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起诉裁量制度的立法、实践与展望

作者:王守安

更新理念,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当扩大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已经成为共识

一、我国立法关于起诉裁量制度的规定

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起诉裁量权,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特征。起诉裁量,是指检察机关对一些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虽然经审查认为有足够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具备起诉条件,但根据法律规定既[……]

Read more

刘志伟:重大责任事故罪若干疑难问题研讨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行为,我国1979年颁行的刑法第131条即有规定,现行刑法第134条又原样保留了该规定,而且,理论上对该罪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的客观情况是,不仅存在着一些司法实务必须明确的问题没有研究,而且已经研究的问题,学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意见分歧,这[……]

Read more

对商业贿赂的三重解构

从权力规制的角度看是腐败行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从权益保护的角度看是侵犯私权的行为

程宝库谢荣昌董冬冬

编者按2005年夏,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宝库的一项调查商业贿赂的研究课题,被新华社内参刊发后,引起了中央高层对商业贿赂的关注。当年8月,中央纪委召开会议研究治理商业贿赂的问题。随后[……]

Read more

职务犯罪初查宜根据不同线索来源开展

当前,职务犯罪初查制度法律地位、程序制度等方面未有法律明确规定,导致检察实践中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初查功能,另一方面初查权又被滥用。笔者认为,职务犯罪初查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展开。

职务犯罪初查类型缺失引发的制度缺陷

我国现行职务犯罪初查中未根据类型的不同而展开,使得初查工作进展不大顺利。主要表现在:

1.[……]

Read more

刑事司法活动应该避免“冲动” 走向“自制”

近年来,刑法关于诽谤罪的规定在个别地方被滥用,如近期发生的浙江遂昌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网上追逃《经济观察报》记者事件。作为专业的刑事追诉机构,公安机关这种网上追逃行为有“冲动”之嫌。不可否认,个别地方政府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处置化解矛盾的能力不高,滥用警力解决纠纷,客观上导致刑事司法环境不[……]

Read more

转送贿款时截留部分据为己有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2008年4、5月份,王某在担任某旗城乡建设综合执法局五中队队长期间,发现其监察管辖范围的该旗万亩果园有人无证实施违法建筑,遂要求该违法建筑人杨某停工等候处理。杨某通过吴某找袁某向王某说情,杨某拿出4.5万元钱交给吴某让其转送给王某,吴某将这4.5万元交给其同学袁某,让袁某帮忙说情,袁某拿到钱[……]

Read more

“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于法有据(检察日报)

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算不算自首,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对此,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于法有据。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定义,言简意赅,仅有“主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罪行”两个要义,单从字面上进行比较,“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似乎有违法之嫌,但如果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

Read more

应立案不立案的监督范围在实践中怎样确定

司法实践中,在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刑事犯罪,但具有法定的或酌定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情况下,是否应当按照刑诉法的规定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存在不同认识。一般而言,对于犯罪性质恶劣、后果严重、行为人主观恶性大、社会影响大的犯罪案件应当进行立案监督;而对于犯罪性质和后果并不是很严重,情节比较轻,行为人[……]

Read more

行政处罚在审查起诉工作中是如何影响刑事责任

审查起诉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前,曾因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如因多次盗窃、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被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之前,公安机关只掌握其中一起违法行为,因不构成犯罪而被处以行政拘留。后该犯罪嫌疑人又被发现有多次进行盗窃、寻衅[……]

Read more

存疑不起诉决定书中的说理应该把握好分寸

目前,很多地方的检察机关在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中,为了化解矛盾、教育当事人、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了提升公诉干部的业务水平,增强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越来越强调释法说理工作。

笔者认为,释法说理在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决定书中很有积极意义,少有副作用,但在存疑不起诉中过分的、或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