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开车也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没有开车也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近日,重型货车车主林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河南省淇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个判决让林某感觉有点冤,很不理解,因为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己既未驾驶车辆,也未在事故现场,咋构成了交通肇事罪。

林某是河南省淇县人。2010年他眼看周围的人逐渐富了起来,便也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在一个朋友介绍下他购买了一辆无牌照、无行驶证的重型货车打算跑运输。起初,林某也心存顾虑,这车没牌没证,敢跑吗?但反过来一想,没那么巧吧,等跑一段运输,挣钱了就换个新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了挣钱,林某在侥幸和理智之间,最终倾向了侥幸。

他雇佣司机郑某开车拉石料。郑某接手车辆后,发现该车破旧不说,车[……]

Read more

出卖被查封房产是合同诈骗吗

2010年10月,刘某因未能如期归还120万元银行贷款,银行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支付令生效后刘某仍未归还贷款本息。法院发出裁定及协助执行通知书,查封了刘某的一套房产,期限是2010年12月22日到2012年12月21日止。

刘某在得知房屋被查封后,于2011年7月提出联系客户到该银行办理贷款,用客户支付的佣金来偿还所欠贷款,银行表示可以操作。同年6月至8月间,刘某接受一家投资公司委托,与该银行信贷员洽谈一项上市贷款事宜,试图以项目所获佣金偿还贷款,但未获成功。

2011年10月11日,刘某隐瞒房屋被查封事实,通过中介与白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85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屋出售给白某。合同约定:白某于2011[……]

Read more

孙长永: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现象研究

【内容提要】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法官的视角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事实疑罪、法律疑罪以及案外因素进行的交易。压力驱动与大权在握的法官,在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被告方,作为旁观者的公诉方以及被和解或者不知情的被害方的理性选择促成了“审辩交易”的达成。审判权力行政化的运行机制、不合理的诉讼真实理念、案件分流机制的匮乏以及不当的绩效考评机制导致法官承担巨大的压力,法官选择进行交易是转移压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审辩交易”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大量的弊端,要改变这种压力后置型的司法模式,需要对导致“审辩交易”现象发生的诸多因素进行改革。
【关键词】审辩交易交易动[……]

Read more

协助企业管理村务中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

纪某系某镇下河村委会支部书记。2012年3月,“下河新农村社区”项目开始筹建征地,该项目占有下河村委土地,纪某受镇政府委托,协调土地征用工作。2012年9月份,该项目房屋开始发售,项目负责人杨某为让纪某帮忙,随时协助其调解与村民在使用土地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让纪某在财务上出具了10万元的误工费领款条,用于抵消纪某在该项目处的购房款。

[分歧]

关于本案定性,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身为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协助政府从事“新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受贿罪;另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虽利用了职务之便,但该“职务之便”属于管理本村公务事务的“职务之[……]

Read more

刍议运输毒品罪的犯罪目的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将运输毒品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并列,并配以相同法定刑。不过,在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形态多种多样,如果把所有的运输毒品行为都定性为运输毒品罪的话,显然会有悖于罪刑均衡和立法本意。本文拟以运输毒品的目的为基点,对其分类探讨:

一、以走私毒品为目的的“运输”

走私毒品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运输,只不过这里的运输是跨境运输。以走私为目的的运输毒品行为只能定性为走私毒品罪,而不能定走私、运输毒品罪或者运输毒品罪。理由如下:第一,对一个国家而言,走私毒品与制造毒品都是毒品犯罪的源头,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一般从严打击;单纯的运输毒品行为仅仅是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辅助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可以[……]

Read more

如何构筑保护幼女的法律屏障

近期诸多性侵幼女案件的曝光,不仅捅开了国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隐痛,而且激活了国人心中悲己悯人的恻隐之情。借由对个案的关注,社会大众进而理性地审视幼女被侵为何频仍发生的原因,并找寻防止类似侵害发生的治本性对策,以便让权利和快乐的阳光普照花朵似的幼女群体。

幼女由于身体的孱弱和心智的懵懂而极易遭受伤害,构成人类文明演进具有普泛性的现象,而中国当下社会的某些特殊元素则使此种问题更趋严重。首先,中国急剧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带来海量规模的农民工流动现象。社会原有的权利安排和福利供给制度并未随着此种流变而相应发生改进,城乡二元割据下农民工生存的艰难,使其无法怀揣进城致富梦想的同时,还能保有乡土田园牧歌式的亲[……]

Read more

非法持有毒品罪研究

关键词:持有;立法意图;司法困境;行为形式

内容提要:从立法的角度上看,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的兜底条款。然而在现实中,该罪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逃避刑事惩罚的避风港,同时也可能使刑罚施及无辜。解决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这些症结还是要从持有行为的分类上入手,以此为基础构造解决此问题的方案。非法持有毒品罪应被视为不作为犯罪,行为人对其持有相关情况应负如实的说明义务,如果其说明的内容被证实,则说明行为人已履行说明义务;如果没有被证实,则说明行为人没有如实履行义务,从而构成不作为犯罪。

一、刑法设置持有型犯罪的立法意图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

Read more

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案情

2007年5月1日,北京市某区的沈某乘坐火车前往青岛准备购买毒品,当月3日,沈某的女友贾某在北京通过银行向沈某汇了15万元。4日沈某乘坐火车回到北京。在沈某从火车站到其住所的路上,公安人员将沈某抓获,从其身上搜到海洛因80克,经鉴定含量为85.01%。随后侦查人员在沈某住所内搜查到了袋装海洛因10包,合计2克,经鉴定含量为25.07%,以及用于称量毒品的秤一个(经鉴定秤盘残留有微量海洛因)。沈某向公安机关供述从其身上搜到的毒品是其此次前往青岛购得,以备出售。检察机关以运输毒品罪向北京市某区法院提起公诉,庭审期间沈某翻供,辩称其本人吸毒成瘾,为购买毒品前往青岛,但因未与毒贩达成协议,没有买[……]

Read more

浅析职务侵占罪的构成及司法认定

【内容摘要】:职务侵占罪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一个新的罪名,自该罪确立以来,在该罪的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如将农村干部利用职权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款、补偿款占为己有的行为以贪污罪论处,造成适用法律错误,形成错案。因此,为正确认识职务侵占罪的构成问题,本文从职务侵占罪的概念及其法律渊源入手,对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从主体、客体、对象、客观和主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司法实践中有关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认定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析。

【关键词】:职务侵占犯罪构成非法占有司法认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产流转的频繁,现实生活中,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内部,非国家工作人员侵占公共财物的现象日益突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