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租来的车辆作为抵押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案情:
2008年9月,周某因欠下债务无法偿还,遂产生念头欲利用不法手段骗取钱财。周某于张某处以谎称租车为由,租来车辆一台,随后将车辆开至陈某处,声称该车辆系自己所有,欲抵押以做借款,数日后归还借款并赎回车辆。陈某多日后仍不见周某赎回车辆,才发现自己系诈骗受害,遂报警,将周某抓获。

分歧:

办案人员在办理此案时产生了四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周某先后于张某、陈某处实施了两次诈骗行为,先是以租车为名实为骗取他人车辆,后又以他人车辆为抵押,骗取钱财。两次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应数罪并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周某于张某处的租车行为与其后利用该车骗取陈某钱财行为构成法律上的竞合,应以连续犯论断,以诈骗罪从重处[……]

Read more

强奸案中被害人陈述的真伪该如何甄别

袁媛姚晓滨

在办理强奸案中,被害妇女的陈述不一定客观真实,那么如何在审查逮捕环节甄别被害人陈述的真伪?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通过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来衡量被害人陈述的真伪。在审理时就要对双方平时关系如何、性行为是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报案当天是否发生了特殊事情、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等进行详细审查,审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到案发地去走访、调查,逐一分析被害人陈述的每一句话和每个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准确定案。

2.通过审查证人证言及证人与当事人的关系来辨别被害人陈述的真伪。多数刑事案件的证据构成中都有证人证言,但是强奸案件较为特殊,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行为人与被害人一比一的对证[……]

Read more

社会危害性的矛盾结构及其功能性蕴涵

王晓辉

内容提要: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行为的固有属性,而是社会主流群体作出的一种负价值评价。应该把社会危害性理解为一种有层次的矛盾结构关系,除了其自身的矛盾结构关系以外,还与其对立面即非社会危害性因素构成外部矛盾结构。社会危害性作为一种理念存在我国刑法中,从应然和实然的不同层面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起着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的功能。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社会危害性并非判断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准,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关键词:社会危害性矛盾结构功能罪刑法定

一般认为,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我国刑法中,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而特别加以强调。长期以来,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

Read more

解读“家庭暴力”

[摘要]: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暴力,自古以来不论地域、人种、阶级或阶层,不论社会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把家庭中“打老婆”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揭示出来并进行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直到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后,才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婚姻法的修改,使家庭暴力成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世界性妇女问题之一。我国学者从1995年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理论,并运用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的相关个案进行实证分[……]

Read more

对“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若干问题的认识

《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如何理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有的认为是指除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外,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各级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有的认为,除了上述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还包括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工作人[……]

Read more

未成年犯罪人不宜适用无期徒刑

作者:王威王珍

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我国刑法典规定应从宽处罚,其中第四十九条规定,对未成年犯罪人不能适用死刑,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现行刑法典并未禁止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笔者认为,刑法应当进一步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其理由如下:

其一,从刑罚的目的来看,未成年人处于身心成长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均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自制力低[……]

Read more

详解杀害被绑架人不等于故意杀人行为

作者:宋翔张太范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其中“杀害被绑架人”,有人理解是指绑架中的故意杀人行为(详见人民法院报2004年9月20日第3版《如何理解“杀害被绑架人”》一文)。笔者认为,“杀害被绑架人”是指杀死被绑架人,而不包括未造成被绑架人死亡结果的故意杀人行为。理由如下:

第一,从字面上来看,“杀害”是指“杀死”或“害死”。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对“杀害”一词的解释。不论“杀死”还是“害死”,在[……]

Read more

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引发的思考

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至此,由死亡博客引发的首例”网络暴力案”正式在公众面前进入了司法审判阶段。案件本身如何判定自有法官审理,我们只须拭目以待。但是,这种由所谓的”网络暴力”、”网络通缉”、”网络道德审判”等引发的新型案例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随着信息社会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交流、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特别是BBS和博客等网络媒介的产生与普及,为人们表情达意和传播信息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渠道,也为某一事件被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众多网友普遍关注并发表意见提供了可能。

在网络上讨论某件可能有违道德或者违法事件时,网友发表理性[……]

Read more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重构

【摘要】随着司法证明方式的变化,鉴定结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现行司法鉴定体制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应当围绕鉴定权的归属与控制问题,重点从弱化鉴定机构的官方色彩、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控制、赋予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人的权利、充分发挥鉴定人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健全司法鉴定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关键词】司法鉴定体制;司法鉴定权;鉴定机构;鉴定人【全文】目前,我国正在按照依法治国的方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鉴定体制涉及鉴定机构、鉴定人员、鉴定程序、鉴定标准、对鉴定结论的质证、认证等多方[……]

Read more

私自印制并销售企业代币券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案情:

2006年年底,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在担任某公司职员时,见该公司对外发售的面额为人民币一百元的代币券可重复使用,遂产生印制假券谋取私利的想法。随后,李某某找到犯罪嫌疑人沈某,谎称该公司要印制代币券,并向沈某提供其私自截留的代币券作为样本,委托沈某印制了假券1万张。后李某某经与犯罪嫌疑人吴某某共谋,由吴某某在一网站上销售。2007年3月至4月间,李某某又通过沈某印制假券2万张。2007年9月,李某某将其先后两次印制假券并通过网上销售的真相告知了沈某,李、沈两人经商议后,继续印制假券并由沈某对外销售,所得钱款由两人均分。李某某还在网站上为沈某注册了用于销售假券的用户名及联系方法。后公司发现代币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