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犯罪中受委派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

作者:史小峰

贪污贿赂犯罪中主体的认定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的疑难,争议较多的是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准国家工作人员认定与理解。现行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实践中如何认定受委派从事公务人员,成为能否正确定罪的关键。

笔者认为,对于委派人员法律主体地位的认定,必须把握两点,即委派性和从事公务性。首先,委派性要求委派的形式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具体而言,委派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委派的主体特定,即委派的主体必须[……]

Read more

对刑罚附加刑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作为补充主刑惩罚罪犯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这些附加刑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附加使用。从我市法院去年判决案件看,并处(或单处)附加刑的占很大比例,但实际执行效果欠佳。附加刑执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罚金因犯罪分子无实际履行能力而难以落实,没收财产因犯罪分子规避法律而难以履行,剥夺政治权利因管理疏漏而导致失控。随着附加刑使用频率的大幅度提高,实践中的“空判”现象也日益严重,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已经明显削弱了刑罚的应有功能,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一、造成附加刑“空判”现象的原因

1、附加刑刑事立法上的缺陷

首先来看罚金刑。刑法第五十三条规[……]

Read more

司机违章停车、乘客违章开启车门致一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发生在宝山区共康地区的“开车门”交通肇事一案,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东方网“检察官在线”节目不久前对该案的庭审过程进行了同步全程直播。

今年4月17日,被告人郭洪天与丈夫、女儿乘坐由被告人周国平驾驶的小客车行驶在共康路时,郭洪天要求停车,欲下车为女儿购买食物,周国平便违章停车,而郭洪天突然开启左后车门,导致同向骑电动自行车的被害人马某被撞倒地,遭另一辆小车碾压致死。事故发生后,周国平驾车与郭洪天一起逃逸。

检察机关指控,本案是一起司机违章停车、乘客违章开启车门共同导致一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同时指出,两名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可减轻处罚。法院将择日宣判。

针对一些网友[……]

Read more

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时常发生。这说明,我国现有的针对这两种犯罪的法律对策效果不大,要制定这两种犯罪的对策,必须寻找发生这两种犯罪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发生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立法上,公安机关法定的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的双重权利,使其侦查活动处于自身控制的不公开的无法监督的情形之中;司法上,人民法院未能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在客观上促成了这两种犯罪的发生。一、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的现状

1、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案例

1996年2月,河南叶县发生一起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公安机关迅即“破案”。6名无辜者被抓,2人因不堪忍受审讯人员采用三角带、木棍[……]

Read more

单位犯罪案件中的财产保全措施制度有必要设置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普遍实行“双罚制”。但现行刑诉法只规定了侦查机关有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的权力,而未规定对涉案单位或责任人不动产的查封、冻结权,故对因犯罪行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案件,明知犯罪嫌疑单位或赔偿的连带责任人有赔偿实力而无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致使责任人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将财产转移,不利于实现财产刑的刑罚功能及对被害人的赔偿。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设置单位犯罪案件的财产保全措施。

口首先,单位犯罪案件财产保全措施是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重要手段

单位犯罪涉及的犯罪种类主要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物质基础与经营管理行为是进行犯罪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对犯[……]

Read more

当前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对策

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多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历来是刑法打击的重点。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县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比较突出,2004年至2005年8月,县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90件99人,已起诉84件88人(注:以下均按起诉数据进行统计),这些案件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形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如何有效遏制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犯罪特点

1、发案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起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13件19人;2002年,起诉19件20人;2003年,起诉32件32人;2004年,起诉50件54人;2005年1至8月,起诉34件34人。

2、涉案罪名集中。危[……]

Read more

我国海峡两岸犯罪未完成形态之比较

犯罪未完成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中途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未完成犯罪。根据犯罪停止的原因或停止时与犯罪完成的距离等的不同,犯罪未完成形态可再分为犯罪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我国海峡两岸大陆与台湾刑法因其继承或移植的基础各不相同,大陆与台湾刑法关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的规定及理论见解亦不尽相同。本文试对我国海峡两岸关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的规定及理论见解作一比较。

一、犯罪预备

大陆《刑法》第22条规定:所谓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大陆刑法学对犯罪预备的基本特征有两特征说和三特征说:两特征说认为,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就是犯罪预备的目的[……]

Read more

医药购销领域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以及打击力度的加强,贿赂犯罪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一些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也日趋隐蔽,反侦查、反审讯的经验逾加丰富,加之贿赂犯罪自身的特点——实施犯罪过程中,多是“一对一”的形式,是钱物与无形的权力的交易,除行受贿双方以外往往没有第三人在场,此时若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则必然使这类“二人转”式的特殊犯罪呈现出立案率远高于有罪判决率的态势。对于此类案件如何审查起诉,已成为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近来,我院审查起诉了原淮阴市交通局副局长时某受贿一案,该案的被告人自1997年至2000年,利用其负责扶贫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扶贫对象所送的贿赂4万元。这位在扶[……]

Read more

论过失犯罪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司法界中偏重于对故意犯罪的研究,相关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而过失犯罪成为刑法理论中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有关的论著寥寥可数,这同过失犯罪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惩治过失犯罪的实践需要是不相谐调的。本文以过失犯罪在我国日益严峻的现状及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刑法中过失犯罪构成进行了法理分析,陈述主张单位成立过失犯罪构成之原因,最后阐述了过失犯罪所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从而浅显的论述了加强关于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刑法中的重要性与必要行。

「关键词」过失犯罪法理分析责任

一、当前我国过失犯罪的特点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因过失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

Read more

我国刑事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状评析

我国法院的庭审方式改革中,推行当事人主义和言词辩论原则是关键,而作证制度尤其是证人出庭作证无疑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不解决,庭审方式改革是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然而,这一问题却是法院长期备感困惑且又无可奈何的,其现状至今很难令人满意。本文作者透过我国司法实践作证中三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精辟的论述令人三思,尤其是大多数人对此“见怪不怪”,叫人警醒。证人出庭作证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社会各界包括每个公民都要担起自己应尽之责。毕竟法治建设是一项关乎社会大众的事业,人人都是受益者,因而人人也都有责任来推进这一事业。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