
“村官”犯罪究竟谁来管?
2005-3-25【大中小】修订后的《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来,案件管辖范围已基本明确。但由于两高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这一法条的理解、执行不一致,给查办和认定“村官”犯罪带来一些分歧。为统一认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2000年[……]
论单位累犯
一、确立单位累犯制度的理由
新刑法第65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我们说,该条该款规定的只是自然人累犯制度,而不是单位累犯制度。那么,我们就应思考一个问题,即刑法应[……]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思考
[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刑事审判考虑民愤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从民愤的界定入手,驳斥将民愤视为刑罚裁量的参考依据,主张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司法的独立性来反对民愤在审判上的介入。
主题词:民愤刑罚裁量司法独立性
民愤是个为人熟知的词,常常可以听到类似于“民愤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说法。而在实际的刑事司法审判中,不少案件也是“[……]
段某自动退出共同犯罪能否构成犯罪中止
作者:杨世雄廖美春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5年3月23日晚,段某伙同曾某、陈某、袁某持刀前去寻找以前结怨的邱某报复末成。次日,邱某托人打来电话约定双方在县城一店内和解。当晚7时许,段某、陈某、曾某、袁某四人各带一把西瓜刀前往。在快到店门口时,邱某刚好从店里出来,段某见状走开到一边,陈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