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供销社主任预借公款后非法占有如何定性

作者:李哲杰【案情】蔡某于1993年10月8日为县人事局聘用制干部,因转制于2003年9月1日被县供销社解除劳动合同,2003年10月15日被县供销社合作联社免去供销社主任职务。转制后,县供销合作联社继续聘任蔡某任某乡镇供销社主任。2004年至2005年间,多次在其单位财务处预借公款。事后,虚开发票在单位财务冲抵借款38434元用于自己生活开支。

【分歧】

对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蔡某构成贪污罪。其理由是,蔡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产归自己使用,其特征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种意见认为蔡某不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应以职务侵占罪论。

【评析】

笔者同意[……]

Read more

敲诈不成就纵火–本案应定一罪还是数罪

作者:赵正国刘建梓

2004年8月14日、15日,刘某、宋某预谋后准备了手机、银行卡等物品,先后多次给郑州市一家医院打电话进行恐吓、威胁,欲敲诈该医院人民币30万元。在敲诈未果的情况下,两人再次预谋由宋某购买汽油,于9月2日22时30分许来到该医院干部病房记账办公室,将汽油倒入房间,刘某点燃汽油,致空调、桌子等物被烧毁。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刘某、宋某的行为在定罪上存在着争议,主要是应认定为数罪(敲诈勒索未遂、放火罪)还是一罪(放火罪)。

前一种观点的主要理由是,被告人先是实施了敲诈医院30万元的行为,虽敲诈未果,也符合敲诈勒索罪(未遂)的构成要件;后到医院的干部病房记账办公室纵火的行为,符[……]

Read more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自行离开是否属于“逃逸”

作者:高国强连红举新闻来源:检察日报将伤者送往医院后自行离开是否属于“逃逸”对“逃逸行为”应当作限制性解释

案情:2008年3月12日,杨某无证驾驶自己没有牌照的摩托车回家途中,与骑自行车的李某相撞致李某重伤。事故发生后,杨某当即拦截一辆出租车将李某送到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在李某被抢救期间,杨某打电话报警。后杨某因害怕被判刑入狱,一走了之,李某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后交通部门将杨某抓获归案。分歧意见:在案件处理中,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存三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杨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单指当场逃逸,也包括与现场紧密相连的时空逃逸,是否构成交[……]

Read more

从“涉卡”案件看刑法条款的不足

最近,有关信用卡犯罪的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的罪名主要有盗窃和诈骗二种。这二种犯罪性质不同,量刑上却都容易引起争议,原因在于这二种犯罪,在量刑上存在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一致原则相冲突的问题。首先来看许霆盗窃案,2006年4月21日,许霆在广州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取钱时,发现每取1000元,信用卡中只扣1元,当时许霆的信用卡中实际只有170余元,许霆却利用柜员机的错误,取款17万余元,然后携款潜逃,一年后被抓获。广州中院于2007年11月29日判处许霆无期徒刑,许霆不服,向广东高院上诉,广东高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广州中院在重审后,于2008年3月31日改判许霆有期徒刑5[……]

Read more

扰乱公共秩序处罚案中的第三人

行政处罚案件中,只要存在特定的被侵害者,无论哪一方提起行政诉讼,未起诉的另一方都应当作为第三人。如何判断存在被侵害者呢?一般认为,应以行政处罚决定所认定的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作为标准。如果违法行为侵害的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如盗窃、诈骗、殴打等行为,被侵害者有明确的对象,此类案件中应当追加第三人,如遗漏追加第三人,即违反法定程序;如果违法行为侵害的是社会公共秩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则没有特定的被侵害者,该类案件中即没有第三人。应当说,上述标准是比较科学的,但并不全面,主要的问题在[……]

Read more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犯罪司法界定

作者:林振通

合同纠纷,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没有全面适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由于发生了不可抗力事由而引起的经济纠纷。在合同纠纷中,也有可能因合同欺诈引起的。合同欺诈行为人夸大履行能力的目的在于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感,促使买卖或者其他交易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合同来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则构成合同诈骗犯罪。

二者之间的界限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对行为人主观目的认识不一

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以签订、履行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合同纠纷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

Read more

卡那安得斯之板

吴采玉是一位山区乡政府的女干部,为人干练,性格爽快,经常一个人上山下乡,一点不比男干部差。但终于有一天,吴走山路还是走出事了。

那天吴动身往回赶的时候,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当她走到一处山谷中时,对面走来一名男青年,开始吴还觉得能在荒郊野外遇到个人还真不错,不料那男人见吴长的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又见四处无人,顿起歹心,一把抱住了吴,往旁边的竹林里托去。但吴从小在农村长大,又有常年下乡的经验,所以平时有些准备。她瞅准机会抄起一块石头,对准对方的脑门拍了下去。只听“唉呦”一声,紧紧抓着吴的手松开了。吴乘机夺路而逃。这时天已经彻底黑了。吴慌不择路,猛然看见前面山坡上有一户人家,急奔而去,这家农户有母女两人[……]

Read more

趁夜偷鸡枪击人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作者:李崇军来源:作者惠寄内容:[案情]2003年7月5日,被告人谭红忠、杜世洪、汪良斌商量一同出去打(偷)狗,杜世洪向他人借了一支单筒猎枪。次日凌晨3时许,三被告人持猎枪出去找狗,未见到狗,便窜至吉水县阜田镇某村村民高世列家偷鸡。谭红忠、汪良斌进院偷鸡,杜世洪持猎枪在院外望风。当偷出两只鸡一只鸭时,被失主高家的人发现,房内亮了灯,谭、汪二人立即跑出院外。杜世洪见状,即向房门开了一枪后逃跑,枪弹击中高家房门的门框。失主高世列及其弟闻声跑出房外,追撵三被告人未果。返回时,高世列在院门外拾得猎枪护木一块,高家两兄弟即蹲在院内守候。谭红忠等三人逃离现场后,杜世洪发现猎枪的护木丢失,担心无法还枪,便提[……]

Read more

寄押期间的程序与实体效力应该如何确定

寄押是公安机关为了执行通缉或者押解任务而对犯罪嫌疑人、罪犯等对象适用的临时性羁押措施。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二款:查获通缉在案、越狱逃跑的以及执行追捕、押解任务需要临时寄押的,应当持《通缉令》或者其他有关法律文书并经寄押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由于寄押措施在暂时性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度方面,与刑事拘留、逮捕等具有相当性,导致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过程中对于寄押期间是否应当计入侦查羁押期限存在不同认识。被采取寄押措施的被告人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后是否应当将寄押期间予以折抵,司法实践中的操作也不统一。因此,有必要确定寄押期限的程序与实体效力。

笔者认为,在程序上,[……]

Read more

网络犯罪的新特点与法律对策

去年年底,互联网上出现了几个假冒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欺诈性网站,还有假冒银联卡的网站,这些网站与现实中真实的银行网站域名十分相似,它们煞有介事地要求用户输入个人账号信息、网络银行登录密码等个人隐私资料,目的是骗取用户信息后利用这些资料提取上网用户账号中的现金。

互联网没有国界,病毒数小时内即可在全球范围传播,网络犯罪也是如此,新的犯罪手段刚出现,很快就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网上传播,认真分析网络病毒和网络犯罪的新特点,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安全政策和网络安全法规。

网络病毒与犯罪的跨平台化整合

熟悉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计算机病毒是在DOS单用户、单机操作系统时代产生的,当时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靠软盘这类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