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2003-12-31【大中小】一、错误的概念和分类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构成事实或者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一致。所谓犯罪构成事实,指刑法分则以罪状形式所表述的客观事实;所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指行为对社会利益的损害,其标志或认识途径是不被法律秩序所允许。[……]

Read more

真善美:司法官刑法适用解释的标准

作者:储槐植新闻来源:检察日报■“真”要求刑法适用解释应符合特定时空背景的真实情况■“善”要求刑法适用解释妥善与否要看能否体现法律的生命??“公正”■“美”要求刑法适用要取得美好结局,还需要考虑量刑公正的诸多要素

■储槐植

刑法适用解释,指广大司法官在实务工作中对刑法的理解,区别于最高司法机关有法律约束[……]

Read more

借给他人摩托车又窃取索赔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9月5日中国法院网刊登了黄文青同志撰写的《借给他人摩托车又窃取索赔构成诈骗还是盗窃》一文,案情如下:张某和李某是好朋友。一天,李某向张某提出借他的摩托车用,张某满口答应,并于当日下午将摩托车骑到李某楼下,锁好后将钥匙交给李某。深夜十一时许,张某带着另外一副钥匙来到李某楼下将摩托车骑走。第二天,李某发[……]

Read more

冤假错案不能止于道歉 必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2007-4-14【大中小】据《法制日报》报道:4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米泉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向曾被公安机关错误羁押近4年的无辜受害人祝军正式公开道歉。

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迫于外界压力,警察当面向遭错误羁押者当面道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Read more

运用隔离作证规则 有效查明案件事实

在杨建平诉韩方明、罗建华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法官有效运用隔离询问规则,组织引导当事人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并适时运用法庭发问,充分揭示了客观事实。本案的审理对于法官如何运用隔离询问规则查清案件事实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一、有效采取隔离措施,保证证人如实作证

隔离作证规则是防止证人相互串通或受到其他证人证言[……]

Read more

物质隔离: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继华来源:检察院正义网

实践中刑讯逼供屡有发生,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遏制刑讯逼供的措施和方法。

一、对遏制刑讯逼供的措施方法的分析与评价

关于发生刑讯逼供的原因,有专家学者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法思想的原因。执法人员受封建思想的不良影响,法治观念淡漠,特权思想严重,将刑讯逼供作为打击犯罪的[……]

Read more

双方都在避让对方时占道发生事故该如何定责

钟长发

一、简要案情

2008年某月,唐某驾驶一辆摩托车沿一条5米乡道由北往南行驶。中午12点钟左右行至小学门口路段时遇刘某驾驶农用车相向而来,当时刘某行驶在公路西侧(行驶在唐某车道这边)。当时两车相距三、四十米,唐某打喇叭警示后发现刘某行驶在他车道上并且没有避让的意思,唐某怕发生事故就往公路东侧避[……]

Read more

侵入他人股票账户盗买盗卖股票该定何罪

作者:张俊峰来源:检察日报案情:罗某系某银行电脑工程师。1997年5月至1998年1月,罗某在某证券营业部乘股民操作自动委托交易电脑终端键盘买卖股票之机,偷窥窃取200多名股民的股东代码和交易密码。在股市刚开盘时,罗某选择那些交易量小、价格波动小的冷僻股,擅自操作,将股民的股票低价抛售,自己低位承接[……]

Read more

“轻轻重重”应成为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

在犯罪控制系统中,刑事政策指导着刑事法律,共同担负着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的功能。

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应严密刑事法网,对于不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则应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

对于职务犯罪和累犯,应从严惩治;对于其他犯罪应尽力实行轻刑化政策。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体制转型时期,体制转型带来[……]

Read more

人民法院报:紧急避险应容纳损害他人生命权之情形

案情:被告人李某,女,29岁,某县县委干部。某日骑自行车下乡工作,路遇一男青年张某企图抢车。李突然趁其不备,用才卸下的气筒将张某击倒在地,并赶忙逃走。李某逃到一个村落,由于天色已晚,就投奔于一户人家住宿,准备第二天报案。主人老太太安排自己19岁的女儿陪宿,住在西房(这家是独门独院,院落很小)。殊不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