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理论研究: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庭前证据开示对于保障律师阅卷权的充分实现、保障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司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庭前证据开示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主体、范围、对象、方式、效力等方面内容。

2008年6月1日,新修订的《律师法》正式施行,该法扩展了辩护律师诸如阅卷权、会见权、调查取证权、庭审语言豁免权等多项权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第三十四条律师阅卷权的提前与第三十五条律师调查取证权的扩大。新《律师法》的这些规定给公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加强公诉工作创新的同时提升公诉队伍的实力与应变能力成为公诉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律师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对传统公诉工作的挑战与冲击

从传统公诉工作的角度来看,律师阅卷权[……]

Read more

盗窃、诈骗、抢夺后以自杀相威胁而抗拒抓捕的定性

作者:王强军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该条规定在理论上被称之为转化型抢劫罪。尽管刑法学界对转化型抢劫的研究已相当全面,但对以下三种情形能不能转化为抢劫罪,依然产生了不小的争论。

情形一:一女子在超市行窃败露后,面对保安的询问,拿起一个热水瓶胆,高喊道:“你不要过来啊,过来我就砸破瓶胆自杀。”

情形二:甲入室盗窃,被主人李某发现并追赶,甲进入李某厨房,拿出菜刀护在自己胸前,对李某说:“你千万别过来,我胆子很小。”然后,翻窗逃跑。

情形三:丙骗取他人财物后,刚准备离开现[……]

Read more

职务侵占罪、盗窃罪与侵占罪在司法实践上的区别

[案情]
李某是远东公司(非国有公司)的董事长,与何某是朋友关系,何某也想创建一个公司,便请李某帮忙。在公司建成后不久,何某因有事要去国外一段时间,便委托李某为其保管公司的公章以及银行帐户等有关财务手续,双方办理了委托手续。何某走后李某便这些手续及何某公司的公章全部交给自己公司的会计张某保管,这种情况何某并不知道。后来会计张某凭着所掌管的这些手续,将何某公司的帐户内6万多人民币全部取出据为己有并且离开了远东公司。何某回国后到银行取款,发现款已被人取走便质问李某,李某到银行查证才知道钱是被会计张某取走,便向张某索要,但张某拒绝还款。
[分歧]
对于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究竟如何定性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

Read more

检举揭发等立功情况的查证工作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规范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归案后,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分子的,或者其他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立功作为重要的法定量刑情节,其认定与否、如何认定直接关系量刑。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在关于立功认定的规定中,均要求构成立功表现的必须是查证属实的检举、揭发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等立功情况的查证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影响了司法公正,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检举揭发等立功情况查证工作存在的问题

1.查证主体不明确。对于检举揭发的内容由哪个部门负责查处的问题,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

Read more

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就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构成自动投案

【案情】

被告人钱某因为个人待遇问题,对公司老板军某心怀不满,于2007年12月23日剪断公司的多处电线,致使该公司的电压从220V上升至380V,烧坏公司的液晶屏、电脑等电器设备,造成12920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08年1月15日,公安机关在侦查时,发现钱某具有作案动机,形迹可疑,对其进行盘问和教育后,钱某主动交代其剪断电线的犯罪事实。

【分歧】

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是被告人钱某的行为究竟是坦白,还是自首。一种意见认为,钱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抓获归案后交代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行为,属于坦白情节;另一种意见认为,钱某的毁坏公物的行为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后,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应[……]

Read more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关于精神损害及其赔偿问题,学者们写了大量的文章,但其探讨一般仅限于民事诉讼领域,而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如果应当确立,则具体上应如何操作等问题,问津的学者却很少。另外,今年3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未涉及这方面的问题。而在司法实践中,由犯罪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确实客观存在,但相关法律内容上的欠缺,导致对此类问题的处断无法可依。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看法。

一精神损害及赔偿涵义的再释

关于精神损害的涵义,国内外众说纷纭。《牛津法律大辞典》将精神损害定义为“不仅仅是一种惊吓,而[……]

Read more

关于酌定不起诉的几点设想

酌定不起诉又称微罪不起诉,它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此类案件已符合起诉条件,但对于是否起诉赋予检察机关一定自由裁量权,是起诉便宜主义在刑诉中的体现和适用,同时反映了刑罚目的的转变,对于犯罪人和国家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仅就酌定不起诉提出几点设想。

一、对被不起诉人权利保障的问题

酌定不起诉是一种介于确认无犯罪事实,因而绝对不起诉和法定有罪判决之间的一种具有“司法”性的处理。被不起诉人虽然没有被定罪,实体上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但其声誉、名誉等等难免会受到不起诉决定的影响,而且检察机关对不起诉[……]

Read more

无故追打他人致对方跳河死亡如何定罪量刑

案情:被告人张某、徐某都是安徽籍在江苏打工的“80后”。2008年11月10日凌晨1时许,两被告人看到其老乡何某最近追求的女孩子杨某与赵某在街上一起行走,张某即想教训赵某,遂让徐某回租住地取来钢管和砍刀等工具,并电话纠集老乡何某等三人到场。两被告人持钢管、砍刀上去拦住赵某。赵某见对方人多势众,即沿马路逃跑。张某从另一老乡处借来摩托车进行追赶,徐某紧追其后。张某驱车追上赵某时,赵某越过路边绿化带跳入大河。被告人张某上前查看,看到赵某已往河对面游去,遂离开现场。11月12日下午,赵某尸体在大河边被发现,法医鉴定为生前溺水死亡。在得知赵某溺水死亡后,张某主动投案。

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两被告人伙同[……]

Read more

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

依法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研究,实现“强化监督、公正执法”主题,是发展检察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笔者结合我院开展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进行了初浅的研究。

一、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新旧体制衔接过程中,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大量存在,法制仍然不够健全,权力缺乏充分的制约和监督。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是诱导腐败的因素大量存在,一方面是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扩张力和抑制力的相互作用下,职务[……]

Read more

举证质证的七项基本原则论述

举证质证应遵循七项基本原则

赵杰

公诉人代表国家履行控诉职能,主要通过出庭公诉的方式进行,出庭公诉实际上就是运用证据来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过程。因此,案件的判决除了有赖于证据本身的质量之外,更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当庭举证、质证的效果如何,进而对法庭最终是否接纳、认可控方提供的证据并作出宣判产生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举证、质证过程中,应当把握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也称为全面性原则。无论举、质证采取何种策略、方式,都不能将公诉人的个人情感掺杂其中。虽然在庭前准备过程中,公诉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案件证据进行全面、深入的逻辑归纳和推理,使证据体系化、立体化。但在庭上提交各项证据时,公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