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被告逼迫原告写下收条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

作者:李序根谢恩标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江某在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江坊村经营“利民诊所”时,向在福建省长汀县开药店的吴某进药品,经结算,被告人江某尚欠吴某药款人民币2300元。2003年11月,当被害人吴某到江坊村找江某要欠款,江某强行将欠帐单抢回撕毁,并提出这2300元欠帐就此“平掉”,遭到吴某拒绝后,江对吴进行殴打,还以烧毁全部帐本相威胁,迫使吴写下收到2300元货款的收条。且经法医鉴定,吴某伤情为轻微伤。

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江某采用暴力和胁迫手段强行赖帐,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应以抢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江某的犯罪事实有受害人的陈述材料、作案工具、[……]

Read more

信用卡诈骗罪认定的若干问题研究

梁华仁、郭亚

内容摘要: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诈骗犯罪。本文从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入手,对信用卡的范围、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信用卡犯罪,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

一、信用卡诈骗罪概述

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信用卡在该罪中是犯罪工具,而不是犯罪对象。因此,信用卡诈骗罪,简言之就是利用信用卡体现的信用所实施的[……]

Read more

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是否可以接受质证?

作者:廖明

我国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否接受质证、如何质证没有明确规定。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在我国目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庭审前,法院依辩护律师的申请调查收集证据;一种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庭对证据有疑问时,对证据的调查核实。对于法院依辩护律师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笔者认为,应当交由辩护方在庭审时出示,由控诉方进行质证。

对于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庭对有疑问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收集的证据,如果由法庭依职权主动出示,就意味着法官在控辩双方之外作为第三方提出了自己独立的证据主张,控辩双方一旦有不同意见,随后的质证、辩论过程就成为控辩双方针对法官的行为,法官变成了争议的参与者而不只是裁判者;如果[……]

Read more

村主任冒用他人户口骗取信用社贷款的行为构成何罪?

郭昌钟

【案情】

2003年5月,时任某村委会主任的吴某利用其掌管为村民换发新户口本的职务之便,自己作担保,冒用其他村民名义,假借为村民贷款,按户均1万元标准骗取某农村信用社贷款26万元,贷款期限为六个月。吴某将所贷款项用于生意经营时大部被骗。为逃避债务和责任,吴某于贷款期到来前潜逃至外地打工,2007年2月被抓捕归案。

【分歧意见】

该案在处理时存在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属贷款纠纷,理由:吴某在实施贷款行为时虽然采取了假冒他人名义的欺骗手段,但当时其在主观上并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想利用这笔贷款用于自己做生意,至于后来无力还债是因为在经营生意时被骗,其外出逃避债务也不能说明其具有非法占有[……]

Read more

安乐死与尊严死在刑法上的效应

大家好!安乐死这个问题最近比较热门,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报道,最近有关泰利事件,关于安乐死和尊严死就有非常大的争议。本来美国制定了尊严死法和自然死法,但仍然有这么大争议,连美国总统和国会都介入了。所以这次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人的生与死问题。

人的生死,一生中只有一次。生死在刑法学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往重视生,对死不怎么重视,因为死好像没有什么争议,心脏停止呼吸就死了。但因为科学的进步,可以把人的生命延长:脑部的活动停止了,心脏还可以继续活动,借助呼吸机还可以继续呼吸;还有(就是)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这些现象导致(大家)对死给予了非常大的重视。死应该怎么认定?脑死是不是死?现在变成了一个重要的[……]

Read more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可考虑诉前财产调查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赔偿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司法机关,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虽然近年来各地司法机关不断探索,出台了许多措施破解这道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都是权宜之计,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借鉴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制度,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犯罪嫌疑人实行诉前财产调查进行探索。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赔偿执行困难

目前,在基层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起诉的案件中,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交通肇事、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案件占到了60%左右,而这些案件往往涉及民事赔偿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很少能得到民事赔偿,一是由于过去我们过分关注刑事处罚,轻视甚至忽视[……]

Read more

迟缴保险费的行为在实践中是否影响保险诈骗罪成立

[案情]
2006年2月8日,被告人赵某以其妻王某名义,通过保险业务员为其奥迪A6轿车办理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但未交纳保险费。同年3月17日夜22时50分左右,赵某酒后、无驾驶证驾驶奥迪A6轿车,发生了单方面的交通事故,致车上乘员受伤,车辆严重损坏。赵某为逃避酒后驾驶的责任离开现场,并要求其朋友有勾某顶替其作为肇事驾驶员,勾某同意并到交警大队作了自己开车肇事的虚假陈述,提交了自己的驾驶证,同年3月20日,被告人赵某将保险费交给保险公司业务员,2006年7月11日,保险公司支付了理赔款28.04万元。

[评析]

对保险费迟缴是否影响本罪成立,有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中国太平洋财产[……]

Read more

台、港、澳与大陆刑罚目的之比较

台、港、澳与大陆分属不同法系,且各自关于刑罚目的理论根据又不相同,故虽然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但在刑罚目的问题上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一、台、港、澳的刑罚目的

(一)台湾的刑罚目的

台湾现行“刑法”中并无刑罚目的的规定。但由于台湾“刑法”直接受到德、日刑法理论的影响,所以台湾刑法学者关于刑罚目的的思想也都深深烙上了德、日刑罚目的论的痕迹。不过,学者之间在这一问题上多有分歧。如,韩忠谟教授认为:“刑罚之最终目的,在于社会防卫。”[1]林山田博士指出:“报应与预防乃构成刑罚目的之两大基本思想。”[2]张丽卿博士则认为:“报应理论虽然是一种刑罚理论,但却不是‘刑罚目的理论’。因为,报应本身并不是一种工具或[……]

Read more

被害人近亲属作为独立主体纳入到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四项规定: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按此规定,被害人近亲属不属于诉讼参与人。但该法第八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被害人近亲属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笔者认为,该规定有不妥之处,应当将被害人近亲属作为独立主体,纳入到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近亲属通常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身份参加诉讼,但由于被害人一方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方于审判前达成和解,而使附带民事诉讼未能提起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故意杀人案和交通肇事案中也时常出现。被害人一方未提出附带民事诉讼,并不表明其不想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可根据上述规定,在被[……]

Read more

消除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难的几点构想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刑法设立这一罪名,对于法律尊严的维护,法院形象的树立,执行难问题的化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强,实践中较难把握,致使适用此罪的情形尚不多。本文拟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现状谈起,分析该罪适用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难的几点构想。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适用现况
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具有法律的权威,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当事人必须自觉履行。实践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屡见不鲜。在执行中遇到拒不执行、暴力抗法时,一般很少考虑适用刑法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相当数量的构成犯罪的案件都被人民法院以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