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对收受的储蓄卡上金额未支取的部分是否应该认定为受贿金额

作者:冯明超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新,女,55岁,原系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功能检查科主任(主任医师)
1999年至2001年,时任原达州地区(现达州市)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副主任并主持工作的被告人李新,在向本单位申请购买四川成都榕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榕株公司)的惠普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简称彩超)和本单位购买惠普4500型彩超其以单位负责人名义验收签字过程中,先后收受榕株公司总经理罗志榕送的现金3万元和16万元建设银行储蓄卡一张(存折由罗志榕保管)。2001年1月7日李新持卡到建设银行核实了卡上金额为16万元,因不知建行储蓄卡连续使用交易达到规定的笔数后,需到建设银行所属联网储[……]

Read more

农村基层干部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日,河南省渑池县检察院预防部门在分析预防职务犯罪信息资料库的个案预防有关内容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中职务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致使部分群众集体上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对此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

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一些村干部素质较差,不知法,不懂法,不学法,不依法办事,他们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一部分人谋利益,甚至是一已之私。

2、部分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收入少,支出多,不建立台帐或台帐不全,有的甚至还是“包包帐”“本本帐”,有的村组私设小金库,私留大量帐外资金导致村组帐不能如实反[……]

Read more

把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让错位的角色复旧其位――关于刑事公诉案件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考

2004-2-13【大中小】犯罪控制与个人权利保障科学统一的价值取向历来是各国立法和司法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16年来为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过分偏重于社会控制一面,而忽略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刑事审判方式职权主义色彩过浓,刑事诉讼法律及刑事审判方式实践中诉讼各方权利义务分配不合理,控与审、监与控职能不分,部分程序规定不完善,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倒错,违背了审判规律,随着刑事审判实践的发展,其弊端日益突出。因此1996年3月17日修改公布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刑事诉讼法在加强对诉讼当事合法权益的保护、改[……]

Read more

低价购买虚拟财产是否构成犯罪

作者:钮咏军李发亮唐惠芬来源:检察日报低价购买虚拟财产是否构成犯罪

关键看能否认定行为人明知为“犯罪所得”

案情:2007年9月至10月间,王某先后至某市市区及乡镇等地,私接他人电话线,拨打168声讯台电话获取充值卡号和密码,然后用此充值卡购买互联网同城游戏中的虚拟货币“银子”。每拨打一次扣除电话用户话费50元,其所得充值卡换取48万两“银子”。通过这种方法,王某共盗打42个用户的住宅电话费合计人民币8250元。王某把获取的虚拟货币“银子”以100万两55元的低价,多次通过网络出售给一网络游戏虚拟装备销售商小Q(现仅知其QQ号),先后非法获利3620元。其间,小Q在同城游戏中的账号经常变更,经查明[……]

Read more

本案隐含想象竞合关系如何定性

作者:张东超、郑琳娅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2年11月24日下午,朱某发现有一个推摩托车的人形迹可疑,觉得他的摩托车可能是偷来的。当他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发动想骑走时,朱某走过去,装着认识这辆车的样子,围着车看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你到哪儿去?”那人就弃车而逃。此时,朱某见四周无人,就想骑回家据为已有。刚骑一会儿,朱某就被前来查寻的失主抓获归案。摩托车经估价为3200元。观点:本案中朱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分析论证:

一、先从分析朱某行为的犯罪构成中的客方面进行正面论证。

1、朱某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朱某行为在客观要件上的表现:朱某已[……]

Read more

适用法律错误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相冲突时――如何适用法律

被告人李某于2003年2月某日晚,伙同他人携带自来水管、木棍等械具聚众斗殴,在其他同案人归案并供述犯罪事实后,其于2003年10月1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但未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同年10月10日??桓嫒死钅骋蛏嫦臃妇壑诙放棺锉还?安机关取保候审后??缡倒┦隽俗约旱淖镄小<觳旎?关以被告人李某及其同案犯构成聚众斗殴罪,被告人李某具有投案自首情节向该市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公开审理后认为??桓嫒死钅车男形?已构成聚众斗殴罪,其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依法可予减轻处罚,遂以聚众斗殴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宣判后,因同案犯不服提起上诉,该案进入二审程序。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Read more

批捕制度转化为审前羁押制度的设想

我国的刑事诉讼是以侦查为中心的,批准逮捕并不是独立的诉讼阶段,而是从属于侦查阶段。目前不少侦查人员认为羁押是获取口供的重要手段、羁押对证据保全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造成羁押的普遍化与工具化。而审前羁押制度要求羁押的目的是保障诉讼,而不是便于侦查,因此应当将批准逮捕列为独立的诉讼程序。

审前羁押在各国刑事诉讼法典中的含义是不同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称谓通常是指“未决拘禁”,即有罪判决生效之前的羁押;而英美法系国家的称谓通常仅指审判开始以前的羁押。我国刑事诉讼中没有明确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拘留与逮捕这两种强制措施造成的羁押状态是从拘留开始一直到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为止,因此可以把这两种强制措施看成是现阶段审前羁[……]

Read more

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犯的概念

「正文」

行为犯,作为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尽管经常为广大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员所使用,但其概念如何,理论界却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对其就难免存在着不少模糊、矛盾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是否拥有科学的内涵,是行为犯在刑法学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本文拟对此加以研究,力图在博采众议的基础上,对行为犯作出正确的解释。

一、我国学者关于行为犯概念的不同认识

我国学者对行为犯概念的界定是在吸收大陆法系刑法学中行为犯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并非是其认识的照搬,而是结合了我国刑法理论的特点,在一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纵观我国学者对行为犯所作的概括,大致有下列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认为行为犯,即形式犯,[……]

Read more

王某的行为应该定性为放纵走私还是共同走私?(检察日报)

汤涛

案情:2008年1月至6月间,展某通过网络向境外购买手机、电脑等物品,货物在通关时四次被海关国际邮件监管中心工作人员王某查获。货物被查获后,展某通过王某的熟人刘某前后送了王某钱物5000余元,将货物要回。后展某向王某允诺,从2008年6月开始,每走私一台电脑给王某好处费400元,每走私一台手机给王某好处费50元,在查验的时候请王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案发后,经查,展某走私偷逃关税共计14万余元,从2008年6月份其通过刘某共向王某付好处费达3万多元。

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以放纵走私和受贿数罪并罚;另一种意见认为,对于王某2008年6月以前的行为,应当以放纵走私和受贿数[……]

Read more

转化抢劫过程中误将同伙刺死得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

2006年11月16日下午,被告人刘某伙同肖某预谋后骑摩托车窜至X县县城欲实施抢夺。当晚8时许,二人尾随被害人张某至首山浴池附近时,刘某将张某的一对金耳环抢走。后,刘某和肖某骑摩托车逃跑时,被张某的丈夫崔某拦下。刘某为让肖某摆脱崔某,遂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扎向崔某,被崔某躲开后,尖刀扎中肖某胸部,致肖某死亡。

经法医鉴定:肖某系被他人用锐器(单刃)物体作用于胸部造成心脏破裂至失血性休克死亡。

分歧:

本案中,刘某抢夺后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其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罪。对此,不存在争议。但对刘某误刺同伙肖某致其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对于误刺肖某致其死亡的行为,刘某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