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劣药品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周厚先

【摘要】
制售假劣药品犯罪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严重破坏了医药市场经济秩序。本文对近年来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制售假劣药品事件进行研究,对司法机关在办理该类事件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法律适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假劣药品犯罪法律问题法律适用
医药消费,性命所系。然而由于制售假劣药品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制售假劣药品屡禁不止,无处不在。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严重破坏了医药市场经济秩序。为了依法有效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犯罪,笔者对近年来报刊、网站公布的我国发生的重特大假劣药品安全事件进行了收集,对司法机关办理该类犯罪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着重就其中的[……]

Read more

“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如何把握

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规定,一般缓刑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法定条件:一是被告人必须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二是被告人必须不是累犯;三是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与前两个条件相比,第三个条件是最关键也是审判实践中较难把握的条件。主要原因是,由于被告人尚未适用缓刑,其“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法官的一种推测和预先判断。笔者认为,认定被告人在适用缓刑后是否不再危害社会,应当以其犯罪情节较轻和有悔罪表现为根本条件。所谓犯罪情节,是指与犯罪事实有关的各种情况,如被告人作案时的精神状态、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特定的身份、作案前的一贯表现及实[……]

Read more

刑罚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周娅新闻来源:检察日报□ATM机发生故障后吐巨款,这只是小概率事件,难以复制和模仿□处以一定的惩罚,无论对许霆还是对知晓情况的普通民众,均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对许霆科处无期徒刑,是一种刑罚浪费,不符合刑罚经济性原则

2月22日,广州市中级法院开庭重审许霆一案。关于本案,各方争议颇多。首先本案究竟是一个刑事案件,还是民事纠纷?许霆第一次取出1000元却发现扣款1元,这显然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但是其后,他明知自己账户根本没有这么多钱,只是因为机器故障而可以在此刻拿到钱,这已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民事侵权行为了,笔者认为应属于盗窃。

为什么看似并不复杂的案子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是民众朴素法感情与法律思[……]

Read more

应加大对罚金刑执行的监督力度

对罚金刑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为了确保罚金刑执行的正确实施,防止徇私、徇情及对财产刑的滥用。罚金刑监督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机制。对于外部监督,应规定由检察机关监督为宜,因为检察机关本身是法律监督机关,由检察机关监督罚金刑的执行是其职责所在。目前,人民检察院应在罚金刑执行程序、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多种途径的监督方式,保证罚金刑的正确适用和执行。对于内部监督,虽然理论上有所探讨,但至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在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上,首先要确定实行监督的部门;其次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监督程序。笔者认为,监督部门应确定为刑事审判庭和审判监督庭。理由是,刑事审判庭是罚金刑执行的提起机关,其地[……]

Read more

婚内强行性行为法律分析

婚内强奸,按照目前理论上的阐释,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然而,“妻子”能否被“丈夫”强奸,究竟婚内强迫性行为算不算犯罪,一直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取得共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人们面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争论。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司法实践中判决结果截然相反之典型案例

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首例婚内强奸案当属王卫明强奸其妻案。1996年6月,王卫明与钱某分居,同时向上海市青浦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1997年10月8日,青浦县人[……]

Read more

浅议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由此,“为他人谋取利益”,就成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受贿罪的必备条件。

“为他人谋取利益”应不应成为一般受贿罪的必备条件?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好这一必备条件?在反腐败斗争中既不放纵狡猾的犯罪分子,也不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怎样看待“为他人谋取利益”

首先,在“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是受贿罪的构成要件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之一。从理论界的学术论文、论著、[……]

Read more

本案强行索回赌资如何定性

作者:刘四根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4年1月3日,被告人王飞与李君、吴名、宋军等人一起在宾馆赌博。被告人王飞输掉了2万元赌资,李君赢了其中的1.5万元。第二天,被告人王飞听说李君在赌博中出“老千”做假,便找到李君,责问李君在赌博中做假,骗取了自己的1.5万元,要求李君归还其输掉的钱。李君否认在赌博中作假,不同意还钱。后来王飞又多次听说李君在赌博中出“老千”作假,因此他更相信李君骗了他的钱。2月5日,被告人王飞和被告人许军、谢国辉一起喝茶,王说自己赌博输给李君1.5万元,李君在赌博中做假。于是三被告人乘车来到宾馆找到李君,指责李君赌博作假,一定要李君归还王飞1.5万元,遭到李君的拒绝[……]

Read more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摘要:计算机犯罪作为与高科技相伴生的新型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罪名立法问题、犯罪主体问题、刑罚问题、刑事管辖权问题、刑事侦查工作以及刑事证据制度产生了诸多冲击。法学界应当正视面临的挑战,完善立法,以回应这些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然而,科学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释放出“飘过世纪的乌云”———计算机犯罪1.国外一位犯罪学家指出:比起现实世界,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在网络上犯罪1.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犯罪日益严重地渗透到社会生活[……]

Read more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几个问题

「内容摘要」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性质目前尚无确定,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证据应为一种根据,其本质是主客观的结合体,它既不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也不是客观物质的具体形态。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而异,即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对于非犯罪构成的要件的事实证明,则只达到优势证明的标准。

「关键词」证明标准证据合理怀疑优势证明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职务犯罪,虽然我国现行刑法第384条对挪[……]

Read more

我国刑事诉讼中书证开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刑事诉讼中书证开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在开庭审理前或审理过程中,按照法定的条件及程序,将各自掌握的,满足证据三性要求的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材料向对方展示,称为书证开示。我国由于缺乏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庭审中“证据突袭”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庭审效力和对证据认定的准确性。针对我国书证开示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确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明确书证开示的原则:不对等开示原则;全面开示、例外不开示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并明确书证开示的时间、范围,以及不开示的法律责任,建立不开示书证的救济、保障机制。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据;书证开示;证据突袭

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