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还是盗窃或抢夺

丙将甲绑在树上,欲劫其财。乙路过,闻甲呼救,乙将丙赶跑,后反将甲身上的5000多元钱拿走。

对乙应如何处理,第一种观点认为定抢劫罪。笔者认为不妥。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民财产权,同时也侵犯公民人身权。乙未施加任何外力于甲身,根本未侵害甲的人身权利,故乙的行为不宜认定为抢劫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盗窃罪,因为公然拿走一个无行为能力人(甲当时被绑在树上,可被视为无行为能力人)的财物,以盗窃论。笔者认为此观点亦不可取。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民法上的一种旨在保护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的制度,其划分标准是:自然人对其行为的性质和行为后果的认知能力。本案中,甲被绑于树上,对其认知能力并无[……]

Read more

累犯制度探析

一、我国累犯制度的概念与构成条件

对累犯从严惩处,是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犯罪分子经过适用和执行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再犯性质比较严重的犯罪,表明他与初犯或者其他犯罪分子相比,主观恶性较大,人身危险性较大。因此我国刑法同样规定对累犯予以从重处罚。西方国家规定的累犯,通常可分为普通累犯、特别累犯和混合累犯三种。其中普通累犯,是指曾经犯过罪而又再犯罪,不问其犯罪的种别如何,一概认为是累犯。特别累犯,是指曾犯一定之罪又再犯此一定之罪或同类之罪,就构成累犯。混合累[……]

Read more

试论转化型抢劫罪

2004-2-26【大中小】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论处。此条是对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笔者试对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理解、适用条件及既遂与未遂的标准问题谈点看法:

一、对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理解要正确理解转化型抢劫罪现行立法,是离不开罪刑法定原则的。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贯穿于刑法始终,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全过程,它当然也是我们正确认定转化型抢劫罪的指针。

现行刑法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所谓罪行法定原则,简言之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对此我国刑法第三条有明确规[……]

Read more

边某等用虚构事实方法,威胁索取钱财的行为该如何定性构成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

阳朝锋2000年8月的一天,被告人边某伙同路甲,路乙,李某谎称王某在工程承包中得罪了宋某,宋某要找人对其报复,并称对方需要8000元钱,他们可以出面“摆平”此事,王某在感到害怕的情况下,将8000元钱交给路甲,边某等四人将钱瓜分。

对于本案,有两种处理意见。一种认为就对被告人边某以敲诈勒索罪论处。一种认为应对被告人边某以诈骗罪论处。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在犯罪构成特征方面有相同之处,二罪的犯罪主体都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罪根本区别在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的不同,在犯罪客观方面,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向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持在人强索财物的行为,而诈骗[……]

Read more

浅议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

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是一个重要而基本的问题。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再次将“三农”问题确定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突出位置。涉农职务犯罪不仅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关系到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所以如何防止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是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就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作一粗浅分析。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

l、犯罪主体趋向职务化,权力化,权钱交易突出。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中的犯罪人员由管钱管物人向掌权人变化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过去查办的案件中,[……]

Read more

故意伤害(致死)罪中应设定“情节较轻犯”

摘要:本文通过对刑法中针对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量刑问题进行比较,提出了”情节较轻犯”在故意伤害致死罪量刑中增加的设想,并结合身边实例予以佐证,再次申明了罪刑相适的刑法原则,并希望该原则能与个人设想结合,以期抛砖引玉,从而引发更多的法学理论新思维。

关键词:情节较轻犯;犯罪情节;罪刑相适

故意伤害(致死)罪与故意杀人(既遂)罪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严重刑事犯罪,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主观上都是故意,从二者对社会的危害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及刑法对二罪的量刑规定上看,故意杀人罪比故意伤害罪更为严重。

但在司法实践中,在某些情况下,却出现了故意杀人罪的量刑低于故意伤害罪,使执法人员难以[……]

Read more

毒品犯罪在确定刑罚时应该考虑毒品纯度

毒品犯罪确定刑罚应考虑毒品纯度

张健

案情:2009年10月13日,张某打电话给北京的洪某(另案处理),问能否搞到40克高纯度的“白粉”(即海洛因),洪某说其认识的一个卖家赵某(另案处理)有货,10月15日张某从赵某处购得高纯度的海洛因40克。为牟取暴利,张某将该40克高纯度的海洛因同去痛片混在一起制成混合物285.6克。10月26日,张某携带80克混合物向他人贩卖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随后,公安人员在其住处搜出其余的205.6克毒品。

分歧意见:

对于本案,张某的行为成立贩卖毒品罪且犯罪已达既遂形态,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在于,张某的毒品犯罪数量是40克还是285.6克以及能否对张某适用[……]

Read more

犯罪对象若干问题研究

一、犯罪对象的界定

(一)犯罪对象的定义

定义是任何学科研究的基础,科学地界定犯罪对象的定义是研究犯罪对象及相关问题乃至犯罪构成理论的前提和基础。犯罪对象的定义,是对犯罪对象本质特征的概括和表述,科学地界定犯罪对象的定义对于犯罪对象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从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中外刑法学者对于犯罪对象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观点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1、外国刑法理论中的关于犯罪对象的观点

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对象,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被称为行为客体或攻击客体,而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的“保护客体”一词的内涵则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客体。如同在中国刑法理论中研究犯罪对象必须提[……]

Read more

交通肇事后转移被害人致被害人死亡行为性质的认定

【案情】

2000年3月31日16时许,被告人张瑞华驾驶鲁GH9019号蓝色五征牌农用三轮车沿胶王路由东向西行驶至高密市注沟镇李家庄村北,将顺行的诸城市郭家屯镇秦家河崖村村民葛培兰撞伤。肇事后,被告人张瑞华伙同乘车人鄢治河将葛培兰抬至车上,拉到诸城市吴家楼镇医院墙东,扔在一玉米秸旁边,并于该日18时30分,用6471209电话向公安机关反映,在吴家楼医院东有一妇女躺在路上请求救助。后公安机关根据报警内容到现场没有发现被害人。被害人葛培兰未得到及时救助,因被钝性物体作用于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

【分歧】

如何认定被告人张瑞华、鄢治河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行为性[……]

Read more

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致执行公务交警出车祸构成何罪

彭箭

案情简介:

2003年11月19日,张某与罗某在新潮酒家用餐后,各骑一部两轮摩托车在105国道上兜风。随后,张某提议到高速公路上去过把瘾,罗某欣然应允,于是两人进入昌赣高速公路,一前一后在高速公路上飙车。高速公路交警发现张某与罗某后,正欲拦截他们,向其出示了停车牌,示意他们停下。但张某与罗某看见交警后,不但不停车,反而相继调转车头,加大马力,逆方向在高速公路上逃离,随即交警开着警车在他们后面紧追。在追赶过程中,警车为了避让一辆货车,冲出了高速公路,造成三人重伤,警车报废的交通事故。随后,交警部门刑事拘留了张某、罗某。

意见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罗某不构成犯罪。理由是张某、罗某虽然违反了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