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安淳: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具体建议(法学研究)

一、有关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名称的准确表述的建议

修正案草案第51条中出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五种“机关”,其中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等证据材料,经过司法机关核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条款中的“公安机关”应该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工作部门。《宪法》第89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政府)的职权,其第(八)项为:“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此外,《宪法》第107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

Read more

办卡人和使用人不一,信用卡诈骗责任应该如何认定?

2009年12月16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处罚原则作出了具体解释,提高了司法认定的可操作性。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登记办卡人以借与、赠与、抵押担保等方式同意交付实际使用人使用信用卡但并未允诺其恶意透支的情形,对实际使用人恶意透支的情形如何定罪处罚存在争议。

对上述情形,一种观点认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犯罪主体的“持卡人”应当做狭义理解,只能是登记办卡人,不包括实际持有并使用的使用人。另一种观点认为,登记办卡人客观上并没有恶意透支信用卡,也未非法占有银行资金,且有的办卡人在每次银行催收时,也都[……]

Read more

在真品上故意使用假商标的行为应改如何定罪量性?

在真品上故意使用假商标应如何定性

卢晗徐芝若

案情:陆某曾是甲服饰有限公司的员工,后因与领导发生矛盾而对公司怀恨在心。2008年3月,他拿着甲公司夹克商标样品和包装盒,利用在公司工作关系,私自到该公司辅料供应客户乙公司处要求该公司林某照样制作4至5万个假夹克商标,到2008年6月11日,陆某利用发送3万个夹克真商标到代加工工厂丙公司的职务之便,将15400个夹克假商标与同样数量的夹克真商标串换,将换出的15400个夹克真商标存放于家中。之后,陆某因害怕事发,将夹杂了部分真商标的剩余假夹克商标烧毁。上述15400个假夹克商标随夹克衫流入市场后,于2009年3月被甲公司发现并开始调查。2009年4[……]

Read more

集资诈骗罪的客观要件应该如何认定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尹生华,女,1959年6月21日出生,汉族,北京市人,高中文化,原系北京市胜利升华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02年5月16日被逮捕。

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被告人尹生华虚构其做生意、归还欠款和为贷款请客送礼需要资金等事由,以借款为名,采取与被害人单线联系的方式,并告诉被害人“我这人特别要面子,我只是跟你借了,别跟别人说”,先后骗取王爱玲、王淑琴、徐维玲、李彩芝等41人现金和财物共计人民币1090.125万元,拒不归还。其中,尹生华欺骗李彩芝向其实际控制的北京市胜利升华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升华公司?投资40.5万元,并签有投资协议;其他受害人均证实尹生华是[……]

Read more

保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须具体规划和设计

“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义务。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对于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防止冤假错案、提高侦查人员素质及保证办案质量等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的一大进步。但要保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须具体规划和设计。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身份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本规定明确了证人的资格,必须是知道或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侦查人员作为具有法定身份的人参与侦查的过程,是侦查行为的亲历者,当然有条件知道或了解案件[……]

Read more

人民警察盘问过程中实施了非法行为可以定性滥用职权罪

案情:
被告人李某(公安派出所民警),在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间,为完成所里规定的罚款任务,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名,不履行治安处罚手续,采取传唤并多次利用威胁、体罚、拘禁等手段,先后处罚卖淫嫖娼行政案件22起,罚款79000余元;处罚乱搞男女关系4起,罚款16000余元;处罚男女单独在一起似为关系不正常的22起,罚款63000余元;处罚容留和怀疑容留卖淫嫖娼2起,罚款3000元,并导致一人轻伤;处罚赌博14起,没收赌资31000余元;另外还扣押移动电话7部,价值人民币7000余元。

分歧:

此案在处理过程中,应如何定性意见有三: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Read more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司法探索是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负刑事责任但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综合其犯罪事实、情节及人身危险性,认为不立即追究其刑事责任不至于危害社会时,给其设立一定的考察期限及条件,并根据其考察期间的表现作出不起诉或者起诉决定的工作机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刑事司法探索,是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在探讨附条件不起诉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严密对接四项制度,确保执法的合法性

1.注重与人民调解制度相结合。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启动前,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案件调解效率。

2.注重与刑事和解制度相结合。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前,充分听取、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化解当事人[……]

Read more

治安拘留时间从执行到第二日被算为一日的计算方法不当

根据公安部《关于治安拘留时间如何计算问题的批复》,公安机关执行治安拘留的时间是自被裁决治安拘留的人入拘留所的时间开始计算。治安拘留的期限以日为单位计算,入所当日不计算在内,执行到第二日即为1日。例如,某人被治安拘留5日,于8月1日入所执行,则应当在8月6日出所。

笔者以为,治安拘留时间从执行到第二日为一日的计算方法不当。理由如下:

1.从治安拘留与刑事拘留的不同来说。治安拘留是处罚,刑事拘留是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计算的,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这是侧重于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所以刑事拘留的当日不计算在内。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

Read more

浅谈拐卖妇女儿童罪加重情节的几个问题

摘要:我国的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几个加重情节的规定,在罪数形态、犯罪对象等等领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刑法总则、分则规定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身观点。

一、有争议的情节规定

我国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规定之中,有一下八个加重情节:第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第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第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第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第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第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的;第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第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笔者认为,针[……]

Read more

形迹可疑型自首的认定和法律适用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案情]

被告人姚某、党某、党某某、杨某4人预谋贩卖毒品。2010年8月初,姚某等4人出资购买K粉100克并出售,后吸毒人员谷某加入该团伙,帮助出售毒品。2010年8月14日,公安机关在某旅馆检查时,发现姚某、党某、党某某、杨某等人随身携带刀具及白色可疑粉末17包,遂带回派出所讯问。4名被告人在第一次接受公安机关讯问时,均主动供述了贩卖毒品及谷某帮助贩卖毒品的事实。经鉴定,该17包白色可疑粉末为毒品氯胺酮(K粉),重11.6克。后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谷某。

[分歧]

对“形迹可疑型”自首的认定和法律适用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类行为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案的审理过程中,对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