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撬汽车号牌向车主索钱如何定罪

作者:赖青汗[案情]魏某对停放在路边小轿车,趁夜晚无人之机将小轿车的号牌撬下藏于隐蔽处,然后将作案专用手机号码贴在车窗上,让车主往指定银行帐户汇款100-500元,魏某在确认收到汇款后才告知车主被撬车牌的藏匿位置。2008年1月至5月,魏某作案17起,获非法所得5200元。

[分歧]对于本案的定性,存在四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魏某以法占有为目的,偷撬他人车牌索取钱,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累计敲诈勒索金额已达到了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认定标准的规定,构成敲诈勒索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魏某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客观上采取秘密手段盗取他人的财物,且盗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Read more

想象竞合犯处罚原则辨析

作者:司建军

想象竞合犯,又称观念的竞合犯、想象的数罪、想象的并合罪等,是指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形。也就是实施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数次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想象竞合犯是现代刑法罪数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犯罪。由于其构成独特,实践中对它的处罚规则各不相同,刑法理论上更是众说纷纭。因此,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加以探讨很有必要。

一、从一重处断原则

从一重处断原则就是对想象竞合犯按照其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中处刑最重的罪名进行定罪量刑。这种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方法得到大陆法系德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刑事立法的支持。如德国刑法典第52条第1、2款规定,“同一犯罪行为触犯数个刑法[……]

Read more

现代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个体因素研究简介

2003-12-31【大中小】「英文标题」AnImportantAspectofModernCriminologicalResearch——AnIntroductiontotheIndividualFactorResearchAbroad

「作者简介」公安部第四研究所,北京100038/TheFourthResearchInstitute,MinistryofPublicSecurity,Peking,100038,China

戴宜生(1928-),男,重庆人,原公安部第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为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学术顾问。

研究方向:犯罪学。NN

「内容提要」80年代,美国重视的是社会群体研究,对个[……]

Read more

不人道是废除死刑的充足理由吗

一、什么是对罪犯的人道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发展至今,它已成为内容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一种哲学,也可以是一种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一种伦理原则,甚至可以是对人类行为的判断标准。正是由于它的涵义之宽泛,便引起了对它的理解上的众多歧义,以至对同一西文语词Humanism汉语用了多个语词(“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来译意。

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哲学作品给了人道主义一词新的意义。出版于1928年的《牛津英语辞典》概括了下述三层意思:1、道德意义,指仁慈与善行;2、反神学意义,否认神的存在与至高无上的地位;3、知识意义,对语言学与人性[……]

Read more

检察日报:盗窃围墙倒塌的仓库货物须区分情形定性

案情:某选矿站精矿仓围墙倒塌,露出一块较大的缝隙,不少铁精粉从墙内溢出来。郭某、王某、张某将这些铁精粉装好袋后,郭某打电话让李某骑摩托车去接应张某和王某。李某和张某将袋装铁精粉放在摩托车后座在选矿站内往返几趟进行搬运。大约装了2吨多(价值人民币2000元)。据调查,选矿站并无围墙,精矿仓日常有保安看管。

分歧意见:本案对于李某行为的定性有不同意见。如果李某参与行为时盗窃已经既遂,其行为性质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如果李某参与行为时盗窃未遂,那么其行为性质是盗窃。本案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形考量:

评析:(一)溢出物系人为所致则应定既遂。如铁矿粉溢出是郭某等犯罪分子采用刨洞方式盗窃所致,而仓库保安例行巡逻并[……]

Read more

冒名顶罪案件如何定罪?

冒名顶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时有发生,冒名顶替的有的是同车的证人,有的是亲朋好友,动机各有不同,严重的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活动,应该依法查处。冒名顶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都以包庇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不够准确,如果是证人冒名顶罪,则应该定伪证罪。如何区分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是准确打击的基础。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湮灭罪迹、隐匿、毁灭罪证,以使[……]

Read more

关于受贿罪是否存在事后故意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事后受财”的案例,即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之时,没有受贿的故意,在办事之后收受了他人的财物,是否构成受贿的问题。例如:甲作为某机关的领导主抓基建工程,在考察了乙公司的建筑工程质量并通过了公开招标的形式同意由乙公司承建本单位的办公楼工程。工程竣工后,乙公司为了表示对甲的感谢,送给甲感谢费2万元。一种观点认为:受贿是故意犯罪,其故意必须是产生于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前,甲同意由乙公司承建工程是通过正常的程序更重要的是甲在主观上没有受贿的故意,因此甲收受乙公司2万元的行为不能构成受贿。另一种观点认为:“事后受财”,甲明知其收受2万元是其利用职务便利为乙公司谋取利益的结果,并故[……]

Read more

[第二期]认定“非法吸存”:刑法须兼顾商权保护

作者:曾宪文新闻来源:正义网■“不管采取什么名义吸收公众资金,只要是还本付息,未经批准的,就可以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刑法学界的这一代表性观点其实是在人为地扩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用范围。作为商业银行法的保障法,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目的是,禁止和打击与银行存款业务相冲突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而不是违规吸收公众“资金”行为。这一立法目的,实际上已经划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范围,以区别于行为特征相似的证券犯罪、保险犯罪和信托犯罪。

■唯有从刑法作为经济法律的保障法的性质出发,重新梳理和划定相关经济罪刑规范的适用范围,才有可能建构经济刑法的体系和逻辑。

民刑论衡第2期

主持人:曾宪文[……]

Read more

为无证驾驶撞人逃逸者作虚假证明应定何罪

作者:周军徐红[基本案情]

祝某无证驾驶小车搭乘舒某、刘某、黄某在公路上行进时,把行人陈某当场撞死后逃离现场。当晚,李某被祝某叫至酒店,大家一起商量对策。祝某告诉李某,他无证开车撞死了人,不知该怎么办。众人最后商定由李某顶罪,并议定攻守同盟。次日上午,祝某和舒某、刘某、黄某去交警大队报案,称交通肇事系李某所为。当晚,李某乘火车外逃,于2005年2月2日到交警大队投案自首。案发后,祝某等4人被抓获归案。

[意见分歧]

本案处理中,对祝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无异议,但对舒某、刘某、黄某构成何罪存在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包庇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伪证罪。

[解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

Read more

浅析当前购物代币券屡禁不止的社会原因及危害

随着购物代币券发售的日益公开化、扩散化,逐渐由原来节假日短期发放使用,发展到长期发放使用,并从普通纸券发展到代币磁卡,再由单纯的企业行为蔓延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现象。尽管国务院早就明令禁止印刷、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购物代币券,然而这种行为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当前代币券已成为社会滋生腐败的一种新载体。

一、代币券屡禁不止有四种社会原因

购物代币券屡禁不止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代币券给行贿者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新载体。送物品对于送礼者和受礼者双方来说,都感觉到物品的目标大且太过于招摇,让收受双方心里不太踏实。代币券虽然不是币,但是它能与币一样让人得到实惠,并且能在瞬间完成权利交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