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内容摘要」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自古以来引起法学家们喋喋不休的论争。本文从两者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客观真实所受到的挑战及法律真实的优点,从而建议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法律真实,并指出法律真实实现的途径。

法追求真实,这是实现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本身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法律是人类理性的精华,只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法律裁判才是真实的,才能获得普遍的承认。但对于“事实”应当如何理解,自古以来却引起法学家们喋喋不休的争论。具体而言就是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论争。

一、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概念

“客观真实”这个词是从大陆法系的“实质真实”演化而来的,它是指在诉讼中,司法工作人员运用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案件发生的[……]

Read more

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之现状、问题与制度重构

作者:温长军陈娜新闻来源:正义网

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之现状、问题与制度重构

——以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

【内容提要】我国刑事诉讼法以无罪推定原则为基础,基本确立控方承担全部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司法实践表明,被告人对于其提出的合法辩护事由,实际需要承担过高的证明标准。因此,刑事证明机制的科学化完善,具有保障辩方诉讼权利、严格定罪标准、均衡诉讼价值、实现案件公正的诉讼功能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证明责任分配合法辩护事由协助调查证明标准

引子

在沸沸扬扬的杜培武杀人案件中,杜被指控杀害妻子和上司,辩护律师提出被告人无作案时间的辩护事由,为其做出了无罪辩护。理由是法医鉴定被害人死亡时间为4月28日晚8点左右,证据证[……]

Read more

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单位保管的信用卡并使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一、案情
2006年11月、2007年1月和3月,秦某利用担任北京某公司派驻到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力资源服务的便利条件,趁其他派驻人员不注意之机,先后三次秘密取出放于其办公地点内由其负责发放,但尚未认领的有关单位员工十三人的“长城-FESCO-珠江•合生联名信用卡”。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秦某伙同其夫王某在北京星座新桥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鼎好天地电子市场、华普超市鲁谷店等地,先后74次冒用陈洋等十三人的信用卡透支消费,透支人民币共计54619.39元。案发后,赃款已全部追缴并发还被害单位。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秦某、王某无视国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财[……]

Read more

刑罚真的万能吗

作者:俞湘静

最近一个数字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中国目前男女比例已达116.9?100,该比例远远超过103至107的正常范围。有人推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平均5个男的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这一数据提醒人们对性别失衡问题应予足够重视,同时也引发了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犯罪化的争议。相当部分官员、学者和民众认为,日益严重的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堕胎是造成性别比例失衡的直接原因,而现有行政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因此,需要更为严厉的措施来震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性别失衡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应寻求更多的社会办法[……]

Read more

聚焦死刑核准权之变

2006-12-29【大中小】文/田雨邹声文张宗堂

从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死刑案件核准权都将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专家表示,这是我国20多年来在最严厉的刑罚——死刑上最重大的改革,是尊重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的关键一步。

“坏人神气,好人受气”严重犯罪活动引发下放死刑核准权

现行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3条规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这是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

Read more

论当前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与防控

2007-3-14【大中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贿赂”一词也频频出现在媒体、报刊、杂志上,成为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金融保险、出版发行、电力系统、教育系统等领域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商业贿赂犯罪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犯罪,我国把反商业贿赂作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也说明商业贿赂犯罪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加以严惩的程度。本文将从商业贿赂犯罪的犯罪构成、特点以及如何防控和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商业贿赂犯罪的犯罪构成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

Read more

贪污对象范围的认定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根据刑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物、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物、用于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物。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物以公共财产论,否则不成立贪污罪。1997年刑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贪污犯罪作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拓宽了公共财产即贪污对象的范围。虽然如此,实践中关于贪污犯罪的对象仍不时出现种种特殊性,引起定性上的分歧。

一、不动产能否成为贪污犯罪的对象。人们关于贪污犯罪对象的认识通常停留在动产(如金钱等)上,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中的不动产的案例毕[……]

Read more

抢劫网络游戏帐号该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作者:黄书建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张甲,男,23岁。

犯罪嫌疑人丁乙,男,23岁。

犯罪嫌疑人沈丙,男,23岁。

犯罪嫌疑人郏某,男,25岁。

2003年6月17日夜,上述四犯罪嫌疑人经预谋,共同驱车至上海市杨浦区“夜英”网吧处,犯罪嫌疑人张某以购买被害人“传奇”的网上武器装备、需要外出拉卡为由,将被害人陆某骗上车。其后,犯罪嫌疑人郏某等以打耳光、言语恐吓等手段逼迫被害人陆某讲出自己的网络上的帐户密码,并由犯罪嫌疑人丁某、沈某在花木“天地玉堂”网吧将被害人陆某帐户下财富抢走。

二、分歧意见

案发后,对本案四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应如何适用法律存在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网络游戏角色及财[……]

Read more

中日刑法关于侵入住宅罪之比较研究

「摘要」刑法的发展必须回应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现代社会的纠纷处理寻找合适的途径,对于刑法中“模糊地带”的中性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准确的认定,研究当代刑法所面临的困境,指明正义在当下的出路。本文仅仅就中日侵入住宅罪中某些基本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谈论此罪所要保护的法益究竟应当认定为住户的权利还是生活的安宁,以及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于一些基本问题所作的解释。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刑法学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在比较中找寻现代刑法学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旧住宅权说,住宅平安权说,住宅平稳说,新住宅权说

次目录

一、导言

二、日本刑法的学说发展

1、旧住宅权说

2、住宅平安说

3、住宅平稳说

4、新住宅权说

5[……]

Read more

对人身伤害大额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人身伤害大额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思考

摘要: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带来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过去一直是悄然进行,以至未受重视.而今天,由于这些特殊的案件,我们似乎在一夜之间感受到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事实上,我们应当承认,传统侵权法的理沦、法律基础和司法操作体系已经在这一领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