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人员应出庭作证

当前,在控辩式庭审过程中,被告人翻供、证人翻证等现象较为普遍。他们推翻自己在侦查期间所作的供述和证言的理由通常只有一条:在侦查期间,侦查人员实施诱供、诱证甚至刑讯逼供,迫使自己作出与事实不符的供述或证言。而这类理由大多纯属捏造。

目前,由于侦查人员一般不出庭,没有机会及时向法庭说明侦查过程。于是,在法庭调查和辩论过程中,公诉人不得不采取建议延期审理等手段以补充调查,这样不仅使公诉人处于不利地位,也使侦查机关的形象受损。为此,笔者建议,当遇到以上情况,应允许侦查人员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作用有三:

一、有利于及时查清犯罪。证人翻证、被告人翻供往往影响到犯罪事实的认定,特别是在“一对一”的贿赂案件中,[……]

Read more

我国刑法的“战时”要素

“战时”要素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时间要素。修订后的刑法注重平战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战时”刑事法律规范,其目的在于打击和遏制“战时”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国防、军事利益的犯罪。但是,刑法界对“战时”要素的研究并不深入,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如有学者提出了“战时军事刑法”的概念,将附加刑中剥夺军衔的专用性作为“战时军事刑法”刑罚的特殊性等,阉割了刑法关于“战时”要素的完整性。因此,认真研究我国刑法中的“战时”要素,对于我们准确地适用刑法,准确地定罪量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战时”,根据我国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规定:“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

Read more

本案被告人行为应否认定为自首

作者:杜永浩来源:人民法院报内容:案情:2003年7月4日下午2时许,车主王某与司机刘某、装卸工薛某开车去塘沽拉胶合板。途经某检疫站时,因更改检疫证与该站工作人员沈某发生争执,于是三人持钢管到检查室报复。王某进入检查室后,用钢管朝沈某身上猛打,后被检疫站其他工作人员拉开,三人一起回到车上。这时,沈某等人跑来拦车,三人驾车逃离。沈某见拦车未停,便双手抓住大货车驾驶室右侧后视镜支架,身体悬挂在车外。三人在明知沈某悬在车外的情况下,不但未停车反而加速逃跑,当车行至检疫站西200米时,王某用钢管将沈某打落在地,汽车从沈某下肢轧过。沈某掉下车后,头部与路面撞击,造成颅脑损伤死亡。案发后,王某向公安机关投[……]

Read more

犯罪引诱与量刑

在司法实践中,对贩卖毒品罪的既未遂问题和犯罪引诱问题有较大的争议,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只就司法实践中贩卖毒品的既未遂问题和犯罪引诱问题谈谈自已的几点意见。

一、关于贩卖毒品的既未遂问题

毒品犯罪既、未遂形态度正确判断不仅关乎微观点定罪量刑正确否,而且关系到刑法应当具有的正义价值能否实现、刑事法治的状态能否造就得根本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刑法》第20条规定:“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也就是说“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既遂的显著标志。所谓犯罪未得逞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之实行行为没有齐备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Read more

刑法的目的及其观念分析

周少华

[内容提要]:对于“刑罚的目的”问题,刑法学界极为关注;而对于“刑法的目的”问题,则很少有学者讨论,或者即使讨论,往往也将它与“刑罚的目的”作为同一个问题。其实,刑法的目的与刑罚的目的应当加以区分,如果将二者等同,就意味着刑法只不过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这势必导致只强调刑法的惩罚性、报应性,而忽视刑法的其他社会功能的后果。在并合主义的刑法观下,刑法有其自身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包括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直接目的则包括保护法益、预防犯罪、确认刑罚权和限制刑罚权。

主题词: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刑法的基础观念

作为哲学范畴,目的是表示在人[……]

Read more

如何提高刑事二审裁判文书质量的探讨

2004-2-13【大中小】随着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刑事裁判文书样式的改革不仅对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规范审判工作,提高办案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直接反映和体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水平。为此,各级法院都把提高刑事裁判文书质量当作提高法院审判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落实,把制作刑事裁判文书是否符合要求,作为评查案件质量,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下几方面对如何提高刑事二审裁判文书质量作些浅显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法官综合素质是决定裁判文书的基础

裁判文书质量的优劣决定于办案质量的高低,而办案质量的高低又决定于法官素质的高低。裁判文书的质量决不仅仅是一[……]

Read more

检察日报:如何防范诈骗新农合医保金犯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互助共济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广大农民朋友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有人却打起了诈骗新农合医保金的主意。近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发生了以骗取农民医保卡,购买虚假医疗票证,虚构农户在外治病等手段诈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案件,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先后在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报销医药费971964元,诈骗医保金198900元,涉案金额巨大,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诈骗新农合医保金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据统计,2009年9月以来,益阳市检察机关共受理诈骗新农合医保金犯罪案件3件8人,其中批捕2件6人,[……]

Read more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审查

盗窃犯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古老的犯罪方式,也是各国家法律规定的最早的一种罪种形式之一,该类犯罪“绵延不绝”,常年居高不下。而发案后真正能够侦破且能诉至法院定罪判刑的又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究其根本,除大量的社会因素外,刑事诉讼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对该类犯罪案件证据的认识与把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试就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证据特点和审查运用做一思考和探析。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盗窃犯罪一般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该犯罪案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犯罪现场多有明显的破坏痕迹。盗窃犯罪分子进入作案现场的手段多表现为撬门、破窗、挖墙等,为了翻找财务又多[……]

Read more

刑讯逼供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作者:陈士渠

刑讯逼供有悖于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权保障原则,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容易酿成冤假错案,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本文就刑讯逼供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治理对策。

一、刑讯逼供的成因

1.封建诉讼文化的影响。我国司法史上,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将“无供不录案”奉为定律,刑讯逼供大行其道,酿成了诸多冤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体制摈弃了“口供主义”,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不能定案。但由于历史上诉讼文化的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偏重口供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侦查部门只有拿到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才称破案,检察机关只有看到口供才能放心批捕、起诉,审判机关对无犯罪嫌疑人[……]

Read more

合理限制死刑有赖制度完善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正着手进行司法制度的改革,出于国情,我们不能够取消死刑,但是我们将用制度来保证死刑判决的慎重和公正。就在温总理答记者问的两天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英“死刑适用标准及死刑限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如何通过司法制度改革保证死刑的慎重和公正进行了探讨。

实体限制:从严控制死刑适用的标准

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因此,要减少和限制死刑的适用,必须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的精神和我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