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通航水域驾船发生事故致人死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案情]
被告人黄某无适任证驾驶自造未经合格检验、未经登记的机动船只,载6人及生牛23头,在未配备必要航行资料的情况下,在非通航水域向松花江南岸驶去,被告人黄某未能预见到未拴在护拦上的牛犊向船一侧走动会发生事故,以致船只沉没,致乘船人宋某溺水死亡,被告人黄某畏罪潜逃。经哈尔滨海事局认定该事故为大事故,且由被告人黄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分歧]

对被告人黄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黄某违反内河交通安全法规,发生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且肇事后逃逸,该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黄某虽然驾船发生交通事故,但从交通事故的等级来看,该内河交通事故[……]

Read more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摘要:

本文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定强奸之司法解释的法理和潜在实践后果论文论证了这一解释有悖于法理、人情,违背了保护14岁以下少女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政策;从实践上看,这一解释有可能带来不可欲的社会后果,有利于某些特殊群体的犯罪非法行为;从中国当代国家机关的分权惯例和制度权能来看,这一解释有越权违法的嫌疑论文的另一部分从这一司法解释的问题切入提出了中司法解释中的公共政策、理论背景及其限度的问题,并对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提出某种适度的质疑

关键词:法定强奸、严格责任、犯罪构成、法律理论

2003年元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03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Read more

社科院法学所刘仁文:“无罪推定”深入人心

2007-2-25【大中小】种种方面表明,随着刑诉制度的逐步完善,被告人得到公正审判的机会越来越多。无罪宣判案件的增多体现了司法人员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意识增强。

记:1月7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通报说:2006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坚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的原则,依法宣告1464名刑事被告人无罪。一批刑事被告人被宣告无罪有何积极意义?

刘:我们不能把其理解为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的质量差,也不能说冤假错案的数量比过去增多,而是冤假错案的绝对数量在降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正在逐渐进步。比如在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方面,在提高刑事诉讼质量方面,包括刑辩律师的提前介入,也包括证据[……]

Read more

涉毒案诱惑侦查应遵循六个原则

杨颖颖赵瑞

诱惑侦查,亦称“警察圈套”、“侦查陷阱”等,根据理论通说,是指侦查机关对隐蔽性强、无明显被害人、取证困难且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犯罪,在有一定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实施犯罪的意图或犯罪倾向的条件下,以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提供犯罪机会,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因此对涉毒案件诱惑侦查的特征为:侦查形式“由人到案”。普通侦查刑事案件是“由果到因、从案到人”、证明“过去”犯罪发生的事实,而预谋贩毒案件的侦查则是“由人到案”、证实“正在或者即将实施”犯罪的事实;没有直接被害人;具备线索条件但缺乏普通报案人;没有特定发案现场;由侦查机关主动启动侦查程序;[……]

Read more

本案是打架斗殴还是正当防卫

作者:汪秀芬王增军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2002年11月7日上午,王立和李广义因语言不和发生争执撕打,王立被打伤,到医院去治疗。下午,李广义纠集十余人持械开车来到程某家闹事,此时王立仍在医院吊水治疗,李广义等人将王立妻子及哥嫂打倒在地。在医院的王立一听说此事,便拔掉针头赶到家,与李广义等人争持撕打,在撕打过程中,李广义持铁棍追打王立,王立跑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和李广义对打,李广义用铁棍打中程某肩部,王立持刀将谭某胳膊砍伤,经鉴定李广义为重伤,王立为轻微伤。

分歧:

一审认定王立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王立不服上诉到中院,中院在审理中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王立跑回家拿刀和李广[……]

Read more

古董字画交易中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举证与认定

【要点提示】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除非交易当时出卖方明确承诺并保证出卖的标的物为真品而非赝品,而买受方也能够证明该标的物经鉴定为赝品,方可认定出卖方有欺诈行为,否则,不能认定欺诈行为成立。
【案例索引】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2010)长民初字第755号
【案情】
2009年8月中旬,原告魏红利听说被告魏引学处有一幅古画(署名为清代画家沈铨的花鸟画),遂去被告处查看,并开始与被告商议购买事宜;经过几次协商,双方在电话中口头约定价款为7000元,定价当晚,原告与同村村民魏国超一起去被告家中,原、被告双方进行了买卖交易,原告向被告支付了7000元价款,被告将画交付原告,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两[……]

Read more

共同违法受罚者是否互为利害关系人

实施共同违法行为的多个(两个以上)行为人,行政机关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时,可能以多个行政处罚决定分别处罚,也可能在同一份处罚决定书中分别处罚,当其中的一个受处罚者提起行政诉讼时,其他没有起诉的被处罚者应否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即其相互之间是否为利害关系人。实践中,对后一种情形下应否追加第三人争议较大,下面以例说明。

例如,甲、乙二人共同殴打丙致轻微伤,公安机关在同一行政处罚决定中分别对甲、乙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甲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乙没有起诉。本案中,对于丙为利害关系人,法院应通知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无争议,但对于是否应通知乙作为第三人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Read more

保外就医取保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应有明确法律规定

被告人张某因贩卖毒品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零六个月。由于张某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法院认为张某符合保外就医条件,于是决定对张某暂于监外执行,期限为半年,其亲友李某为取保人。在监外执行期间,张某的病情经治疗基本好转,按照《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规定,对张某本应收监执行。但李某作为取保人,除了将张某领回到当地公安机关报到外,对张某在执行期间的有关情况不问不管,不将张某病情基本好转这一情况向执行机关报告,致使张某擅自外出,到亲戚家居住长达两个月之久,这样,张某成了长时间脱管的“自由人”。这一情况在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法律对罪犯保外就医取保人的权利义务和未尽保证义务[……]

Read more

继续羁押的审查机制在审查起诉环节中的构建

韩新华

刑事羁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严厉手段。羁押的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妨碍刑事诉讼及再次危害社会,在羁押的理由和必要性不复存在时,应当解除羁押。在审查起诉环节建立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有利于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彰显司法人文关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也是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及审查起诉部门的监督职能相适应的。

一、建立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建立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是有利于教育感化犯罪嫌疑人。对于确实已经认罪悔罪,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积极履行赔偿义务,不具有人身危险性而无继续羁押必要的轻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

Read more

简易程序的开庭日期应该在开庭三日前公告

裁判要旨

凡是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即使适用简易程序,也应当严格遵守“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的规定,不能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而影响公开审判制度的落实。

案情

被告人陈兵为偿还赌债,于2008年8月7日纠集被告人陈舞、高鹏,预谋抢劫高档轿车的驾乘人员钱财并向其家属勒索赎金。三人购买了匕首、胶带、口罩等作案工具后,于8月9日至8月16日间,携带作案工具驾乘轿车,多次在市区伺机抢劫。同月18日,被告人吉勇在高鹏的纠集下,参与抢劫作案。同月19日凌晨,四被告人在寻找抢劫对象作案时,被公安民警抓获。

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依法判处。

裁判

2008年12月4日,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