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0日《人民法院报》第三版刊登了许生群、赵兴军的文章《缓刑期满后故意犯罪构成累犯》(以下简称“许文”)。该文认为,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就构成累犯。主要理由:一是缓刑期满后不再执行原判刑罚,“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执行完毕’的‘执行’[……]
名师名作惠及吾辈
教科书是一种不同于论文与专著的学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功能在于系统性地叙述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因而最能体现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这次翻译过来的《德国刑法教科书》是刑法总论部分,也是刑法理论的精彩之所在。从《德国刑法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窥视李斯特博大精深的刑法思想,尤其是其刑事社会学的思想。其中,给我们留下深[……]
刑事附带民事和解建立的现实考量
涂青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附带解决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民事赔偿问题的制度,主要内容是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和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附带民事调解在连接定罪量刑与赔偿被害人损失方面具有很强的价值功能,但在现实司法实践中,附带民事调解却有诸多弊端,甚至有致使刑民不分、责任混乱的嫌疑。笔者注意到,刑事[……]
收集犯罪证据人身搜查
对自诉权与公诉权并存案件司法实践的思考
2004-2-17【大中小】对于自诉权与公诉权并存的案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将它规定为自诉案件,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若干问题解释》)第一条(二)项将这类案件规定为: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
对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思考
刑诉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向法庭提供书面证人证言;二是证人直接出庭作证。随着新刑诉法的实施,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证人出庭作证这种诉讼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阐明证人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和实践意义时,并非认为在[……]
“罪名” 研究
刑法分则是规定何种行为为犯罪,应该处以何种刑罚以及处多少刑量的体系。它是刑法总则的具体化,是对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行为符合分则条文的规定,必然是犯罪,行为人就应当负刑事责任,接受刑罚的惩罚。一条关于罪的规定的经典分则条文一般包括罪状和法定刑。罪状是对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的描述,法定刑则是罪犯应受的刑[……]
暗中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作者:李向红郭鲁江新闻来源:正义网[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暗中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这种现象有扩大化的趋势。对此,单独犯罪说、间接正犯或拓展的间接正犯说都不能恰当的解决其定罪量刑问题,通过对共同犯罪理论的解析,可以发现将其归入共犯领域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刑事灰色不裁判中当事人的权利救济
摘要:刑事灰色不裁判是指,刑事诉讼法未规定是否应当作出裁判,但从法律精神及对当事人的影响来看,应当作出裁判,而司法机关不作出裁判的现象。它存在于司法实践中,它会损害国家利益与当事人的利益;有必要确定对当事人权益的救济措施,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措施进行设定。
关键词:刑事灰色不裁判当事人权利救济
狭义的裁判[……]
关于加强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的若干思考
一、检察机关加强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的意义
(一)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创制、适用、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特殊预防: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和执行刑罚,预防其重新犯罪;二是一般预防: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刑罚的目的,不只是对犯罪进行惩罚,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