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吧经营者威胁耍、并索要钱财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还是敲诈勒索

刘均

【案情】:

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徐某、杜某等人纠集一起,为了能在当地“混得走”、“在兄弟伙面前说得起话”,在北碚区童家溪镇三溪口地区,向该地区的几家网吧管理人员、经营者索取“保护费”,若经营者不从,便对网吧的服务员殴打和拔掉电源干扰上网人员正常上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胆量”,短短的几个月以来,徐昆等人多次向三家网吧索取150元、200元、300元、1500元等不同金额的现金共计3000余元,并强迫一经营者为其办理五张免费上网卡共其手下的人长期使用。

【分歧】

对于此案的定性,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主要是因为徐某等人对“网吧[……]

Read more

非法持有毒品罪探究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无合法理由持有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行为,是毒品犯罪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犯罪形式。由于多种原因,此罪名在适用时易与其他毒品犯罪相混淆。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相同情节的毒品犯罪案件由不同的司法机关受理,有的可能定性为非法持有毒品罪,有的却可能定性为贩卖、运输毒品等其他犯罪,并由此带来处理上的有罪和无罪、重罚和轻罚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深入探讨非法持有毒品罪以及与其他毒品犯罪的区别,消除案同罚不同的司法尴尬,很有必要。

一、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立法目的

禁毒立法始于鸦片泛滥的近代。起初,世界各国的立法侧重于打击走私、贩卖、运输等毒品犯罪行为,在相当一段[……]

Read more

指控罪名与法院认定罪名不一致的处理

作者:◇赵远

一、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但这一法条并未直接阐明法院可否改变检察院所指控的罪名,而仅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法院应当作出有罪判决。直至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出台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才对这一问题予以明确。《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项规定:“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上述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依照审理认定的罪名而变[……]

Read more

许霆的犯罪情节不算“特别严重”?

时间:2008-04-02作者:高俊玲

3月31日下午,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许霆案重审后的一审终于有了结果:广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许霆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2万元,追缴赃款17.3826万元(4月1日《检察日报》)。

这样的量刑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但让人不解的是:重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及对本案是盗窃金融机构的认定几与原审相同。之所以量刑出现从无期徒刑到有期徒刑五年的悬殊差异,是因为法院认为“根据本案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对许霆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对此,法院在判后也进行了释法。我们尊重法院认定的事实,但根据法院认定的事实和量刑,我却想问:许霆的具体犯罪情[……]

Read more

入室盗窃后对熟睡中的人进行伤害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
被告人黄某于2007年9月23日深夜爬窗进入被害人余某的卧室行窃。窃得钱物后便离开卧室,在行至客厅时因担心余某醒来发现被盗的情况,于是随手在地上捡起一木棒返回余某的房间将其打成重伤后逃离。
[分歧]
对黄某行为的定性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黄某构成抢劫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黄某的行为属于刑事法学理论上的转化型抢劫罪,应以抢劫罪定性。第二种意见认为,黄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应两罪并罚。理由是黄某的行为不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

Read more

作为刑罚价值的正义 (一)

正义这个原则本身要求产生最大限度的快乐或幸福。

正义要求我站在公正的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人间关系,而不对自己的的偏爱有所留恋。

正义是一个最具普遍性的原则,它在一切可能影响人类幸福的事情上都规定出一种明确的行为方式。

-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

目次:

一、历史回眸:正义的一般考察

(一)古希腊时期正义理念

(二)启蒙时期的正义理念

(三)当代西方的正义理念

二、公正的正义:刑罚权的合理根据

(一)刑罚权根据学说

(二)刑罚权根据学说评析

(三)我的刑罚权根据观

三、公平的正义:刑罚权的理性运作

(一)刑罚权的基本内容

(二)制刑中的正义理念

(三)量刑与行刑中的正义理念

一、历史回眸:正义的一般考察

古希腊“正义”一词,来源[……]

Read more

危险犯中防止实际损害结果发生之司法认定

危险犯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的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例如在投毒罪中,只要行为人故意实施了投放毒物的行为,足以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财产安全,即构成投毒罪既遂。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均无异议。但是,在危险状态出现之后、实际损害结果发生之前,行为人主动采取措施,防止了实际损害结果发生,应当如何认定则众说不一,司法部门在处理上也颇为棘手。某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例:

被告人张某因与邵女恋爱不成而对邵家心存不满,购得“三步倒”鼠药一包,并趁邵家没人之机翻墙入院,将鼠药投入邵家水缸后即离去(当日为邵女母亲过生日,除邵女家人外,还有其他亲戚前来祝寿)。后被告人[……]

Read more

单位犯罪主体的法律适用问题

随着单位犯罪的不断增多,社会危害程度的不断升级,单位犯罪这种新兴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法界的关注,成为倍受瞩目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尽管修订刑法在总则和分则中对单位犯罪着墨甚多,相关司法解释也不断出台,但相对于纷繁芜杂的犯罪现象而言,立法的滞后性在这一领域始终表现的尤为突出,可操作性不强,弱势地位明显,从而破坏了司法的统一性,法律的权威性难以树立。因此,大力加强单位犯罪主体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单位犯罪特征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确切而言,上述规定只是对单位作为犯罪主体资格的一种立法确认,并非单位犯[……]

Read more

无罪推定原则法律研究

无罪推定,是有罪推定的对称,滥觞于古罗马诉讼中的“有疑,为被告人利益”之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任何被怀疑为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控告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假定其无罪或者推定其无罪。在现代社会,无罪推定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司法原则之一,并承载起体现和尊重人权之重任。在我国,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了重要修订。新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等先进的思想,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处理原则,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涉案人员有罪推定的历史。随着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尊重和保护人权”宪法原则的确立,在此背景下深化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更具有积极的[……]

Read more

经济刑法学的基本范畴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范畴;犯罪、刑罚、刑事责任等,是刑法学的基本范畴。

倘若将经济刑法作为一门科学来加以研究,也必然有赖于一些基本范畴的支撑,经济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就是主体思维对经济刑法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经济刑法科学作为刑法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刑法学与经济学相联接的一个边缘学科,其基本范畴应包括:经济、经济犯罪、经济刑法等。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基本范畴及其相互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掌握经济刑法科学体系之网的重要纽结和[……]

Read more