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刑诉法 一部民权法,而非治民法

为了惩治和控制犯罪,我们需要颁布法律吗?答案是否定的。

刑事诉讼法之所以要制定、颁布和实施,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保护每个国民不受国家公共权力机构的任意侵害。这部法律应将警察、检察官、法官、刑罚执行官员都视为潜在的“侵权者”,而把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都看作可能的“被侵权者”,也就是国家公权力滥用的受害者。

公共安全与法律安全

曾有个流传甚广的外国寓言故事:汤姆和伊凡一起旅行,两人分别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最快乐的事”。汤姆曾遭遇入室盗窃,窃贼不仅将他的现钞、银行卡、金银首饰席卷一空,而且把他的笔记本电脑也顺手牵羊了。电脑本身不值多少钱,但里面存着他刚完成的一部书稿,这是他历经十年、呕心[……]

Read more

试析嫖宿幼女罪划入强奸罪的必要性

一、嫖宿幼女罪和强奸罪存在难以区分的情形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构成强奸罪,而嫖宿幼女罪也为明知其为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嫖宿幼女罪和强奸幼女条款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受害人的身份:一个对象是良家幼女,一个对象是卖淫幼女。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良家幼女和卖淫幼女的区分有时却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很多情况下行为人与良家幼女发生关系后,为了逃避较重的刑罚,谎称其是买淫行为,而且其也确实给过幼女金钱,这种情况由于证据难以查找,我们也仅能以嫖宿幼女罪对其处罚。

二、法律对嫖宿幼女和强奸幼女中的“幼女”是否具有承诺能力规定不同

在嫖宿幼女罪和强奸罪中都包含了幼女承[……]

Read more

黄芳:死刑辩护权在中国面临的障碍及出路

意大利著名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1764年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向世人提出了“在一个组织优良的管理体制中,死刑是否真的有益和公正”[1]的质问以来,死刑存废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刑事政策运动与刑罚改革潮流中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树立了生命权的特殊保护观念,确立了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随着国际社会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死刑问题特别是死刑辩护权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这将给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带来深刻影响。本文拟对那些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获得有效刑事辩护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障碍以及在[……]

Read more

徐贲:死刑监察官为何反对死刑

5月30日《旧金山纪事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加州“死刑焦点”(DeathPenaltyFocus)新任执行主席珍妮·伍德夫德(JeanneWoodford)的文章。“死刑焦点”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1988年,其宗旨是以草根公民社会的力量来推动反对死刑的公共理念和有关政府政策。“死刑焦点”组织对死刑的基本立场十分明确,那就是,死刑本是为应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但是,暴力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而死刑只是一种简单化了的,无效、残忍应对方法。“死刑焦点”组织在加州推动反死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目前加州有七成居民赞成死刑。
珍妮·伍德夫德担任新一任的加州“死刑焦点”领导人,因其过去的司法[……]

Read more

公民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为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

一、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七)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

Read more

从“兰海冤案”看司法受制于党治

撤销中共“政法委”的非法权力——从兰海冤案看司法受制于党治
王怡

中共政法委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原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干部、四川省“政法委法制宣传中心”主任兰海,因被控贪污、挪用公款罪,于2001年2001年4月17日被拘捕,到2003年7月10日收到维持原判有期徒刑14年的二审裁定书,其间不但超期羁押,并因其身份特殊而历经波澜。此案名义上虽经成都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由成都市中级法院审理。但事实上从决定拘捕兰海到为判决“定调子”,均经过中共四川省政法委主要领导拍板,从侦查到出庭支持公诉,也均由四川省检察院检察官游彩平、李跃从头至尾经办。此案的一审审级事实上是省级,一审判决也代表着四川最高司[……]

Read more

和解程序写入新刑事诉讼法后的制度设想

新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下称刑事和解)作为特别程序已经正式地写入了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问题司法实践争议多年,随着写入刑事诉讼法,争议暂时告一段落。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充分体现了司法的“宽”,它的结果往往是对犯罪嫌疑人撤案(主要是自诉案件)、检察机关不起诉或者由法院从轻判决。作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体现,作为一种司法制度,笔者认为,宽容执法的背景下,操作要更为严格,方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对于进行刑事和解的案件应该有严格的程序规定。有必要对刑事和解程序进行一次再认识。

新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规[……]

Read more

谁来保护法官?——谈一名法官的遭遇与待遇

看到这个案例,我首先想起了前不久媒体报道并已获得无罪判决的原河南省平舆县法院院长刘德山。

一个基层法院院长,其从被调查、逮捕、起诉以及无罪释放的特殊经历,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不算惊天动地的故事,还算比较幸运的结局,却道出了一番令人痛心疾首的诘问:一个法院院长竟然可以受到如此恶劣的对待,更何况一般的平民百姓?一个法院院长正常执法竟然可以得到如此残酷的对待,更何况一般的政法干警?一个法院院长自认为了解看守所等办案场所竟然可以遭到如此花样百出、推陈出新的对待,更何况更加残忍与凶恶的侵犯人权的行为?无怪乎这位法院院长要发自内心地感叹“百姓更难”?还说若再有执法机会将更加重视被告人权利?

今天我又读[……]

Read more

《监狱法》视阈下的监狱劳动思考

纵观人类社会的监狱史,不同政治体制、国家的监狱发展进程特殊,但一个共同的趋势是从野蛮到文明。监狱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监狱劳动的历史。监狱劳动在当今大多数国家是矫正和惩罚罪犯的重要方法,但监狱劳动绝不是现代化的产物。监狱劳动这一既古老又新鲜的社会现象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值此《监狱法》修改之际探讨监狱劳动问题凸显重要。

一、监狱劳动的国内外视域

(一)新中国的监狱劳动

劳动改造罪犯这一做法,我国监狱一直保持至今。劳教场所和公安看守所等强制劳动单位,大致也沿袭监狱的做法,大同小异。

(二)国际上有关监狱劳动的规定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都有关于监狱劳动的规定。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八条规定:“任[……]

Read more

被告以盗窃为借口索要钱财的行为可以定性抢劫罪

案例:甲一贯表现不好,一天甲对乙说,我怀疑我岳父家大鹅是被A偷去了,把他整来要点钱。甲乙又找来丙丁,也是这样和他俩说的。四人研究,因A是开出租车的,就由丙丁以打车为名将A骗出。丙丁将A骗出后,甲乙在中途等候,因甲认识A,甲拦车时A便停车了,甲对A说,你是不是偷我岳父大鹅了?A说没偷。甲让A坐到出租车后排,自己开车,将车开到一偏僻地点,四人将A带到一空房内,甲向A要4000元钱,并说不给就收拾你,还称他们三个是哈尔滨来的,不能让他们白来。A被迫同意给甲2000元。后A给朋友打电话说有事要借2000元钱,A的朋友将2000元钱送到一饭店。(这时五人已经到了饭店)A将钱交给甲后,被放走。甲乙丙丁每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