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盗巨款干扰车主上锁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案情:2010年4月13日16时许,犯罪嫌疑人温某在某县农行伺机行窃,观察到刚取出50万元现金的刘某将现金放进奥迪A8后,便驾车一直尾随其后。后刘某准备将车停到县公安局斜对面的一茶馆处,温某使用事先准备好的机动车干扰器对刘某的汽车进行干扰,以阻止刘某锁住汽车车门,致使刘某几次使用车载遥控器均锁不上车。温某发现刘某已有警觉,遂关闭了机动车干扰器,刘某才将车锁住,随后报案,温某被当场抓获。

分歧意见:本案争论焦点有二:一是温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未遂;二是盗窃预备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种意见认为,温某的行为属盗窃未遂,应当定罪处罚。犯罪嫌疑人温某尾随车后使用汽车干扰器的行为已经开始“着手”盗窃[……]

Read more

计算机网络与犯罪

当今世界,以指数方式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已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将我们卷入新的世纪。现在因特网(INTERNET)已拥有两亿多的用户,而且以成倍的速度递增,这也仅仅是开始而已。今后,网络将会变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

然而,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E—MAIL、MP3、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HACKER)、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和网络恐怖主义。犯罪这一社会历史自然现象,随着网络的出现也有了新的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以直接或者通过电话线的方式连[……]

Read more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数额的应该如何认定

近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日益增多,吸收存款的形式以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借钱居多,而借钱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常常导致犯罪数额的认定出现困难,笔者仅从以下几种形式来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数额的认定。

1.犯罪嫌疑人在收到借款的同时将约定的利息支付给出借人。以借款10万元为例,约定的年利率是10%,则一年到期的利息应为1万元,犯罪嫌疑人在收到10万元的借款时将1万的利息预先支付给出借人,但出具的借条上写明借款数额是10万,这种情况下是以10万还是9万来认定其非法吸收的存款数额呢,笔者认为应当认定为9万。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

Read more

不作为的胁迫劫取钱财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

案情:

被告人王某,农民,2008年5月2日划着小船在河面上打鱼,恰逢李某一家三口前往该地游玩,李某为渡过小河,便花30元钱请王某渡他一家三口过河,当小船行至河中间时,李某的儿子李甲(15岁)没有站稳落入了水中,因李某一家均不会游泳,李某便恳求王某下水去救人,王某发现李某象是有钱人,便想趁机敲他一笔,说河水很深,不肯下去,除非李某给他2000元钱。李某无耐将身上的全部现金855元钱和一部价值1500元的手机给了李某,李某才跳入水中将李某的儿子救起。后李某报警将王某抓获。

分歧:

本案在处理过程中,对王某行为的定性上,产生了如下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应受到道德的遣责。理由是李甲[……]

Read more

程序公正的价值问题之探讨

2004-2-13【大中小】在本文未阐述其论题前,先理清与明确“价值”一词的含义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价值”一词在哲学上有多种含义,因此,把握其主要内涵和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的共同认识。一般来讲,价值总是与真、善、美及有用性等伦理、文化现象发生联系的,但不论它有怎样的含义,笔者认为,它都应是属于人的一种内心确信性的善德判断,具有符合社会、自然规律和理性的特征。用这种价值观念来研究与探讨程序公正之价值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程序公正价值的认识是相当不足的,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丰富与完善。

程序公正作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主题被提出,是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因为在法院当中提[……]

Read more

不动产可成为抢劫罪对象

作者:关振海

在抢劫不动产的场合,行为人若以暴力、胁迫或以其他方法强令被害人签订不动产买卖、赠与合同等书面文件并办理登记过户手续,该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当场”的时空特征。届时,不动产的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抢劫罪便成立。

作为刑法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概念,犯罪对象外延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刑法所保护法益之范围的大小。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研究的逐渐深入,财产犯罪对象的外延正在发生一种悄悄的变化,即犯罪对象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张。表现之一便是关于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对象的争论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关于人权保障和社会保卫价值目标之间的平衡,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应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拟对不动[……]

Read more

试论构建我国刑法上的保安处分制度

摘要:保安处分制度是近代刑法改革的产物,是对传统刑罚制度的一大革新。作为刑罚制度的一个补充,保安处分与刑罚制度密切配合,为预防犯罪、保卫社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百余年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世界刑法改革运动以来,保安处分制度逐步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反映,成为近现代刑法区别于传统古典刑法的一大重要特色。

保安处分其实一直是刑法改革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赞美之辞与叫骂之声此起彼伏。在刑法制度中,甚至在整个法律制度中,保安处分发展中的起落与评价上的差异首屈一指。保安处分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如此莫测?中国虽无形式意义上的保安处分,但实质意义上的保安处分早已存在,[……]

Read more

也谈“量刑建议权”

所谓量刑建议权,也称为检察机关的求刑权。就是检察机关不仅要指控犯罪,而且要向法庭提出依法应对被告人适用何种确定的刑种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幅度的建议。在英美法系中,由于存在着辩诉交易制度,因此,检察机关有求刑权。我国由于没有建立辩诉交易制度,所以,也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求刑权。这一问题在理论界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该制度符合我国司法改革方向的;有人认为此项制度的实验缺乏法律依据,侵犯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笔者赞同前者的观点。

首先,求刑权应当是公诉权的应有之意。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就以民事诉讼为例对比一下。我们知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一个完整的民事诉讼请求不仅包括了诉讼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同时还包括[……]

Read more

罪犯自杀的特点、原因及遏制对策

2004年4月以来,四川省某监狱发生了4起罪犯自杀事件。这个数字,虽然占被监管人数的比重很小,且监管方没有太大的直接责任,但仍然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拟在剖析这些自杀事件的基础上,分析发生自杀事件的原因,探讨遏制罪犯自杀的对策建议。

一、自杀罪犯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这4起自杀罪犯的基本情况是:

(一)罪犯徐某:女,初中文化,农民,2002年12月因涉嫌抢劫罪被捕,2003年6月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诉后被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4年5月13日送入女子监狱服刑改造;2004年5月30日自杀,时龄31岁周岁。

(二)罪犯尹某:女,小学文化,农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