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责任论

「内容提要」刑法中的故意责任,是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故意不仅是一种心理事实,而且包含着规范评价。心理事实和规范评价都体现在认识与意志两个因素之中,由此形成统一的故意概念。

「关键词」犯罪故意心理事实规范评价认识意志

「正文」

刑法中的故意责任,是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它意味着行为人是在一种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犯罪的,因而属于重责任形式。作为一种责任形式,故意不仅是一种心理事实,而且包含着规范评价,由此形成统一的故意概念。(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将故意分为事实性故意、违法故意和责任故意。分别在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中加以研究。参见〔日〕大zǒng@①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

Read more

铁路企业员工监守自盗行为定性探析

作者:◇邵宝忠贾超英

司法实践中,对铁路企业员工监守自盗行为的定性,涉及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盗窃罪3个罪名,且往往在区分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时发生分歧。关于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盗窃罪的区别,法律规定是明确的,对铁路员工监守自盗行为定性认识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虽然都知道区分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区分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犯罪主体是从事公务的人员还是从事劳务的人员,但在对职务便利内涵的理解上和如何区分公务与劳务问题上认识不一致,从而导致对犯罪行为定性的不一致。笔者对此加以探讨。

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

Read more

盗割停止供电的电缆线是否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危害公共安全为定性要点

作者:胡青来源:正义网内容:案情:2004年春节后,负责某市一立交桥下公园内路灯维护工作的路灯管理所工作人员发现该处的地埋灯、电缆线有被窃现象,为保障安全,同时为执行本市的限电措施,于2月初开始直至4月底,对该地区停止了供电。同年2月底3月初期间,李某见该立交桥下公园内地埋灯灯柱?灯泡、灯罩已被窃?内有电缆线,便多次用事先准备好的老虎钳窃取地埋灯电缆线50余米。

分歧意见:对于本案的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本案中的地埋灯电缆线虽然处于停止供电状态,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86年12月9日《关于破坏电力设备罪几个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的规定:1.[……]

Read more

设置律师提前介入侦查案件中的受理申请登记制度之我见

2004-2-9【大中小】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律师提前介入刑事案件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属于新刑诉法中增加的内容,相对于法律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介入以及在提起公诉程序中的介入规定而言,目前法律对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规定显得尚不尽完善和详尽,这对律师在这方面的执业操作带来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律师由此与侦查机关产生了不少矛盾。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在侦查阶段与当事人“会见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最近,我市某辖区法院就受理了一宗律师状告公安机关的行政案件,类似的案件在全国各地也日见多出,由此就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所谓提前介入,是指律师在侦查和提起[……]

Read more

毒品犯罪适用死刑学说与司法经验的案例解读

毒品犯罪适用死刑学说与司法经验的案例解读
徐安住

【摘要】毒品犯罪的危害性和现状决定了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必须坚持严打的方针,在最高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的形势下,探索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意义重大。从源于实践的案例中提炼司法智慧,在理论上阐述司法经验不失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以《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创刊以来刊登的毒品犯罪案例为范本,归纳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统一、严打政策与宽严相济政策的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协调、毒品犯罪整体高危性和内部差异性的区别、毒品数量与其他情节的平衡等五个主题。

【关键词】毒品犯罪;死刑;司法经验;案例

毒品犯罪的危害性和现状决定了相当长的时期[……]

Read more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客观要件中疑难问题研析

刑法第294条第4款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观方面要件规定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由此可见,本罪为行为犯,其实行行为包括“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两种行为,且行为人只要实行其中一种行为即可构成犯罪。在司法实践对本罪客观方面要件是否具备的认定中,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下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包庇”中的有关问题

(一)“包庇”的含义

理解本罪中“包庇”的有关问题时,首先必须揭示其含义。但对于何谓“包庇”,学者们的表述颇不相同。有的认为,包庇是指行为人向有关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①]有[……]

Read more

“毒树之果”:食取与舍弃的抉择

作者:王建民张玉英

刑法作为一部可以剥夺人的权利、自由、甚至生命的法律,其适用必须要有严格、缜密的程序来保障,而证据就是连接案件事实与判决结果的关键纽带。所以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目前,证据规则的建立已经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关键,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非法证据,是指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制作或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毒树之果”是指在违法取证的过程中发现的另一种证据,前一种证据因违法取得而称之为“毒树”,后一种证据则被称之为“毒树之果”。世界各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非法获取的“毒树”证据均持坚决排除[……]

Read more

浅论自动投案的对象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正确地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进而有效地实现刑罚目的,并加强刑事斗争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认定自首的过程中,关于如何确定自动投案的对象范围,则是摆在审判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此问题略作解析。

根据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自动投案的对象是指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单位、组织或个人。

这里的司法机关,是指对犯罪负有侦查、起诉、审判职能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派出单位,如公安派出所、检察室、派出人民法庭等。这些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

Read more

论现阶段司法独立之局限性与可行性

论现阶段司法独立之局限性与可行性

摘要:在中国现阶段状况之下,包括司法独立在内的所有程序正义的理想都会在关系社会中大打折扣,经济社会中的不正当交易模式侵染了审判法庭,国家治理现代社会的能力有限,必须借助机关的人力、物力参与一定的社会管理事务,司法的特殊属性尚未被人们(特别是决策者)普遍认同,不少案件的审判也有潜在变成处理政治事件的趋势。司法独立经受了西方司法实践的检验,体现了司法活动的内在需求,中国的司法改革应在现存条件下,通过强化依法审判职能、司法活动专门化、法官与社会活动的适度隔离、建立巡回法庭等方面探寻司法独立的可行性。

关键词:司法独立;现状;局限性;可行性

一段时间以来,司法独立成了法学界[……]

Read more

秋刀子: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性

读完“浙江省(首届)杰出法学青年”傅跃建老师的《谁隐藏在故事背后》,立即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愿望:想说说那些隐藏着的事儿。我本科的母校是一个系和专业都是以数字区分的偏远的工学院,不要说科班出身了,整个学校没有一个文科专业,我偏偏又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的母校图书馆,找来找去就只有几本干巴巴的普法意义上的法律教材。于是,坐了好久的车,去那个省会城市最大的法律书店看书。印象很深刻,有一本书叫《西窗法语》,也是以故事说法类型的书,很吸引人。不仅书里的好多故事至今都记得,也正是这本书让我领略到法律学者那种建立在独立思维基础之上的倨傲——对年轻人很有感召力的。因此,我奔着法学道路继续前进的决心也更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