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抓捕丢失已盗取的财物如何定性

作者:姚秀金张晨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3年9月14日凌晨1时40分左右,社会上闲散人员朱某潜入睢宁县东北小区,采用撬窗入室的方法进入二号楼住户温某家,从放置于客厅沙发上的皮包中窃得可摄像诺基亚手机一部,价值人民币四千余元,后朱某在离开事发现场时,不小心将茶几上一个花瓶打碎,声音惊醒了正在酣睡的温某一家。温某立即起身追赶,在离温家约800米远的地方朱某被起来巡夜的保安人员拦住,这时温某也赶到,双方扭打在一起。朱某担心被抓住,便拼命挣扎逃跑,其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手机在拉扯中被碰掉在地上,温某赶紧从地上拾起手机。朱某乘机推开保安人员逃脱,温某拨打110报警,几天后,朱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分歧[……]

Read more

管辖变化羁押期限应从逮捕之日起算

实践中常常碰到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随着侦查的深入,发现对犯罪的定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侦查管辖发生变化,这时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羁押期限应从何时开始计算呢?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至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了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但对其被逮捕后由于侦查管辖发生变化的侦查羁押期限如何计算却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较大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从移送管辖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还从逮捕之日起计算,必然会缩短后一个侦查机关的侦查期限,不利于其侦查,另外根据审判管辖改变后审理期限重新计算的法理,对侦查羁押期限也应重新计算;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从逮捕之日起计算。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从法律依据来看,[……]

Read more

利用影响力交易罪中,行贿行为能否定罪?

利用影响力交易罪中,行贿行为能否入罪

李占州吴情树

口利用影响力交易罪的犯罪主体大多数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已经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而行贿罪指向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从对向犯角度,给予财物的一方即“行贿一方”无法认定为行贿罪。

口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不管行贿人是给谁以财物,只要行贿人给予了财物,并试图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来谋取不正当利益,都应该认为是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信赖性和公正性,都应该认定为犯罪。故有必要在刑法中对影响力交易罪中“行贿方”加以规制。

口李占州吴情树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规定了利用影响力[……]

Read more

新刑法总则若干内容之检讨

2004-2-13【大中小】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的新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在宏观上构筑了一个兼具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的比较完备的体系。然而,从微观视之,一些具体条文表述是否科学、严谨、合乎法理和逻辑、直至有无保留必要等,却值得检讨。本文拟就新刑法总则部分,若干条款作些分析,以求教大方。

一、关于罪刑法定原则

新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立法者在此以一正一反方式界说罪刑法定原则。无疑,该条是新刑法具有改革精神和时代气息的最重要的标志。但在表述上存在问题。因为,该条中“法律”是指行为时法律还是行为后法律,未详细区分情[……]

Read more

论案件单位原则

万毅(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所谓案件单位原则,是指侦查行为的实施必须以案件为单位和单元展开,对同一案件禁止重复侦查、禁止另案侦查。案件单位原则具有限定侦查行为指向的对象,防止侦查权随意扩张、保降公民基本人权的功能,它对于推动我国侦查程序改革和侦查程序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刑事诉讼法对止匕原则没有予以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应得到遵照执行.

关键词:侦查;案件单位原则;案件;重复侦查;另案侦查

一、案件单位原则的双重内涵和要求

所谓案件单位原则,是指侦查行为的实施必须以案件为单位和单元展开,对同一案件禁止重复侦查、禁止另案侦查。那么,又何谓以案件为单位展开侦查呢?这是要求侦[……]

Read more

刑诉法应从六大方面完善检察监督程序

作者:曾献文新闻来源:正义网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周光权日前在会上提出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强化检察监督的议案》,建言尽快修改刑事诉讼法,从六大方面完善检察监督程序。周光权说,去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现在人民群众对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1997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的某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在检察环节,突出表现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设置与其法律监督职责不相适应。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必要尽快对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本报今日专访了周光权。

一、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

Read more

合同诈骗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鉴定、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或者仅履行合同小部分,而对合同义务的绝大部分无履行诚意以骗取财物的行为。当前在审判实践中,只有正确划清合同诈骗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才能做到既严厉打击合同诈骗活动,又及时调整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划清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认识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它与合同诈骗罪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发生在经济交往活动中,都有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存在,根据法律规定,都属于无效[……]

Read more

排除合理性怀疑的证明标准在刑事审判中的应用

2003年4月2日晚11时许,被告人刘浩常窜至南京市下关区张王村被害人吴某的暂住地,欲与吴发生性关系,遭吴拒绝,刘浩常遂两次强行闯入吴的住处,对吴殴打,并将吴的房门及家中玻璃杯、花瓶、VCD机等物砸坏。案发后,被告人刘浩常逃跑,次日凌晨1时许,公安机关根据被害人电话报警将被告人刘浩常抓获。

案件事实非常简单,但对于被告人刘浩常的行为,是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还是强奸罪(未遂),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分歧焦点是对被告人强奸行为的证据认定标准,即应适用何种证明标准以及法院对公诉机关起诉的轻罪名能否变更为重罪名加以判决。笔者认为被告人刘浩常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院可以改变指控罪[……]

Read more

收买被拐卖的“两性人”又出卖应定何罪

作者:马贞茂邾茂林郭少伟来源:正义网内容:案情:李某于2003年2月以5000元的价格收买一外地“女子”为妻,当晚在被害人极力反抗的情况下使用暴力欲行强奸,后发现被害人为“两性人”而未能得逞。为挽回“损失”,李某将被害人带到外省谎称其为自己妹妹并以同样的价格将其卖给他人。后案发。

分歧意见:本案因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对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存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奸罪(未遂)。理由是,我国刑法中为着重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特别将对妇女、儿童的拐卖界定为犯罪。虽然两性人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妇女,但他(她)还是具有妇女的某些特征,因此,为了体现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保[……]

Read more

顺手拿走他人忘在自动取款机上的钱包应如何处理

案情:

2005年9月,甲到某银行自助取款营业网点取款。甲在自动取款机上取完款后正准备离开,发现相邻的自动取款机上有一钱包。甲环顾左右,见包括保安在内的人都没有留意,遂将该钱包塞进自己包内后离开。甲回到家后,打开钱包清点里面的钱款,一共是二千元,于是拿着钱去商场采购了一台冰箱。后失主乙向公安机关报案。

分歧意见:

对甲行为的定性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甲构成侵占罪。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遗忘于自动取款机上的钱包非法占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甲构成盗窃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在客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