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规范化”尚需“规范”

理论界强烈关注司法改革,这方面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一度使“司法改革”成为显学;无论是理论界的学术关怀还是实务界的改革探索,量刑程序似乎都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审判程序的改革都是备受关注的“宠儿”。

理论界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实务界审慎推进“技术革命”;实务界“摸着石头大胆过河”,推出的新举措可谓难以尽数。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无论是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还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其关注的焦点似乎都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宏观层面的制度革新即所谓司法体制改革;二是微观层面的技术革新即审判方式改革。其实对这两个焦点的关注,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又有很大分野。理论界比较“激进”,主要致[……]

Read more

受贿数额和情节在受贿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刑法第386条的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383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也就是说,对于受贿罪,根据其犯罪数额与情节,与贪污罪实行同一的法定处罚标准。因此,科学界定犯罪数额和情节在刑法第383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正确理解受贿数额和情节在受贿罪中作用的关键。?传统观点认为,受贿犯罪是以受贿数额为定罪起点,但对过去《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关于犯罪数额的规定又颇有微词,认为该规定实质上是将贿赂犯罪的定罪起点定为2000元,规定太宽,并建议降低贿赂罪科刑数额标准,这一观点可以认为是刑法理论界的通说。刑法修改后,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受贿罪的处罚按照第383[……]

Read more

从另一个视角开展流动人口犯罪研究

林春弟

犯罪存在论,就是把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研究,将其作为研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新视角,从本质上揭示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与个体两方面的原因,从而为流动人口犯罪防控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持续地、跨地区地向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转移。伴随这一进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日渐突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传统的流动人口犯罪研究带有表象性、片面性和功利性。而以犯罪存在论为视角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其核心要素是因果分析,揭示犯罪现象的一般规律是手段,探讨因果关系才是其目的,至于对犯罪的防控则是对研究成果的实[……]

Read more

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作者:李庆斌发布时间:2003-08-0708:16:12

——————————————————————————–

宋某于2003年3月8日得知其恋爱对象刘某在其外出期间多次住在亓某家,并与亓某发生两性关系,遂对亓某怀恨在心。同年3月9日,宋某将亓某带至其家中殴打,致使亓某左背部、左膝关节上方、左小腿等多处损伤(系轻微伤),并逼亓某写下6万元欠条和坦白条一张,要求亓某每两天送一次钱,1个月内付清。不久,宋某将此事告诉了潘某?潘某曾因敲诈勒索被判过刑?,潘某听后对宋某[……]

Read more

开走被盗窃者扔掉的轿车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案情]

2009年3月28日,3名盗窃嫌疑人在一住宅小区盗走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行驶中发现油料燃尽,便扔在马路边一企业门前。3月31日12时,徐某看到路边停放的轿车,便向企业门卫打听情况,当得知已两三天无人问津时,就叫来同村栾某查看车辆状况,发现车门没锁,油箱无油。徐某就给车加上汽油,栾某将车牌照取掉藏匿在路边,两人用废旧钥匙将车辆发动后开走,藏匿在一村民家中,并烧掉车内行驶证和票据等。当天晚上,徐某和栾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分歧]

对于徐某和栾某行为的定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和栾某构成盗窃罪。该桑塔纳小轿车是被其他人盗窃后,在行驶过程中燃油用尽被扔在路边的。徐某和栾某见财起意,[……]

Read more

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张士远

贷款诈骗罪是发生在金融领域中非常突出的一类犯罪,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当前,在金融犯罪中,贷款诈骗罪的发案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刑法193条对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和行为人主观非法占有目的规定的不够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
一、如何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贷款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者使用虚假材料,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地将贷款发放给行为人,行为人实际占有或控制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这笔贷款,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了对该贷款的实际控制。[……]

Read more

论犯罪行为的着手

所谓着手实行犯罪,就意味着实行行为的开始。我国刑法典第23条把“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规定为未遂犯,亦将“着手实行犯罪”作为区别于预备犯的标志。这种立法态度以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2条使用“着手”这一观念为开端,后来1871年的《德国刑法典》予以继用。此后,大陆法系各国的刑法典,在规定犯罪未遂时,也都采用了与《法国刑法典》相同或相近的表述,把着手实行犯罪规定为未遂犯必不可少的特征。

“着手实行犯罪”作为未遂犯的特征,在现代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处罚犯罪未遂而不处罚犯罪预备的国家来说,是否属于已经着手实行,这是区别应罚的犯罪未遂与不罚的犯罪预备的[……]

Read more

刑事实证学派产生之理论基础

近代西方刑法理论中的刑事古典学派基于其意志自由的学说,在犯罪原因、刑罚目的、罪刑均衡等诸多的问题上,在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其理论的巅峰。同时,刑事实证学派作为对古典学派的反动,则表现了西方刑法思想发展史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当然,这种逻辑发展的原因除了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实际缺陷和镇压的长期无效这一事实原因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科学、人文背景。

一、科学的发展对刑事实证学派的影响

刑事实证学派的产生并非空中楼阁,近代科学的发展是其产生的沃土。

1.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便是进化论的形成。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对刑事实证学派自然地产生了影响,正如控制论的创[……]

Read more

在禁行路发生交通事故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作者:徐建东鞠庆丰

案情:

2005年9月2日上午,被告人范强驾驶汽车驶入禁止通行的锡太公路常熟段,在行驶两公里后与正在路上施工的拖拉机相撞,造成拖拉机上的李某死亡。

争议: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范强构成何罪产生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范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虽然该路段设有禁行标志,但机动车已能够在路上行驶,具备通行的基础条件,该路应纳入道路范围。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范强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理由是:该路设有禁行标志,表明该路未向社会车辆开放,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指的道路。

分析:

笔者认为,正确认定本案被告人构成何罪,关键是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认定行为[……]

Read more

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不能缺失

董兆玲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法理上,检察监督的原则应当是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但是,司法实践中对刑事上诉案件的检察监督却几近缺位,形成监督盲区。本文从检察权的视角,探讨当前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一、当前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实践中检察机关在上诉案件监督工作中存在监督的盲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上诉状无须送达上级检察院,上级检察院无从知悉被告人是否上诉。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只需将上诉状副本在法定期限内送交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因此,除非二审法院通知同级检察院开庭审理上诉案,否则上级检察院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