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等趁司机熟睡“砸窗取包”的行为是盗窃还是抢夺 ?

王威张剑

【案情】

2009年5月4日夜,高某、刘某乘王某驾驶的轿车行至一加油站附近时,偶然看到有辆货车停在路边。高某三人经商议,打算从货车上“搞点钱花”。高某、刘某二人下车,用手电筒照见货车驾驶室内司机已熟睡,风挡玻璃下有一皮包。高某用石头将货车驾驶室的玻璃砸破,刘某迅速将皮包拿走,与高某坐上轿车逃离现场。货车司机被砸玻璃声响惊醒,已追赶不及。后高某三人将包内4.9万元瓜分。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高某等三人趁夜深人静、货车司机熟睡之机以秘密手段非法取得财物,且价值巨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高某等人取走财物后逃脱,是盗窃既遂后的事后行为。第二种意见认为,高某等人行为构成抢夺罪,因为在高某[……]

Read more

探析假借立功规避法律的行为

作者:王竹汀陈韬

我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了立功,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原则,加之现实中犯罪分子实施立功行为多种多样,因此,有必要对该条款的立法精神、价值取向和宽减刑罚的目的作出讨论与研究。

我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规定的立功,其构成有两个条件:其一是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查证属实的;另一是提供重要线索并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这两个条件只要有其一,立功就告成立。但该条中规定的“揭发他人犯罪”和“提供重要线索”都是基于犯罪分子[……]

Read more

郑某被逼杀人属于正当防卫

作者: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刘仲屹来源:人民法院报内容:2001年6月2日晚10时许,郑某办完事后欲租车回单位。此时,酒后从“红太阳”酒家出来的郭某看到郑后无故辱骂,二人发生争执。争执中,郭扬言“把你搞定”,郑遂到另一酒家后院躲避。郭返回“红太阳”酒家要求与其一同喝酒的同事高某、杜某等人帮忙,并四处寻找郑。后几人发现了郑对其围打,郑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了郭腹部1刀,致伤高臂部后逃跑。高见状,指使杜在“红太阳”酒家拿了两把菜刀,二人分别持一把菜刀追赶。当他们追上郑逃至的机动三轮出租车时,先持菜刀威逼三轮车司机离开,又逼郑下三轮车,并扬言要砍死他。郑提出商量解决争执,或报警解决纠纷,被高等人拒[……]

Read more

擅自砍伐杉木幼林应如何定性

作者:何建华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简介:1993年12月30日,桐庐县印渚镇陈家村—组将连坞山杉木幼林(人工林)承包给村民陈多明、陈其虎经营,承包期限为15年。1999年,经审批砍伐—次后,杉木幼林继续留养。同年下半年,被告人余忠根(同村村民)为了自己能在该山上种植山核桃树,在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及承包人同意的情况下,雇请本镇潘家村张会华、朱云飞等人将杉木幼林砍伐,并开垦连坞山,种上山核桃树苗。经林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鉴定,砍伐杉木幼林19亩,计1425株,直接经济损失4275元。

分歧意见:

第一,被告人余忠根故意毁坏他人承包的林木,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且浙江省两高院及公安厅《关于办理森林资[……]

Read more

当前“两抢一盗”犯罪的调查分析

2007-4-3【大中小】“两抢一盗”犯罪是目前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多发性犯罪,有时甚至随时危及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去年以来,高平市检察院共办理“两抢一盗”犯罪案件30件52人,占总人数的35.2%,较去年同期增长9.5%,随着形势的发展,此类犯罪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就高平市近年以来的办理的“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

一、当前抢夺犯罪的新特点

1、犯罪分子年龄结构向低龄化发展。据统计,2006年以来高平市检察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8人,几乎全部是涉嫌“两抢一盗”犯罪,占该类犯罪总数的14%.

2、犯罪性质由交叉的松散型作案向稳定结伙集聚型作案转变。这是近年[……]

Read more

涉毒罪犯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矫治

毒品早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公害之一,它对于吸毒者的生理、心理和正常的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危害,不仅严重摧残吸毒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危害社会健康。根据我国今年发布的《禁毒白皮书》中记载: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5.3万名,全年共强制戒毒22万多人次、劳教戒毒6万多人。2003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39万件,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37万名,缴获海洛因9535.8千克、鸦片905.4千克、冰毒5827.5千克、摇头丸40.9万粒,缴获易制毒化学品72.8吨。[1]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禁毒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毒品犯罪案件近年来急剧上升,涉毒罪犯在监比例不断上升,令人十分担忧。根据我国台[……]

Read more

刑事执行权及其制约

「摘要」人权视野下的罪犯权利保护呼唤刑事执行权的规范运行。本文以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为出发点,在权力、权利的矛盾综合体中,以法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刑事执行权之规范运行条件:司法权介入的刑事执行权运行矛盾综合体中,为达到刑事执行权与罪犯诉权的平衡,引入法律监督权以实现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的相对对等状态,并在制度建设方面对个体诉权的保障以及法律监督权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关键词」刑事执行权,罪犯诉权,法律监督权

引言

“理想的法治,是通过法律实现的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相和谐的状态。公民权利为国家权力所尊重、所保护、所救助,人权是公权的本质、界限、目的,法律能够调处出这种状态,法治便存在。在公权不受限制[……]

Read more

检察日报:部分涉及文物犯罪仍可适用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十三个死刑罪名,其中涉及文物犯罪的有三个,即走私文物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和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同时,盗窃罪死刑取消后,“盗窃珍贵文物”的犯罪行为也不能再适用死刑。笔者认为,在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时应注意,立法并没有完全取消文物犯罪的死刑,涉及文物的犯罪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仍然可以适用死刑。

一、武装掩护走私文物,情节特别严重的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走私文物罪的死刑,但同时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也就是说,如果在“武装掩护”下走私文物,适用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和走私假币罪的法定刑,即“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

Read more

公民的知情举报义务与刑事悬赏

作者:赵宁孙海峰

近年来,刑事悬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随着今年公安部8号A级通缉犯马加爵的落网,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20万元悬赏金被一位提供线索的普通“摩的”司机获得,有关刑事悬赏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和举报,而刑事悬赏却承诺给予提供案件线索的公民以巨额奖励,这似乎与我国的法律规定相违背。但仔细分析,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法律义务有高度注意义务和一般注意义务之分,如知情举报、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对于公安司法人员来说显然是一种高度注意义务,违反此义务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对一般公民而言该义务[……]

Read more

量刑请求权的法理依据

我国现行法律尚未规定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但量刑请求权却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

其一,庭审方式改革使量刑请求成为检察机关公诉请求的应有之义。新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英美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内容,庭审方式改为控辩式,这种庭审方式的特点是:控审分离;控、辩直接对抗;法官居中裁判。与旧的庭审方式相比,法官不再出示证据和主动进行庭外调查,不再承担举证责任。在这种模式下,就要求作为控方的检察机关,明确提出其诉讼请求,包括量刑请求,以此作为辩方辩护和法官裁判的依据。

其二,检察机关作为刑事犯罪的追诉人,除了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外,还理应明确提出自己的量刑意见。“公诉权的实质是一种求刑权,即请求法院通过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