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款去向”有别于“赃款数额”并非是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基本案情】

被告人胡某某,男,涉嫌贪污罪,1958年某月某日生,广东省某市人,汉族,文化程度大专,作案期间系某市国土局测绘地名科副科长。

被告人徐某,女,涉嫌贪污罪,1949年某月某日生,广东省某县人,汉族,文化程度大专,作案期间系广东省某市国土局副局长。

1992年,广东省发展银行某某分行(以下简称某某发展银行)为争取存款,与某市国土局商定,某市国土局在该行存款,该行除支付国家规定利息外,还额外支付一定利率(以下称优惠利息)给该国土局作为福利。某市国土局交由被告人胡某某、徐某具体经办,被告人胡某某负责领取优惠利息及掌握密码,被告人徐某负责记账和保管存款。1992年9月至1994年12月间,被告人[……]

Read more

陈有西:刑事诉讼法大修改系列评论之秘密侦查法定化

我在《刑诉法修改的若干重要问题》一文中谈到我对两个重要问题,即“逮捕不通知家属的除外条款”和“加强秘密技术侦察条款”的反对意见,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秘密逮捕的后患无穷,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秘密技术手段侦查问题进一步阐明。

秘密技术手段侦查问题,主要是指邮检、黑客潜入电脑、窃听、偷拍、秘密搜查等技术手段发现犯罪线索,获取证据。这次修法,专门写了一节“技术侦查”,搞了五条,从147到151条,这是破天荒的。

首先,秘密技术侦查问题,这次写进法律规定,是全部新的,加了一个“技术侦查”章节。需要指出的是,秘密侦查手段,如邮检、窃听、秘密取证,我国刑事侦查中一直在用,特别是安全部门。但是这种秘密手法,是从来没[……]

Read more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诈骗”不同于诈骗罪中的“诈骗”

早餐时见餐桌上有鸡蛋,决定逗一逗儿子。“鸡生的蛋叫什么?”儿子:“当然是鸡蛋啦!”“鸭生的蛋叫什么呢?”答:“鸭蛋呀!”“你生的蛋呢?”小家伙毫不犹豫地回答:“红脸蛋!”此蛋非彼蛋,却不由让我佩服孩子的机警。问答之间,仿佛有一丝亮光照进连日来困扰我的迷局。试看以下案例:

案例1:被告人王某与同事刘某住在同一宿舍。王某发现刘某有一张邮政储蓄信用卡并用该卡取过钱,便想盗窃该卡取钱,但苦于没有对方密码。此后,王某盗用刘某的身份证在邮政储蓄银行骗领了一张信用卡,并将骗领的信用卡与刘某本人的信用卡调换。没过几天,刘某将当月的工资1400元存入了王某骗领的信用卡内,王某在宿舍将其骗领的信用卡窃回,并持该卡在[……]

Read more

设置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应优先考虑适用禁止令

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应适用禁止令

徐杰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中对未成年人设置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规定对未成年人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笔者认为,在设置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应优先考虑适用禁止令。

一是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较低,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所以在附条件不起诉中,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在无形中增强了“附条件”的法律约束力,可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附条件不起诉仅要求未[……]

Read more

从“认识”到“选择”–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判别新路

从“认识”到“选择”——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判别新路

李凯(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刑法理论中,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中一直是一大难题。从法规范看,上述问题的解决本不应成为难点,因为我国刑法已明确规定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但是,规范的明晰不等于事实与规范的适恰对接,因此,难题不在于二者的规范判断,而在于如何对具体案件中行为人的罪过进行甄别。

我国刑法第14条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由此可见,我国刑法对故意既要求行为人“知”,也要求行为人“欲”。相应的,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涵盖间接故意。我国刑法第1[……]

Read more

远程车载毒品的行为可以定性为是运输还是非法持有?

案例1:2009年4月10日,熬某通过互联网同成都一个叫“小军”的人联系购买“K粉”,4月19日“小军”通过电话告诉熬某“K粉”已备好,要熬某到成都交易。4月21日,熬某在贵州省遵义市租用一辆捷达轿车,伙同廖某开车前往四川省成都市,4月22日,熬某在成都市二环路一加油站附近以8500元的价格从“小军”的“马仔”手中购得“K粉”994克后驾驶车辆返回遵义,途经崇遵调整公路收费站被公安机关查获。2009年5月19日熬某、廖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被桐梓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2009年5月19日熬某、廖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被桐梓县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

案例2:2009年1月25日,谭某在重庆市以470[……]

Read more

滥用职权又受贿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罪数?

案情:李某担任某地国税局税收专管员,在对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审核工作中,发现多家企业弄虚作假,谎报残疾员工人数,不符合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标准,由于其与福利企业负责人私交密切,遂不履行自身职责,对企业虚报的材料予以审核通过,致使多家企业享受了不应享受的退税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损失370余万元。在此期间,李某还利用职务便利,多次索取、收受上述企业贿赂10余万元。

分歧意见:对于李某的罪数,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不构成滥用职权罪,应认定受贿罪一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受贿行为和滥用职权行为属于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的牵连,按照对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应以受贿罪从重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

Read more

指使职工驾驶报废车辆致人重伤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案情:2008年6月,某公司经理栾某明知该公司1号轿车为报废车辆,仍指使职工孙某驾驶去接其公司工人,孙某并不知情。当车在某路口左转弯时,与刘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致刘某重伤。经认定,孙某负事故主要责任,刘某负次要责任。

分歧意见:对孙某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异议,但对于栾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栾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七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栾某明知其所有的机动[……]

Read more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在司法实践应该如何界定?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资产,但刑事司法实践部门对于如何认定国有资产存在一定困惑,有必要界定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对象范围。

现阶段有两部法规与规章对国有资产进行了界定。一是国务院制定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二是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规定》。这两部行政法规与规章将国有资产界定为: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以及依法认定国有的其他权益(没有法律依据归集体、个人或外国政府、法人、公民所有的资产属国有资产)。

现行刑法对国有资产没有作出界定,而是将公共财产界定为:(一)国有财产;(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三)用于扶[……]

Read more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参加”应该如何界定?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中常见罪名之一。在认定本罪过程中,参加是关键,但对此问题存在很大争议,需要进行探讨。

一、关于支配参加的主观罪过问题

因为犯罪行为实际上是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在现实中的展开。也就是说,真正的故意犯罪行为实质上是行为人主观罪过中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所以有必要首先探讨支配参加的主观罪过。本罪系故意犯罪,过失不构成本罪。结合刑法第十条关于故意犯罪的规定,支配参加的故意可作如下表述:行为人明知自己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依据刑法理论,故意中认识的内容包括了犯罪构成中除主观构成要件之外的其他所有事实,包括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