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尚需完善职务犯罪自首认定

自首是刑罚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案件中自首的认定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本文从一般自首、特殊自首、单位自首三方面,对完善职务犯罪中自首认定,作出理论上的有益探讨。

■一般自首的认定

按照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学界对此情况称为一般自首,其包[……]

Read more

得知他人强奸犯罪后勒索钱财–供述敲诈原因时带出他人犯罪不属立功

作者:曹亚峰

2003年1月18日晚,金某得知冯某前日晚在他人租住的房间内强奸了周某后,纠集了邓某、陈某在一家网吧门前等到冯某,对其实施殴打。金某以报警相威胁,问冯某“是要私了还是要公了”,私了就给5000元。冯某同意“私了”,但身上没带钱,被迫打电话回家要钱。冯某的家人知道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Read more

法律上拟制占有的财物也能成为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

作者:◇申道强

[案情]

2005年5月,王容任某天然气总公司(国有)总经理,路保为该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7月,王容、路保代表天然气总公司到矿川采选厂进行投资考察,并于矿川采选厂业主于宏洽谈合作事宜。双方商定,由天然气总公司出资380万元,矿川采选厂以采矿许可证及现有固定资产作出资,共同组建铜业有限[……]

Read more

侦查机关冻结嫌疑人存款、汇款是否应当告知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而侦查机关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之后,是否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法律则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侦查机关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之后,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主要理由是:

首先,有利于促使[……]

Read more

论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长期以来,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刑事审判实践部门,多认为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赔偿制度缺乏依据,理由是:1、从法律上讲,无论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还是新刑法,都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损失,即物质上的损失;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

Read more

帮助立功的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立功

作者:梅海洋

2003年3月10日晚上,王某在其打工的美食中心因琐事与前来就餐的张某发生争执。事后,王某打电话给朋友李某、田某,要他们前来帮助教训张某。三人在张某回家的路上拦住他,用随身携带的钢管朝他头部、胸部猛击,将他打成重伤。后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羁押期间,王某的父亲偶然得知租赁自家房屋的吕某数[……]

Read more

对无罪公民错捕、非法扣押财产而引起的刑事赔偿案

【案情】

赔偿请求人:田付庭。
被请求赔偿义务机关:邓州市人民检察院。
法定代表人:全振歧,检察长。
1993年8月12日,邓州市人民检察院接到邓州市综合化工厂情况汇报,反映田付庭任该厂业务员时,对长葛方面所欠货款102285.19元不给厂里清结,请求核实所欠货款数额,追回所欠货款。1993年8月[……]

Read more

刑法倒逼机制:一种推进法治社会健全的路径创新

张光君

所谓刑法倒逼机制,是指通过刑法规范先行调整特定社会关系之后反向逼迫宪法性法律与相关民法、行政法制度走向健全的一种法律机制。在原因上,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任何国家的法治建设都具有阶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实现法律体系的协调,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经历了由“法律空白”向“法律爆炸”的变迁,其立法质量[……]

Read more

从对抗走向和谐:修复性司法的本土移植

2007-4-20【大中小】长期以来,建立在报应刑和目的刑基础之上的报应性司法和矫正性司法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刑事司法的主流。但是,随着人们对犯罪和刑事问题认识的深化,人们发现了传统刑事司法暴露出许多弊端并造成刑事司法报应和矫治存在冲突、严历的刑罚并没有改变犯罪人行为、司法资源投入过大等困境。修复性司[……]

Read more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

社会危害性理论是我国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的基石。社会危害性与罪刑法定原则是相统一的。《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发表了樊文先生《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以下简称《冲突》,本文所引内容若未特别注明出处,皆引自该文)一文。该文认为,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是相冲突的,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