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录的音像资料是否可以作为刑事案件证据

关于未经对方允许录制的录音资料(以下简称私录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始终是司法实践中争议的问题。2003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将非法证据限定在“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的范围。也就是说,除了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如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侵犯他人隐私权)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如擅自将窃听器安装到他人住处窃听)取得的证据外,其他情形不得视为非法证据。这意味着,以前不被法庭采用的一些证据,如私下录制的录音录像资料等,将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规定的颁布,使得未[……]

Read more

防卫意图存在瑕疵是否影响正当防卫的构成

案例:
张某于某日在王某家赌博,王某将身边的8000元现金都输给了张某,王某十分气恼,向张某要回8000元现金,张不同意。于是王某就动手去抢,张某为了不使8000元钱被抢回,将王某打伤。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评析:
案例中产生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张某的防卫意图是否正当。
所谓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在实施防卫行为时对其防卫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所应具备的一种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心理状态。防卫意图的正当与否是构成正当防卫的关键。防卫意图是防卫人认识因素和目的因素的有机统一,两者缺一不可。认识因素是指防卫人对对方行为的认识,目的因素是指防卫人采取防卫行为是为了什么。本案中张某对王[……]

Read more

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证据效力的认定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的频频发生,医患矛盾的日益突出,医疗事故犯罪案件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中,医疗事故的鉴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明确医患双方当事人责任、妥善解决诉讼争议的关键环节,其结论决定着医疗事故的定性,也决定着是否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等一系列的刑事诉讼活动。然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属性,以及如何把握其结论与司法鉴定结论在定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尚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从通常而言,司法鉴定的标准是以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标准为基础的,故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制约医疗事故罪的认定的。在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中,医疗事故[……]

Read more

关于醉驾肇事犯罪适用法律的几点思考(人民法院报)

————————————————————————–

汽车在给人们出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日渐严重的道路安全问题。特别是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大幅增加,肇事事故频发,其中酒后驾车、醉酒驾车屡禁不止,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醉驾肇事犯罪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和公众往往从情感上出发,要求对醉驾肇事犯罪严惩重判,但是法院必须坚持依法审判,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公平、公正地评价醉驾肇事者的主观罪过和客观罪责。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有效遏制醉酒驾车犯[……]

Read more

设局打假牌控制输赢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案情:2010年10月,黄某、袁某共谋设计赌局圈套、以打假牌的方式骗取他人钱财,并约定由黄某物色被骗对象,由袁某负责联系打假牌的人。此后,黄某以商谈业务为由邀请姚某一起吃饭,同时通知袁某让其物色的帮助打假牌的刘某、李某等人一起前往。饭后,两人邀请已有醉意的姚某到某茶楼打牌。在打牌过程中刘某以欺诈手段控制大小牌,当晚,姚某输掉现金1万元,欠赌债57万元。后姚某以车(经鉴定,价值为41.69万元)及14万元现金还了所有赌债。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黄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赌博罪。1995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Read more

执法办案有效监督的制度保障

敬大力

近年来,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促进了执法行为不断规范,执法形象不断提升。但当前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办案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乱查封、乱扣押、乱冻结、乱追赃、乱上缴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形成了“顽症”,长期得不到根治,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财产权利,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涉检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症结之一。这既有保护合法财产权的意识不强、重视不够等主观原因,也存在制度规范不健全、经费保障不足等客观原因。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保护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并重的意识,坚持对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办案问题进行长期治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态度坚决、法纪[……]

Read more

论判决理由

论判决理由

摘要:司法活动的一大特征在于书面性,全部审判活动最终必须体现为确定的裁判文书。因此,判决仅仅公正是不够的。因为“司法判决的任务是向整个社会解释、说明该判决是根据原则作出的、好的判决,并说服整个社会,使公众满意。法院说的以及它怎样说的同法院的判决结果一样重要”。在当代,判决理由不仅被认为是判决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判决结果正当化、司法合理化和法的妥当性的最重要指标。由此,判决理由成为我国当前裁判文书改革的重点也就不足为奇。

当前裁判文书中判决理由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裁判文书中判决理由过简,法官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内心确信的形成过程基本上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不以证据分析为基础的干巴巴的[……]

Read more

票据和金融凭证诈骗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票据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定性问题。在客观方面,首先从对刑法194条规定的“使用”的理解和“使用”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入手,由浅入深讨论了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如冒用他人金融凭证、使用虚假的票证质押贷款、倒卖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使用作废的金融凭证、对空白支票的非法补记、盗用他人印章出票等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力图在理性思考之中,对司法实务有所启迪和裨益。此外,在主体、主观上和数额认定等方面,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澄清,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票据和金融凭证诈骗、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体、数额

票据诈骗和金融凭证诈骗是刑法194条规定的两[……]

Read more

对索取超出债务数额的非法拘禁行为如何定性

2004-2-16【大中小】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对索取超出债务数额的非法拘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发生争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19号“关于对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亦明确规定,对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非法债务而绑架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罚,但对非法拘禁他人索取超出债务数额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没有具体规定。

如案例,被害人张某欠被告人王某债务数额为2万,王某非法拘禁张某后,在索取2万元债务的同时,还另外索要3万元作为释犯人质的条件。对这种超出债务数额的非法拘禁行为如[……]

Read more

绑架过程中劫取财物之定性

作者:曹吴清方小斌来源:人民法院报

案情

被告人王某(1989年出生,于2004年12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纠结李某等人共谋找开名车的人“讨点钱”,于2008年9月16日至10月5日间的深夜,由王某驾驶一辆黑色“雪铁龙牌”轿车,在上海某公路先后四次将正常行驶的豪华轿车逼停后强行进入被害人的车内,并将被害人劫持至某酒店,威逼被害人向各自的亲友将“赎金”汇入被告人指定的银行账户共计30余万元,还当场劫取了被害人的随身财物共计10余万元(参照上海规定的盗窃的数额标准,10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其间没有人员伤亡。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王某、李某以绑架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其余人因年龄而另案处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