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行为引起的不作为犯罪应如何界定?

沙际娟张杨

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对不作为犯罪尤其是不纯正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犯罪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比较类似的案件,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处理结果,而其中又多集中在先行行为引起的不纯正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犯罪中,以致常常形成这种舆论观点:“见死不救=故意杀人”。或许法律职业者一眼便可以看出这种观点中的逻辑错误,但这些观点无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很多普通人的道德观念,使得法律的威严尚未彰显,社会效果却已经失去。有鉴于此,笔者拟对先行行为引起的不作为故意杀人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浅谈两点拙见。

一、行为人对自己的先行行为所产生的特定义务是否需要明知

我国刑法理论中对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有多种学说,其中均认为先行行为是引起[……]

Read more

利用 “六合彩”收受投注的行为构成何罪

康钦平

【基本案情】

王某以营利为目的,利用香港六合彩中奖号码进行猜码收受投注,共接受投注18期,参投人数二十余人,累计金额达11万多元人民币,王某从中获利8989元。

对于王某利用六合彩中奖号码收受投注获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存有两种分歧意见: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王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依据是200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意见:王某的行为构成赌博罪。根据《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

Read more

对自由裁量权理论的反思

来源:检察日报

现代司法判决除了“合法律性”的要求外,还有“合法理性”的要求,即司法判决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必须具有正当性和合理可接受性。问题在于,由于法律的有限性,对于疑难案件,当我们依据现有的法律作出司法判决时,却可能损害了公民的权利,缺乏正当性和可接受性。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裁量权的提出,无非是解决司法判决“合法律性”与“合法理性”的矛盾,维护司法判决的正确性;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走向极端化,那就会破坏司法判决的确定性。现代法治同时提出了对司法判决正确性和确定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自由裁量权理论进行梳理和反思。

兴起于十九世纪的“概念法学”认为,法律是人的理性的产物,而人的理性是无限的,立法[……]

Read more

论现代刑事诉讼理念

刑事诉讼是指法官在其他诉讼关系人的参与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审理刑事案件的活动。保障实体真实、遵守正当程序、在公正前提下追求诉讼效率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追求;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两者平衡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最终目标,这应当是现代刑事诉讼总的理念。

一、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内容

首先,应确立最大限度追求诉讼公正的理念。实现诉讼公正需要控辩平等、审判中立等理念体现。审判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裁判的生命。庭审作为审判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应最大限度追求公正。这里的公正应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是保障实体真实,公正地惩罚犯罪,其内容包括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

Read more

人民法院报: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1.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量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0年6月13日(详见本报2010年6月25日二版)

主要内容:两个《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仅全面规定了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原则,细化了证明标准,还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对各类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判断和运用;不仅规定了非法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还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明确要求办理死刑案件,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

Read more

趁司机熟睡砸窗取包的行为盗窃还是抢夺?

案情:2009年5月4日夜,高某、刘某乘王某驾驶的轿车行至一加油站附近时,偶然看到有辆货车停在路边。高某三人经商议,打算从货车上“搞点钱花”。高某、刘某二人下车,用手电筒照见货车驾驶室内司机已熟睡,风挡玻璃下有一皮包。高某用石头将货车驾驶室的玻璃砸破,刘某迅速将皮包拿走,与高某坐上轿车逃离现场。货车司机被砸玻璃声响惊醒,已追赶不及。后高某三人将包内4.9万元瓜分。

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高某等三人趁夜深人静、货车司机熟睡之机以秘密手段非法取得财物,且价值巨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高某等人取走财物后逃脱,是盗窃既遂后的事后行为。第二种意见认为,高某等人行为构成抢夺罪,因为在高某等人“砸窗取[……]

Read more

民办教师假造学生名单骗取国家奖学金如何定性?

民办教师假造学生名单骗取国家奖学金如何定性

刘广生

案情:张某是某民办学校教师,2010年9月,学校安排其负责该校学生国家奖学金的申报工作。张某用曾任辅导员时持有的已经毕业的王某等7名学生的身份证复印件未经公示即申请奖学金,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批。经过审批,下发了王某等7人每人5000元奖学金的银行卡。后来,冒领骗取奖学金一事被该校发现,张某即将这7张银行卡里的3.5万元交到学校财务部。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贪污罪。张某在受学校指派办理奖学金发放时,实际上是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履行审查的职责,应当视为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国家奖学金,[……]

Read more

从本案看诱因行为致人死亡的认定

作者:王涛来源:中国法院网内容:【案情】被告人张元华与被害人姜绪明系同村农民,二人分别承包该村鱼塘,彼此鱼塘相邻,二人平时关系尚好。2000年10月3日下午5时许,二人酒后至各人承包的鱼塘处时因琐事发生争吵进而互相撕打,在撕打中,张元华用脚将姜绪明拌倒,此时被同村村民刘保善拉开。此后,二人在水渠旁继续争吵,争吵中,姜绪明将张元华打倒在水渠沟中,致张元华头部被碰破流血,此时二人再次被刘保善拉开。当姜绪明起身离开时,张元华从背后用皮鞋照其头部猛拍一下,姜随即倒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被告人张元华于当晚至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经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姜绪明符合生前脑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破裂致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

Read more

试论均衡量刑权的思路

法官量刑权,又称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有缺陷的时候,法官根据法律授予的职权,在有限的范围内按照公正原则处理案件的权利。依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法官量刑权只有授权而没有控权,导致刑事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行使不当直接影响司法成品的质量,影响法律的公信力。

笔者提出:“我国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过大,要从立法上进行控权和司法实践操作上同时进行控权”的观点,并具体构建了均衡法官量刑权的思路与走向。

法官正确行使量刑权中存在两个量刑均衡问题,一个是罪与刑的均衡,另一个是法定刑在一定域刑期均衡。后一个量刑均衡还可以派生出不同类罪的量刑均衡、同类罪的量刑均衡,同一地区量刑的均衡,同一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