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理论与实务》

贿赂犯罪以其隐蔽性和犯罪的“两合性”给这种犯罪的遏制带来一定困难,亲属间的共同受贿犯罪给侦查机关收集犯罪证据,分化瓦解犯罪更增了一层阻力。

怎样揭露这种犯罪的规律,对共同受贿犯罪在证据的甄别、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上是否具有同其他犯罪更特殊的手段和办法,不仅是司法实践中日渐引起注意的问题,也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的问题。李伟迪先生以其深厚的法学、证据学、亲缘学、心理学的知识,对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特点和规律、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证据认定上提出了独到见解。

日前,李伟迪先生撰写的,由陈光中先生和朱勇先生作序的《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已正式出版。该著立意新颖,内容全面,观点和论证具有[……]

Read more

中国对国际犯罪管辖原则研究

论文摘要被用于对付国内犯罪以及国际犯罪的属地原则等传统的管辖原则,随着1979年刑法典的通过而得以在中国刑法中确立,但当时普遍原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法律上都未得到承认。正是由于推行法治的国内形势和寻求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确保了普遍原则在1987年被采纳。从那以后,一个包容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在内的管辖权体制在中国形成了。然而,普遍原则在中国打击国际犯罪中只发挥着非常有限的作用。上述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在法律上清楚地加以规定。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考虑到普遍原则不仅关系到国际犯罪的国内管辖,也关系到国际犯罪的国际管辖,本文探讨了中国对罗马规约投反对票的原因。基于对影响中国在[……]

Read more

浅议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每一项新的法律的产生都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组织残疾人和儿童乞讨行为的犯罪化,也一样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由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的同时,也滋生了一大批城市乞讨人员,这其中不乏残疾人和儿童的身影。中国每年大约有数十万流浪乞讨儿童,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流浪乞讨儿童受到了犯罪分子的控制和操纵。犯罪分子往往采用拐骗、收买、威逼利诱等手段,操纵、控制各地的流浪儿童,强迫他们到街头乞讨。更为残忍的是很多的犯罪分子故意操控一些残疾流浪儿童,甚至人为地将原本健康的儿童造成残疾,以博取大众更多的同情心,以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组织流浪儿童乞讨已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华人民共[……]

Read more

国企改制管理层融资收购中的贪污犯罪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十分流行的国有企业改制形式———MBO(ManagementBuy-out),即管理层融资收购(下称MBO)。2003年3月财政部曾一度叫停MBO,但是MBO并未从此偃旗息鼓,只是操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更为隐蔽,进入“曲线MBO”阶段。目前,国资委扩大了禁行MBO的公司类别。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国资委将不再批准上市公司MBO或母公司MBO方案,并禁止地方大国企实施MBO.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则可以继续探索试行MBO.为何我国有关管理部门会限制MBO的实施范围?原因就在于,随着MBO案例的增加,我们看到了MBO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MBO中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Read more

租车后质押借款行为如何定性

作者:夏红芬蔡振权来源:人民法院报内容:2001年5月2日,无业人员陈某租用杨某的普通型桑塔纳车(价值4万余元)一天,口头约定日租金250元。因付不起租金,陈某要求续租,并做转租生意,入不敷出。因车主催要租金,陈某通过借款等方式付给杨某租金1500元,同时要求续租车辆1个多月,口头协定租金4000元至4500元。5月15日至5月30日,陈某在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将该车质押借款1万余元,均用于赌博等挥霍。与此同时,陈某欺骗杨某,谎称车辆被一个工程老板使用,租金过几天再结,后躲匿不见,致使该车无法追回。对陈某行为的定性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其理由是,诈骗罪必[……]

Read more

略论多种量刑情节的适用原则与方法

「内容提要」量刑情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效力有别,在各种量刑情节交错并存时,其适用的先后顺序及方法不同,也直接关系到刑罚的裁判结果。对多个同向量刑情节或多个逆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法律适用,应在遵循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量刑情节定性分析适用方法

「正文」

在刑事审判实践中,一案具有多种量刑情节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且具体形态较为复杂。概言之,一案中的多种量刑情节既可能都是从宽处罚情节,也可能都是从严处罚情节,还可能是数个逆向量刑情节并存;而这些同向或逆向量刑情节又有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情节,从重和加重处罚情节,法定和酌定情节,“[……]

Read more

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中的悔罪表现应如何把握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悔罪表现是适用缓刑的实质要件之一。理论上,一般把缓刑适用的要件分为形式要件、排除要件和实质要件。形式要件是指缓刑适用的对象,是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排除要件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不适用缓刑的情形,即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实质要件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适用缓刑的形式要件和排除要件法律规定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把握。而实质要件是缓刑适用的关键要件,主观性大,在实践中不好把握。在司法实践中就存在对悔罪表现把握不严格、不准确,而导致在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中适用缓刑过滥的现象。

一、对悔罪表现的认定过于宽泛是导致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中缓刑[……]

Read more

刑事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观念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中国人权状况》

对公民的荣誉、财富、生命越重视,诉讼程序就越多。——孟德斯鸠

严格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被公认为现代人权保障的两大法宝。原因就在于对人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国家,而刑事诉讼又是直接导致国家与个人两个主体相互直接对抗的程序,其中的侦查、羁押和审判后的执行都直接的剥夺诉讼相对人的一种或通常是几种包括生命权在内的最基本的权利。因此,把刑事诉讼和人权的保护放在一起考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人权与刑事羁押的概念辨析

人权是个舶来品,而不是个土特产。人权(humanrights)概念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是在资本主义启蒙运动时期[……]

Read more

对女性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女性参与和从事社会管理事务的机会不断增加,女性职务犯罪也在不断增多,在全部职务犯罪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笔者拟以某基层检察院2003年以来的办案情况为基础,剖析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遏制对策。

一、女性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2003年以来,该院共立案查办女性职务犯罪案9人,占全部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人数的17%.剖析这些案件,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以经济型职务犯罪为主。9人中,有8人涉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占同期经济型职务犯罪案人数的20%;仅有1人涉嫌渎职型犯罪,占同期渎职型犯罪人数8%.

(二)涉及罪名比较集中。立案查办的9起女性职务犯罪涉及5个罪名,其中:贪污和受贿3人、挪用公款3人、私[……]

Read more

少年刑事司法相关制度构建初探

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了以少年法庭为核心的“配套一条龙”的少年司法工作体系。从我国少年刑事司法保护的框架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先综合治理,后司法保障。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宪法指导下的、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体、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少年保护法律体系,但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审理和教养改造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二是附属于一般刑事立法。在处理少年刑事案件时,以一般刑事立法的规定和原则作为依据。三是立法体系的分散性、非系统化。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由大量的司法解释、个别法律法规和具体做法构成(多系程序性规定),没有形成建立在少年身心特征基础上的完整的法律体系。解决上述问题,治本之策在于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